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时代新闻评论平民化特点探析

2012-08-15文丨李倩雯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0期
关键词:平民化传统媒体语言

文丨李倩雯

(指导老师:管文娟)

(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它是Web3.0新兴的一类开放式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博主可以通过手机QQ、Skype、MSN等通讯工具在个人微博平台上发表言论,分享照片,每条微博不得超过140字。2006年埃文·威廉姆斯的Twitter网诞生,并推动了当时我国博客的发展与进步,随着2007年我国大陆的第一个微博产品——饭否的诞生,也标志着微博正式进入了中国。2010年,微博在中国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各大门户网站与媒体网站相继推出微博。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在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 其中,微博客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 使用率为13.8%,手机网民中手机微博客的使用率达15.5%[1]。中国自此进入到“微博元年”。而我们所说的新闻评论原本是指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事,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述评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范畴[2]。但是,事实上,每每社会上出现各类重大事件时,微博上的转发量都会出现明显的上涨 从7.23动车到小悦悦,到钓鱼岛、黄岩岛,再到欧洲杯、奥运会,网友们在微博上共同见证着各类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正是基于这样对各类重大社会事件的关注力,使得微博技术上所具备的发表评论的功能得以真正实现。这样一来,微博评论也必将以其自身的自媒体的特点为新闻评论注入新的内容。而已经成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和改革方向的平民化也将在微博时代呈现出新的特征。换言之,微博时代的到来将为新闻评论平民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1 新闻评论平民化在微博时代呈现出的新特点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随着新闻评论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受众主体意识的加强,新闻评论平民化趋势开始逐步形成并发展。其特点在内容上表现为,从广大人民群众中选题,站在平民的视角来抒民情,发民意;在形式上表现为,篇幅短小精悍,语言通俗幽默,符合百姓阅读习惯,富有亲和力。而进入微博时代以来,新闻评论平民化的趋势也借助着这一新兴的平台呈现出新的特点。

1.1 微博便捷性的准入机制促进了新闻评论队伍的平民化

传统媒体时期,新闻评论队伍主要是由记者、编辑等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构成,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职业素养,即便是发展到新媒体时期,一些媒体开始开设专栏,并由具备一定素质的平民意见领袖来主笔评论,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依然无法进入到新闻评论的队伍之中。但是,进入微博时代以来,微博以其自身的低要求的,便捷性的准入机制掀起了全民评论的热潮。没有专业背景的要求,也没有十分严格的把关体制,只需要一部电脑,甚至一部手机,注册一个微薄的账号,就能随时随地的发表评论,转发观点。这使得我们逐渐的进入了一个人人皆记者的时代,也让每一个都得以进入到新闻评论的队伍之中,促进了新闻评论队伍的平民化。

1.2 微博碎片化的表达方式加深了新闻评论语言的平民化

传统媒体下的新闻评论主要是强调说理,重视评论的针对性和引导性,以至于在语言方面会有一些比较专业或者带有说教性质的词句。当然,随着新闻评论的发展与改革,它的语言风格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后来,新媒体逐渐发展起来,网络新闻评论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然而进入微博时代以来,由于博主们的专业背景以及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再加之微博140字的字数限制,使得微博上的评论的语言更多的呈现出碎片化、个人化、通俗化的特点,因而,微博中所出现的新闻评论的语言也是越来越向着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1.3 微博裂变式的传播模式扩大了新闻评论受众的平民化

微博盛行之前,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基本上是点对面的传播,而且由于评论的说理性和政策性的特点导致新闻评论的受众还是以知识分子为主。后来发展起来的网络新闻评论,诸如在论坛、博客等平台上发表的新闻评论,虽然在传播方式上有了转变,可以实现点对面,以及点对点的传播,但是由于这些评论对于传统媒体的依赖程度过大,再加上多半是长篇的篇幅,使得很少的老百姓有兴趣去关注,甚至参与评论。当微博日益兴盛的时期,它以它自身的互动性的特点,裂变式的传播模式实现了点对点,点对面以及面对面的传播,吸纳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关注新闻评论,扩大受众平民化的范围。

2 微博时代新闻评论平民化新特点所带来的影响

2.1 公民话语权增强,媒介话语权削弱,无法保证舆论导向的正确

微博便捷的准入机制使得大量的平民进入到了新闻评论的队伍,公民的话语权得到空前的增强,打破了由传统媒体主导发言权的模式,真正做到予声于民,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但是此消彼长,正是由于公民话语权的加强,媒介话语权被严重削弱。一个公共事件发生时,总会有大量的平民进入到评论的大军之中,而且在全民热议的氛围下,总会有一个或多个曾经“默默无闻”的ID通过爆料、评论、调侃而一举成名,如在郭美美事件中的“姜鹏勇”、药家鑫事件中的张显、甬温动车事故中的“童大焕”等,他们的粉丝量都在10万以下,但他们的言论对事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时甚至影响着传统媒体的报道,引导着舆论。但是对于他们的微博言论,我们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是非判断标准,他们的观点是否符合我们现代社会正确的价值观,是否能正确的引导舆论,并不能得到保证。

