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访中有效性提问策略
2012-08-15文丨李宝战
文丨李宝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广播、电视、网络等都成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和媒介,使得采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电视新闻采访除了一般的采编方法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做好电视新闻采访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才能了解到更多信息。良好的提问方式是新闻采访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做电视采访时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1 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1.1 电视新闻具有现场性的特点
电视新闻采访不同于其他媒体采访,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现场性。对于一个新闻事件,报纸记者不用非得亲自到现场采访,可以通过事后采访的形式将事件报道出去,而电视记者必须亲临现场,否则就会失去对此事件报道的机会,任何事后方法都不能弥补电视本身应具有的报道效果。电视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必须有极高的敏感性,争分夺秒赶到现场。
1.2 电视新闻采访需要形象性思维
不同的媒体在采访时的思维是不同的,比如广播新闻的稿件要为“听”而写,报纸新闻是为“看”而写,而电视新闻采访则结合了听和看的特点,电视记者在采访时必须拥有形象性思维,包括从选景、镜头角度、运动过程、编辑、制作等。要求电视记者在采访时必须口语化,用简洁、大众化的语言将事件报道出来,还要使所说的语言与画面结合起来。
1.3 电视新闻采访具有纪实性的特点
电视新闻采访的纪实性要求电视记者在恰当的时机选择一些典型环境、典型人物、典型细节等拍摄、报道,对于一些瞬间性的东西要及时抢拍,还原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由于电视新闻采访具有以上特点,使得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于一些时过境迁的事件或抽象性的东西无法进行追踪报道。另外,电视新闻采访对记者有更高的要求,在采访过程中除了现场性的制约因素外,记者的提问技巧是影响电视新闻采访质量的重要因素。
2 我国电视新闻采访的现状
2.1 新闻信息量的增大,提升了采访难度
随着各种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采访内容已成为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因素,当前的新闻信息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体育、影视、娱乐等方方面面,信息量和信息种类空前高涨起来,电视记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搜集足够多的信息上,而忽略了与被访者的交流,导致单项式的采访模式。
2.2 新闻内容没有特色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采访不得不在中途停止,后期制作只能通过道听途说甚至是记者的编造来完成,就形成了很多虚假新闻,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甚至有些电视采访为了提高收视率,对一些新闻事件移花接木、博人眼球,违背了电视新闻的初衷。
2.3 采访工作不到位,错误报道频频出现
这主要是由于提高收视率或抢发独家新闻,对一些传言或不加以核实调查直接搬到新闻上来,造成无法弥补的漏洞和错误,误导观众,严重影响新闻的真实性,丑化了新闻在大众眼中的形象。
3 提高提问在电视新闻采访中有效性的策略
3.1 把人文情怀恰当地注入提问中
将人文情怀适当地引入提问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如果过度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新闻可以针砭时弊、扬善惩恶,尤其随着以人为本思想地提出与贯彻,新闻记者越来越重视人文理念,比如从平民的视角进行新闻报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何恰当地将人文理念纳入采访提问中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记者要深入理解什么是人文情怀,还要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修养,以良知和正义为准则,将善良与大爱传达给群众。比如在采访一个在地震中失去母亲的小孩时,记者的人文情怀比任何提问技巧都重要,如果记者不解风情,一直问孩子有关地震、其他家人安危等问题会显得很没有人情味。比如面对一个高位截瘫的被访者,如果记者对其谈游泳、跑步、跳舞等问题,还对其谈游泳经验,“在水中我要是两脚不着地、站不起来的话,我就会失去平衡......”这些提问谈话都缺乏人文情怀,再好的口才与访问技巧都不能弥补这一缺陷。
3.2 牢记提问语言禁忌
记者在采访时严禁提问的问题没有信息量,这会影响受众对事件了解的质量,提问的问题不能只让被采访者答是或不是,要提高技术含量。比如,记者问“你不赞成日本购买钓鱼岛是吗?”被采访者只能干巴巴的说“是。”这种采访满足不了对新闻的要求量,记者在采访时可以换种提问方式,比如“你知道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吗,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周围的人是什么反应,有没有做出一些游行示威的举动?”这就增加了提问的逻辑性,获得了更多的信息量。记者在采访时要禁止用“外行话”提问,比如有一记者采访一小学生时问他期末考了多少分,小学生回答说不知道。记者会感到莫名其妙,因为他不了解小学教育改制的现状。
3.3 选择适当的采访方式,把握好提问的主线
电视记者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被采访者选择恰当的采访方式,在提问过程中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比如提问的问题要避免空洞乏味,切入点要直接准确,比如在报道“教师用生命保护学生高考准考证”一事件时,有的记者在采访教育部门领导时会问“请您谈谈对这位教师的看法。”这种问题会让受访者不知所措,使采访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就要求记者在有限的采访时间内,把握好问题的主线,提高采访的效率。另外,记者在提问时语言要简洁明了,让受访者抓住访问的重点,比如有的记者习惯在采访前加入开场白,“杨先生你好,我们都知道您是位优秀的教育家、文学家、社会评论家,还有很高的音乐素养,我想问一下……”这种提问方式会误导被访者,让其抓不住这次采访的重点。
3.4 采用多元化的采访方式,提高提问的灵活性
电视新闻采访的方式大致有一般性采访、隐蔽性采访和即兴采访等,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新时代,采访提问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任何一种单一的采访方式都不能满足现实中新闻采访的需要,因此,新闻记者要将多种采访方式结合起来,在采访一个事件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采访方式。在提问时要随机应变、旁敲侧击,比如采访一些批评性或揭示社会问题的一些采访中,要加强随机应变能力,记者要根据事件发展的态势,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和策略,改变提问的话题。如果记者善于用此种提问方式,就会使得很多难以采访的事件变得很精彩。
另外,新闻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了解整个采访事件、人物等的详细资料,从而使整个采访顺利完成。新闻记者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实践中创造新的采访风格,不断完善提问技巧,保证新闻信息的有效性。
4 结 语
总之,电视新闻的采访效果直接影响到新闻记者自身的发展和节目的水平,提问技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新闻工作者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高。作为一个新闻记者一定要熟悉新闻采访的特点,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创新提问技巧,使提问方式灵活多变,有助于发掘最有价值的新闻,更好地还原事情真相。运用好提问技巧这门艺术,才能发现新问题,赢得受众的欢迎和支持。
[1] 沈昊翔.浅谈电视新闻中的采访技巧[J].科技资讯, 2009(32).
[2] 杨武轩.电视新闻采访的提问艺术探讨[J].才智, 2010(11).
[3] 王立兵.谈新闻采访中提问“方式”的技巧[J].民营科技, 2011(6).
[4] 甄陈.浅谈新闻采访中提问的技巧[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