论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运用
2012-08-15文丨介慧丽
文丨介慧丽
电视新闻是通过电视记者对事件发生现场进行采访和摄录,以同期声、解说词、荧屏字幕,经过编辑而成的新闻报道。一篇好的电视新闻,除了流畅清晰的画面,简练深刻的解说词,简洁漂亮的字幕之外,如果恰当地运用同期声,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画面,同期声,文字解说是负载电视新闻的三大元素。
电视画面中可见声源与画面同步的声音叫同期声,即声画合一,画面上出现了发声体,也出现了该发声体的声音,声音和发声体的出现保持一致。新闻同期声来自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用摄像机记录现场画面时同时录下的各种声音。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同期声的运用使新闻的声音更为真实自然,能够更好地配合补充画面,进一步增强新闻的现场气氛,突出现场参与感。但在编辑过程中发现,一些电视新闻因为同期声的运用不当,影响了新闻的整体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那么,如何运用好同期声使其更好地为电视新闻服务,以达到画面、解说词、同期声的最优结合,拍摄编辑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呢?
同期声多用于现场采访中记者的口头播报和对人物的采访,以及录制的同期效果声。由于同期声与画面同步出现,同画面所表现的声源保持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相互配合,就能使观众通过荧屏既见其形,又闻其声。在电视新闻中恰当运用同期声,让画面人物直接面对观众讲话,或再现新闻现场的声音,无疑使电视新闻更具真实感和可信性;更能生动、自然地表现出被采访者的个性,使采访更具感染力,更具现场感。声画合一的同期声效果,最大的优点在于用声音加强视觉形象,增强画面感染力,起到渲染气氛,加深主题的作用。
为了能够使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做好录制同期声的准备
记者在采访前,要仔细检查摄像机,调整好话筒音量,避免出现突发事件时,手忙脚乱,耽误工作。把握好开机时间,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采录下关键的内容。对于需要采访同期声的新闻,如果不是突发事件,记者需要事先有计划,将拍摄内容进行总体构思设计,如果需要主持人出镜头采访,需事先告诉主持人采访计划,以便协调一致,录下所需要的同期声。
2 采访对象的选择
在同期声采访中,采访对象的选择以新闻事件为核心向外辐射开来,当事人或事件发生现场的目击者能提供最接近事实的信息,相关专家、政府官员等能提供相对权威与独立的见解。当事人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可以详细地提供事件的前因后果。从他那里可以得到第一手的准确的事实资料。现场目击者由于事发的当时正在现场,目击了事件发生的过程,尤其对于突发性的新闻,记者往往拍不到新闻事件的主体发生过程,采用现场目击者的口述事实进行报道是一种较为令人信服的报道形式。要尽量选择善于表达、愿意配合记者采访的对象。
3 在同期声采访中要讲究提问的艺术
同期声采访是否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记者的提问上。记者所提问题是否切中实质,能否引导采访对象叙述新闻事实真相,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公布自己的观点,这需要记者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提问功夫。美国新闻理论家约翰·布雷迪说:“成功的采访多半取决于提出恰当的问题”。那么记者如何把问题提得全面、深刻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记者提问的内容要具体明确。提问要围绕谈话主题,提问时要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以便采访对象可以迅速反应,便于回答。同时,提问还要围绕报道中心,及时正确、合理地启发采访对象说出具有实质性的新闻事实。
4 记者在镜头前要注意形象和态度
由于在同期声采访过程中,摄像机记录了记者对采访对象的整个采访过程,记者和采访对象的神态全部传递给观众。因此,记者要特别注意自己镜头前的形象,塑造一个观众喜欢的屏幕形象。记者要知书达理,稳重大方,和蔼可亲,与采访对象平等相待,礼貌相处,最大限度地使采访对象产生愿意与记者融洽交往,亲近交流的愿望;着装整洁朴素,庄重大方,不卑不亢,维护新闻发布者的权威性。
5 在新闻现场录制同期声时,尽可能地消除现场的干扰因素
要注意话筒采录声音的自然与清晰、要注意声画合一,声画同步。使用单项话筒录音时,应把话筒对准并靠近生源,确保录到优质的声音。要分清主体声和非主体声。主体声是用来表现主体的声音,主体声之外的各种声音就是非主体声。比如,在工厂车间里采访人物,人物的讲话声是主体声,机器的运转声就是非主体声。在现场采访时要尽量排除或减弱非主体声,不能让他影响,压倒主体声,破坏录制效果。话筒尽可能不要干扰采访对象与记者交流。
电视新闻在后期编辑过程中,要同时调动图像、声音、文字和画面景别角度、等手段传播信息,以达到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事件真相。要注意文字稿和同期声的配合,做到心中有数。只要画面和同期声表现过的东西,文字稿就不能再重复。配合同期声可以适当运用字幕。这既可以避免因同音字词带来的听知困难和理解歧义,又可以弥补同期声可能存在的缺陷,文字可以做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如录音质量不好或讲话人物方言太重(听不懂)等,使观众通过视听读三位一体,更确切地理解内容,提高同期声的表现效果。
电视新闻贵在视听兼备、声像互动、声画同步,只有它们紧密配合,电视新闻才能获得声画并茂的效果。在电视新闻中,同期声剪辑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使画面、同期声、文字有机结合,才能够使电视新闻更具有表现力。同期声的剪辑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剪辑法。声音随着画面内容的转换而转换。这在电视新闻中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比如,拍一场文艺表演,上场的有表演小品的,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说相声的,每一个内容的镜头都录有相应的同期声,编辑时需要将每一段内容选出一个片段,然后组接在一起。当画面内容进行更替的时候,声音也随之一道转换。画面是唱歌的,声音就是歌声;画面上是相声,声音也转为相声,以及观众的掌声、笑声。
第二,延伸剪辑法。即将前一镜头的声音延长,直至后一个镜头。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由直接剪辑造成的尾音不全,能够使前一镜头的情绪或气氛不至于因为镜头画面的转换而突然中断,使两个镜头之间更为连贯,和谐。比如,前一镜头是听众热烈鼓掌的场面,后一镜头则表现先进工作者上台领奖。后一个镜头没有鼓掌的人,但掌声却一直延续下来。
第三,预示剪辑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发声体出现之前先发出声音就是预示剪辑法。预示剪辑法可以渲染气氛,引人注目,暗示下一镜头将出现什么。比如在墙外就可以听到院内孩子的嬉闹,镜头转进院里,画面上出现幼儿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的镜头。又如人物专访,先出现其工作镜头,配以其接受采访的同期声,再出现他接受采访的画面,这是新闻中常用的手法。
第四,汇合剪辑法。如果相连的几个镜头表现的都是发声体,各种需要配合画面的声音又都比较长,不能剪断时,就应该用混合剪辑法进行剪辑。比如,电视新闻需要表现巨大的劳动场面的效果声,一系列短镜头表现的是建筑工地的运料、搅拌、浇灌、砌墙、汽车和升降机工作的各种场面,声音可以将每个镜头的效果声延长,与下一个镜头本身的效果声混出,这样,各种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都很完整,形成建筑工地特有的声音气氛。使观众通过画面、声音、文字之间的紧密配合全面地了解新闻事实真相。
恰当运用和编辑好同期声,可增加电视新闻的深度和感染力,为电视新闻锦上添花,画龙点睛。达到电视新闻最好的舆论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