2.2 新闻评论语言增加贴近性,但语言暴力现象层出不穷

在微博中,广大的人民以其平民化评论语言的独特亲和力和贴近性吸引了大量的眼球,也丰富着新闻评论的语言,使得评论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易于被接受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基于现在的中国社会,平民的受教育水平还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在传统媒体时代,他们的语言并不得到的很大程度的传播,因此也不会对社会的语言场产生过大的影响,然而,微博的开放性使得人人都能发表评论,而且微博是一种相对完全的开放,没有任何把关,也使得网络评论的语言出现庸俗化和语言暴力的现象。根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社会调查:60.8%的受访者曾遭遇网上人身攻击;76.6%的人感觉当前互联网上羞辱、谩骂等人身攻击现象普遍[3]。

2.3 调动了广大平民关注和参与新闻评论的积极性,但过度“围观”,产生“群体极端化”现象

微博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把越来越多的人纳入到这张传播的大网之中,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关注和参与新闻评论的积极性。在微博中,每个用户都可以关注和自己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从而形成一个基于个人喜好的小圈子,然后把这个圈子无限扩大,以至于吸收更多的人成为受众,共同关注和评论新闻事件,从而实现真正的平民化,普及化。但是,也正是由于微博平台上,每个人都能参与评论,一旦一个能引起受众共鸣的观点有了雏形之后,随着传播的范围的扩大,引起越来越多的受众的共鸣,就形成“围观”,而这种评价往往是带有某种强烈的情感色彩的,而它就极有可能让这些赞同这一初始观点的人的评论越来越走向极端,人越来越多,情绪也越来越高涨,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在网络时代,人们总喜欢给自己或者他人贴上某一类的标签,很多的情况下,人们都还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就根据已有的标签和自己的假设而对事情做出判断,而这种判断往往是不正确的,对社会的舆论环境也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例如2011年9月,继“我爸是李刚”后,“我爸是市长”的言论再度引发网友热议。9月18日,青年马文聪驾奔驰越野车撞翻一家小卖部门口的广告牌,并与店主发生争执。有现场的目击者表示亲耳听到马文聪说“我爸是市长”,于是立即有网友在微博上发表评论,转发和再评论的速度快、数量大,于是它也很快的形成了一个网络事件。这个案件本身警方尚未调查清楚,但是微博上早已经是声讨声一片,绝大多数的评论都表示相信马文聪说了这句话,而且也已经认定他是一个品德低劣的富二代。但是,经警方调查证实,马文聪并非市长之子而是商人之子,并且事发时他并未发表过“我爸是市长”这样的言论。一起普通的事件,何故引发如此大的议论,不得不说是微博评论的过度“平民化”造成“围观”,而产生的“群体极端化”现象。富二代这个词很显然的触动了广大网民的神经,大范围的评论和转发形成话题,引起围观,又由于是社会热点问题,所以引发了群体极端化的现象,破坏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也给社会的舆论环境带来不安定的因素。

3 如何趋利避害,促进新闻评论的进一步发展

3.1 通过对微博主的粉丝数,转发量的统计正确的识别微博时代的舆论领袖,对其进行引导,促进正确的网络舆论的形成

微博时代中的“意见领袖”是一群在网络舆论中具有影响力的人,一些草根出身的“意见领袖”,更是由于亲民的特征,拥有大量粉丝。我们需要通过量化的标准(一个是微博主的粉丝数,一个是微博的转发量)来正确的识别出这些“意见领袖”,然后努力引导他们,通过影响这些有影响力的人,将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要引导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就要加强与“意见领袖”之间的双向沟通,以缓解或消除他们的一些负面态度,不能一看到反对的言论就关闭沟通的渠道,而是要主动的接触,尽量多的让他们了解事情的过程和细节,来引导他们的观点,而这些“意见领袖”的观点,也必定会对他们的粉丝产生影响。

3.2 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促进新闻评论语言的文明化

新闻评论平民化并非是庸俗化和非专业化,而是一种亲民的体现。因此,为了促进新闻评论平民化的文明发展,尽量消除语言暴力现象,一方面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应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门的部门进行统一核查及管理。当然,另一方面,也要靠网民的自律,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3.3 鼓励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或机构借助微博形式发布权威评论,引导舆论

为了避免微博时代,过度“平民化”所造成“围观”,产生的“群体极端化”现象,应在积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关注和参与新闻评论的同时,鼓励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媒体从业人员或者机构借用微薄的形式来发表评论,相较于一般群众,他们的理性思辨能力更强,发布的评论更能带领舆论走向正轨。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1-1.

[2]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3]76.6%受访者感觉网上人身攻击现象普遍.中国青年报,2011-8-4.

猜你喜欢

平民化传统媒体语言
语言是刀
苏轼的平民化人格与其晚年书法的朴拙美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解读受众视域下网络剧的发展路径
我有我语言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传统媒体记者该如何主动转型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