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台电视节目编排策略探析
2012-08-15文丨吕艳红
文丨吕艳红
电视工作者为了一期节目、一档栏目往往要细心构思、耐心采访、精心制作很长时间才得以出炉。其原因无非是为了让电视节目更吸引观众,更适合观众口味。那么如何才能让电视节目吸引观众、争取观众、留住观众呢?通常我们电视台的决策者,往往把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节目制作上,希望一期节目能一炮走红,其结果导致成功者寥寥无几,收视率也平淡无起色。此外,部分电视台对节目的渴求,对节目形式的盲目模仿,也导致部分节目内容和形式的重复,你有《开心辞典》,我可以弄个《智力大比拼》;你有《焦点访谈》,我可以整个《热点追踪》;你有《快乐大本营》,我可以搞个《欢乐时光》,这样面目相似、内容相近、形式雷同的节目如果忽视节目的编排,收视率只会越来越低。因此,地市电视台的策划者、制作者在注重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节目的编排,讲求节目的编排策略,争取达到最佳的编排效果,取得最佳的收视效率。
1 正确分析受众群体的特点,为合理编排电视节目提供依据
观众是电视传媒的对象。电视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影响力的竞争,也就是受众的竞争,有了受众群,就有了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了发展空间。作为地市电视台,应该清楚地看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这也就是自身的优势。因为与中央台频道相比,地市台与区域内及周边临近地区的受众共处同一区域,有着最贴近的感情,有着同根同源的文化。所以,地市电视台的受众主体就是区域内以及周边地区的广大农村观众,只有在节目编排策略和设置上适合农民口味,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用朴素的语言和饱满的热情关心“三农”、宣传“三农”、服务“三农”,才能吸引更多的广大农村受众。比如,我们大同电视台的收看人群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他们文化水平大多在初高中之间,他们对国外电视剧普遍热情不高,对港台言情类节目兴趣也不够浓厚,而对历史演义类和革命传统题材以及武侠节目比较喜爱,所以,我们选择电视剧紧紧扣住观众的喜好,努力赢得他们的青睐,从而达到娱乐了他们、充实了我们、活跃了节目,扩大了收视率的目的。
传统上,电视节目编排是以黄金时间(晚19:00至21:30)播出重点节目为中心来安排播出顺序的。地市电视台主要收视群体在农村,农忙时节,农民许多时候晚上六七点钟还在地里干活,收工回家收拾停当吃了晚饭,大多将近八点,这个时间是全家坐在一起看电视的时间。儿童和中学生一般在九点后才离开电视,老年人十点后开始休息,而白天收视率又相对较低。所以我们认为八点前后两小时,即是收视的黄金段。就观众的收视群来看,成年妇女看电视时间比男子多,年岁大的妇女比年纪轻的妇女看得多,白天收看电视的妇女观众多,所以妇女是收看节目的主要观众;而普通观众收看的节目往往比较通俗,可看性强,收看的娱乐性趣味性节目多于知识性和教育性节目。因此,电视节目的编排者全面分析了解掌握收视群体的构成及收视习惯,搞好收视调查,对提高收视率无疑大有好处。
2 引导收视习惯,让节目适合更多观众的口味
如果说我们把晚上八点前后一个小时的收视黄金段比作独木桥,那么有千军万马在这个时候要通过,必然有许多人要掉下来,怎么办?这就要求地市台的电视工作者必须要了解“台情”,做到“知己”:
(1)明了自己电视台拥有哪些节目,这些节目的内容特色如何?收视率如何?(2)明了每一节目,尤其是重点节目及大型栏目,所安排的播出时段是否适当?(3)明了对节目的宣传是否足够或恰如其分?是否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做到了知己,就可以根据地域的差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创作出具有当地特色,符合观众口味的精品名牌栏目,同时选择一个特定的时段,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引导一批观众,让观众潜意识地围着节目转,从而使某个栏目或节目的收视率在一段时期内保持领先地位。例如大同市广播电视台一档收视率很高的《今日视点》栏目,其分量并不重,每天一期,每期才五分钟,但反映的是身边人、身边事,内容是当地观众特别关注的,很有感召力和可视性。总编室便把栏目编排在每晚六点五十首播,十点重播,并辅之以宣传短片和收视指南且连续两天安排四次重播。而今,这个栏目已成为我台的“拳头产品”。
3 突出频道特色,力求本台不同频道协调配合
中央和省级电视台由于其“高贵”的出身,侧重于发挥政治优势,突出其作为政令传达、行政指挥、重大新闻信息发布和优秀文化传播之主要阵地和重要手段的巨大作用,地市台则侧重于体现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主要在传播当地新闻和经济信息、开展社会教育和提供生活服务以及大众娱乐文化方面发挥较大作用。目前,许多电视台除了一套综合频道外,还陆续开播了文艺频道、经济频道等多套节目。面对众多的频道,如何让广大观众对区域内频道情有独钟,这就要求频道节目办精办活,办出特色。对于县级以下城镇农村的广大电视受众来说,他们总是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对自己有关的信息感兴趣,节目内容与受众越贴近,越有联系,他们就越爱看。地市台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创办受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将为频道节目编排创造有利条件。
如何使大同市广播电视台不同频道的节目协调配合,避免本台各套节目间形成竞争和对抗就显得特别重要。统一编排,整体开发势在必行,我们要尽力做到:(1)首先要创作大部分观众喜爱的节目,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提高本台节目的收视机会。因为前面分析了晚上八点前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收视黄金段,这个时候会达到最佳收视效果。各套节目中收视集中的“名牌节目”避免安排在同一时段播出,打一点“时间差”,形成高峰错峰、好戏不断,这会更方便观众收看。(2)根据特定观众的收视习惯,在每天的同一时段,编排固定的节目,固定一批收视群体,比如妇女时尚节目,比较适合充当消费品生产商的广告载体,因为这批固定节目的固定观众,是他们预期的目标收视群体。(3)同一时段各套节目应安排不同类型的节目,以作互相补充,这样可适应不同观众的收视需求,使他们在本台几个频道中总能找到一个喜欢看的节目,同时观众从本台的一个频道转到本台的另一个频道收看节目,始终将观众吸引在本台节目上,也可以起到封锁其他台节目的目的。(4)在连续的一段时间里安排具有相似收视群需求的系列节目,吸引一批稳固的收视群体,达到流进观众增多的效果。
4 根据时令、季节和收视习惯的变化,适当对节目编排进行调整
一档节目的播出不可能长期保持不变,从内容到形式到播出方式,应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提高节目质量和竞争能力。暑假是孩子们翘首以盼的日子,地市电视台作为最吸引青少年的大众传媒,这一时期的目标观众群就是放假在家的学生,节目编排要实行长达两个月的暑期节目播出计划,采用“精编节目、引进节目、特别节目”的主体节目框架,选择贴近青少年观赏口味的少儿栏目和系列主题电视剧,以迎纳暑期受众市场新增的学生观众群,打造暑期收视热潮。
地市台贴近基层,我国大部分农村观众都有“早睡早起”生活习惯,农村观众的“黄金收视时间”集中在晚上七点到十点之间。因此,节目播出时间应该符合农村观众的作息规律,尽量安排在晚上十点前播出,如果安排太靠后的话,就失去了收看的实际意义。在播出频率上,已至少每周一档为宜,以有利于农民群众逐步形成稳定的收视习惯。
总之,地市电视台要想让自己经营的节目、栏目更适合观众的口味,达到理想的收视效果,就必须重视节目的编排,灵活运用节目的编排策略,适时调整节目播出计划,从而让电视节目展现出新颖独特、观众喜爱、出奇制胜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