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时政新闻报道内容的时效性

2012-08-15文丨王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0期
关键词:时政时效性新闻媒体

文丨王 岩

(通化县广播电视台,吉林通化 134100)

在媒体的新闻报道中,社会时政新闻事件因为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相对深远,新闻媒体要做好新闻报道,第一时间用最权威的新闻信息给受众做好舆论引导,发挥舆论监督的职能.在重大社会新闻事件中,媒体为更好实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避免道德偏失。对于时政新闻的报道,由于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新闻记者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使得新闻记者并不能将新闻消息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社会大众,从而偏离了自己的职业准则和道德。各有甚者,在新闻报道中不但不能完全展现时政事件最真实的一面,反而出于个人利益,对时政事件进行了歪曲的报道。这种现象对于新闻记者来讲不仅仅是职业道德上的偏失,也使得新闻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山西煤矿的“封口费”事件,新闻记者索要了“封口费”,未能报道出最真实的伤亡状况和本次事件的不良影响,给新闻行业带来了不正之风。所以促进时政新闻的报道的时效性,根本原则之一还是要坚持记者的职业道德。

对时政新闻时效性进行要求,新闻的真实性以及信息的公开性在此时是个不得不谈的问题。时政新闻要暴露在新闻媒体之下,而新闻媒体要对公开的时政素材进行详细地、透明地、公开地报道。这才真正达到了新闻作为人民喉舌的工具作用。面对时政新闻的这一职业态度,是对时政新闻时效性把握的一个关键因素。

其次,发布时政新闻及时。有人说新闻时效性的把握说到底不就是把时政新闻及时公布、公开吗?话虽如此,可是要做到及时却并不简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第一,新闻记者应快速进入新闻现场。第二,是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李长春同志在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上讲话,他说,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其中强调必须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回应社会关切,努力抢占先机、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牢牢占领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权威信息如果缺失就给谣言的散布创造了便利条件。新闻媒体在面对这些事件的时候,首先要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真相,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政府官方网站的发言等权威渠道连续发布和获取信息,承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为新闻媒体塑造一个“及时”、“准确”的形象,这样才能迅速赢得公众的信任,为接下来解决问题营造一个和谐的舆论环境。如果缺乏权威的信息来源,或者权威信息来源不及时,就会造成市民会通过其它渠道去找新闻,这样难免产生虚假信息,给公众造成误导。第三,做好新闻团队之间的分工合作。大家也许在小时候就听过三个和尚的故事:当庙里有一个和尚时,他一切自己做主,做得很自在;当庙里有两个和尚时,他们通过协商可以自觉地进行分工合作,同样做的不错;可当庙里来了第三个和尚时,问题就出现了,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意干,其结果就是大家都没水喝。当初读到这篇古老的寓言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团结的重要性。其实,这个寓言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新闻团队合作的案例。它所反映的问题就是:同样完成一个新闻消息的发表,缺乏团队协作的结果还不如个人独立工作或者作为合作双方订立契约。因为一个团队内部是不可能以契约形式作为彼此合作的前提。而现实的问题是,由于个人的能力有限,因而在新闻发布时,必须建立一个由多人组成的新闻团队。这个新闻团队是否能够和谐地进行团队协作,将决定了这个新闻消息是否能够及时、准确成功发布。因此,要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新闻团队能够相互协作也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的就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的提升,这也是时政新闻提高其时效性的关键性因素。因为,在进行现场新闻报道的时候,现场的情况会给记者带来许多意外的困难。举个例子,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新闻工作者进行跟踪报道,除了过硬的业务素质外,职业道德素养和身体素质也是决定记者能否继续进行报道的关键性因素。此外,如果新闻记者能够自觉培养新闻敏感,具备准确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对发布的新闻事件及其社会反响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将会大大加强新闻的时效性。同时,对于新闻编辑人员,要求提升其新闻整合能力。在新闻的编辑过程中,新闻绝非是单篇稿件的而是多篇稿件的组合。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善于挑选新闻,整合新闻,设计新闻专题,并根据时政新闻的特点,进行科学的剪裁和编排。稿件的科学集合,就可以形成“1+1>2”的系统效应,实现新闻价值的增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新闻记者的知识储备无形当中也提出了要求。社会生活的不断升级,不断多元化,要求记者能够有先进、前沿的思想和认识,这样才能保持对时政的敏感度,时效性才能够提高。所以新闻记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社会阅历,这样才能让时政新闻的时效性做得更好。此外,提升新闻记者自身的文字语言功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有许多不符合汉语语言文字规范的“网络语言”,被部分新闻记者编辑引入到时政新闻报道或评论中,晦涩难懂,常常造成文不对题,辞不达意,影响了时政新闻或评论的质量。新闻报道是严肃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必不可少。这对时政新闻的采编人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太严肃,读者不喜欢;太无拘,又违背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采编人员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丰富的文字处理技巧。以上种种,都是对新闻记者的要求,同时对于提高新闻的时效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1]陈海军.快起来与新起来——关于新闻时效性的几点思考.军事记者,2006(6).

[2]张袖砚.新闻时效性的把握.记者摇篮,2009(7).

[3]朱清河,王瑜.灾难性事件报道方式的新面相——从“5·12”汶川大地震报道谈起.新闻传播,2008(9).

[4]顾军.试析报纸记者的网络素质.新闻记者,2006(6).

[5]周少林.网络时代的记者素质建设.新闻采编,2006(4).

猜你喜欢

时政时效性新闻媒体
雪中放牧新风景
基于时效性分析的草莓种苗脱病毒技术
时政要闻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 ?????? ????? ???如何提高“数学广角”课堂的时效性
时政资讯
时政
时政
Ⅰ型铁路信号安全协议的消息时效性防护机制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