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县级电台如何办好对农节目

2012-08-15文丨王淑春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4期
关键词:广播电台广播节目梨树

文丨王淑春

(吉林省梨树县广播电视管理局,吉林梨树 13650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也是当前吉林省梨树县级媒体宣传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在全党全社会空前关注“三农”,广大农民朋友努力构建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县级广播电台作为直接面对农民的传播媒介,应该而且要发挥他的更大作用,那就是办好农村广播节目,努力为“三农”服务,使广播成为农民生产、生活上的“解码器”、“服务器”,成为农民身边的良师益友。

那么县级广播电台如何办好对农村广播节目,架起与农民沟通的桥梁呢?

1 充分认识县级广播电台办好对农村广播节目的重要性

当前广播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争夺受众,节目内容要满足听众的需求,听众的需求就是办节目的方向。县级广播电台,直接面对农村、农业、农民,尤其是像梨树这样的农业大县,80%受众是农民朋友,因此从办台思想和自身发展考虑,都要求县级广播电台必须占领农村主阵地。当前各种媒体竞争激烈,广播作为比较原始的传播手段,当前的发展举步维艰。县级电台在农村很多固有的听众群也开始动摇。只有切实把服务“三农”问题放在宣传工作首要位置来抓,努力办好和农村、农业、农民相随相办的广播,把节目办出特色、办出个性、办到农民的心坎上,满足听众的需求,扩大节目覆盖面,才能提升广播在广大农村人口中的自身形象,提高广播节目的收听率,让更多的听众回到收音机旁,更好地发挥广播对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这也是促进广播自身生存发展的可行之道。

2 明确报道重点,从满足农民需要出发办好对农节目

我们大家都知道,农民喜欢通俗易懂、贴近农村生活,有实用价值的节目,他们希望广播节目对生产、生活有所帮助。就当前农民而言,他们最大的心理需求是求发展,他们最大的实际需求就是勤劳致富,对农节目最感兴趣的就是希望能了解致富信息,听到种什么来钱,养什么合算,这就是我们县级广播电台报道的重点。我们的对农节目,始终以提供“短、新、快”的切合当地农业发展特色的各类农科知识和信息、介绍各类种养供销的典型和经验为主,努力体现“科学性”、“及时性”“贴进性”“服务性”。

首先,新闻节目,农村题材唱主角。在当今信息时代,受众每天都能从各种传媒得到信息,但是受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或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所以要想赢得听众,就必须以受众为中心,反映民意、民情、民生。我台大部分听众是农民朋友,所以我台每天的新闻稿件60%以上是农村题材,从党的方针政策到农民的致富经验、先进的生产技术、良好的乡风民情、以及农民朋友的喜乐哀愁都加以展现。一些新闻报道如“产业结构调整、订单农业、农民维权、税费改革、棚膜经济、劳动力转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猪价下滑牵人心”“农村人居环境”等“农”味实足的稿件,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指导性,我们播出的“蔬菜大王王玉森”、“小笤帚扫进国际大市场”等稿件,通过深入报道,在广大农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王玉森所在的大房身村,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几乎家家扣大棚种菜,“棚膜经济”已支起全村经济的半边天。“小笤帚扫进国际大市场”的报道播出后,更使农民开阔了眼界。而“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玉米工程是一条强县富民好路子”、“农业110”、“太平镇农民在深圳高科技领域打工”“我国首家农民自办银行落户梨树”“‘菜单式’科技培训带动梨树农民发家致富”“梨树耕地放弃‘大锅饭’该吃‘营养餐’”“梨树农村无职党员‘抢’岗位,创先争优有作为”,“品牌猪‘拱’进国际大市场”等多篇稿件在省市优秀广播稿件听评会上获奖后更提升了对农节目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其次,专题节目,“座客农家院”唱大戏。我台的专题节目“农民之友”栏目(2003年改为“座客农家院”),节目开办20多年来,始终坚持每周三期,每期十五分钟,每天播出三次。播出时间固定。因为节目始终坚持“贴近三农”始终坚持抓住农民关注的热点开设专栏,把专题节目办得鲜活、丰富,具有泥土气息、农村特色,使农民兄弟喜闻乐见。使群众通过节目就能达到开阔视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目的,所以有很高的收听率,成为我台的名牌栏目之一。如我们根据农民想致富、盼致富的心理和需求,开设了“政策指南”“科技信息”、“致富经”等栏目,以宣传党的农业政策,传播致富经验、致富信息为主,内容深入浅出,提供的信息丰富实用,介绍的经验精干典型,深受听众的欢迎,有的听众打电话,有的写信咨询涉农问题,由于广大农民对“座客农家院”栏目积极参与,有很多种、养、加等对农科技知识节目都是应农民要求制作播出的,真正做到了从当地农业发展特点和广大群众需求出发确定对农节目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台还和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县畜牧局等部门联合推出“专家讲座”、“农业110”等专题节目,时时为农民传播科技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近三年来仅“座客农家院”栏目就制作播出近300期,举办农村科技知识讲座150期,为农民发布、提供有价值科技市场信息3000多条,解答疑难问题上100个,有力地服务了农业生产,满足了农民对政策、知识、科技信息等的需求,收到了异乎寻常的效果,深受农民欢迎,也丰富了节目内容,提高了收听率。

由此可见,县级电台还应该发挥熟悉农村这一优势,节目的采制人员要发挥广播的优势,深入生活,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走进乡村,贴近农民,扩大自身的信息量,创造新的表现手法。给群众的信息要准确,有参考价值,并要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地给群众介绍实用性强的项目。充分开发和挖掘农村的新闻源,满足农村不断发展的需要,把专题节目办得鲜活、丰富,具有泥土气息、农村特色,使农民兄弟喜闻乐见。使群众通过节目就能达到开阔视野、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目的。

3 提高采、编等人员素质,是办好对农节目的关键

作为县级电台,从业人员大都是半路出家,专业人员很少,而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节目质量是与电台采编人员的创造能力紧密相连的,人员素质是节目质量的根本保证,那么怎样提高人员素质呢?首先,要引导新闻从业人员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精心采写稿件和制作播出节目。其次,台领导要支持采编人员工作,为他们创造好必要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帮助他们搞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做到既给政策,又压担子。第三,编辑记者除了具备媒体工作必须的一般素质外,更要掌握我县农业相关政策,而作为“守门人”、“把关人”的编辑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提升他们的整合、调控、驾驭稿件与节目的功力。涉农记者则要迈开双脚,深入农村,把话筒对准农民,多了解农村的现状。还要与农民群众交朋友,做到身心投入,努力熟悉本地的农情、农时,不断提高制作节目的主动性、前瞻性、贴近性和服务性,使节目更加适合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办出自身特色。涉农记者不仅要采制好节目,还要成为农村政策的宣传员、讲解员,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只有这样,县级广播电台的对农节目,才能有的放矢的搞好对农宣传,更好的为“三农服务”,获得更理想的收听效果。

总之,县级广播电台只有立足“农”字做文章,不断拓宽传播领域和空间,把最新最好最丰富的信息传送给广大的农民群众,为“三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配合、信息支持和宣传服务,才能提高收听率,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广播电台广播节目梨树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小气的梨树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