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海》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作法
2012-08-15
(吉林市丰满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省吉林市 132000)
培养和发展人的信息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利用之中。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积极运用图书、网络等资源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林海》一课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点滴作法。
一、课前预习课文,为学生捕捉教科书中的信息广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林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此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学习本课之前向学生布置了如下预习作业。
(1)熟读课文,对文中质疑之处做好标记。
(2)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释理解课文。
(3)阅读课后习题,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通过如上作业的布置,主要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主动捕捉课文中关于林海的信息,初步感受大兴安岭中“岭、林、花”的美丽景色,并通过课后习题的解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寻求答案,从中获得满足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课上集成信息,为学生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应用信息的能力
(一)学生在熟读课文中获得“林海”的信息,并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学生在熟读课文之后向大家汇报,“林海”是这篇课文的标题,这篇课文的三、四自然段主要写的就是林海的美丽景色。还有的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大兴安岭中的林海,为什么不以“大兴安岭的林海”为标题?紧接着学生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议论,并在交流中得到共识:“林海”作为标题更加简单明了,也容易引起读者展开想象,为什么叫林海?哪里有林海?由此可知,“林海”为题更有助于学生从题目展开想象,披文入境。
(二)阅读书下注释,全面了解作者老舍的信息,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了解作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书下注释,“本文作者老舍”的信息提示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翻阅书集和上网查寻找到了关于老舍的具体信息资料,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这位当代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迹,为他一生撰写800万字的作品感叹。同时,也了解了作者的主要著作。尤其是他的取材于市民生活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其中,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出版,语言质朴且优美是老舍作品的显著特点。
通过查阅作者的资料,学生们对老舍的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老舍文章“语言质朴而优美”的特点,为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进一步阅读《林海》,感受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思考与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材课后习题的“思考与交流”部分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点,在学生交流前,为了促进学生们进一步思考,笔者用大屏幕出示了“思考与交流”的部分习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林海的?
(2)这篇课文在表达顺序上很有特点,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林海的?
(3)读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下面的句子描写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由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对如上问题已经尝试解答,对课文中的有关信息进行了采集与加工,所以,学生们交流得很踊跃。
1.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
学生要回答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林海的,就要在通篇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再抓住主要方面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领会作者从“岭、林、花”三个方面描写林海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理解文字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培养学生表达信息的能力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第三学段学生阅读的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借机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了解先总写了作者来到大兴安岭的总体感受——亲切与舒服,再按照作者观察顺序写了“岭、林、花”的美丽景色,最后写作者由看到的景物产生了联想。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运用文字有顺序表达的方法,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言质朴且优美是老舍文章的显著特点。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感悟语言的内在美,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为学生创造读一读、说一说的机会。尤其是在反复读中品味语言的魅力,再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与碰撞产生共鸣,即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岭、林、花充满了无比热爱的情感,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抓住重点句子反复阅读,使学生头脑中呈现出“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的美丽画卷。闭上眼睛,仿佛一个温柔、美丽的姑娘就在眼前。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温柔、俏丽”等词语进一步感受作者语言的平实和细腻。在品读与交流中师生共同感受语言文字的质朴与优美。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也为学生积累运用优美语言进行表达和习作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四)拓展与运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体悟能力
“读一读课文第4、5段,边读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林海》课后习题“拓展与运用”部分的要求,课文第4、5段是作者由景物产生联想的段落,学生阅读这部分文字,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使学生借助朗读对文字描述的内容展开想象,从而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大兴安岭真挚的情感。因为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融为一体,美得不空洞,也正因如此作者对大兴安岭才越看越可爱,由衷地感到亲切与舒服。由此,使学生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美不仅在于传达信息,表达丰富的内容,还在于传递真切的情感。
(五)积累词句,培养学生运用词句的能力
“俏丽、疾驶、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是《林海》课后习题“积累”中提出的用工具书理解词意的重点词语。运用工具书是学生获取词语信息的主要途径,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熟练地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已经通过工具书获得了信息,理解了词意。课上,笔者主要引导学生解释和运用这些词语造句,相互之间进行评改,促进学生对词语的运用与表达能力的提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抄写下来,并试着在练笔中运用这些句子,全面培养学生运用词句进行表达的能力。
三、课后反思,为学生总结概括学法创造条件,提高学生优化运用信息的技能
在学习了《林海》这篇课文之后,笔者为学生们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写一篇“学后心得”,谈谈你对本篇课文学法上的收获。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到:“通过阅读课文和查找资料以及借助工具书理解了《林海》这篇课文,我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美丽,也感受到这篇文章语言文字的质朴和优美,今后我还要加强自主阅读。”另一位学生写到:“我没有很好利用网络查阅作者及大兴安岭的有关信息资料,使我没有更广泛地体会文字内容的情感,以后我要加强。”总之,通过课后的反思随笔,提高了学生优化运用信息的技能。
与此同时,笔者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进行了反思。认为自己在如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一是在学生讨论与交流之后应及时评价学生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以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引导学生恰当运用各种途径获得信息,以服务于语文的学习,正确认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信息是课上品味与交流的重要内容,以免舍本逐末;三是教师应对学生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做一个引导性的评价,具体说说哪些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是大家需要努力的方向。总之,通过师生的课后反思,为学生在今后学习中进一步优化运用信息,提高信息技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与信息的时代,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将不断加强实践指导,力求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入认知工具、网络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之中,全面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信息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