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网络热门回帖看网民表达情感方式

2012-08-15文丨曾莹莹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回帖帖子言语

文丨曾莹莹

从网络热门回帖看网民表达情感方式

文丨曾莹莹

笔者主要从网络的热门回帖看网民在回复中言语的讽刺、自嘲行为,简要分析网络作为新的热门传播平台承载了怎样的公众情感,以何样的方式表现,以及反权威反理性的荒诞言语是如何表现群众对现实的情感的借题发挥并形成群体狂欢现象。

回复; 狂欢; 荒诞; 隐藏

说到新传播时代最流行的传播介质,大约没有什么能出网络其右,这可谓是现代人最普遍最常见的搜索、接收和交流信息的方式。笔者在这里想讨论的是关于(回复)这一主题的一个新现象:不同于以往的回帖即是大多在交流对帖子的内容的感想或者意见,近几年网络上的回帖越来越走向恶搞、无逻辑、无中心的方向,即俗称的(灌水)。2009年百度贴吧里一个题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在短短五六个小时内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贾君鹏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网友仿佛在此找到一个宣泄口,于是这个帖子变成了一个虚拟的狂欢的广场,经过的人都在纵情调笑,发泄情绪。短时间内迅速冒出名为“贾君鹏妈妈”、“贾君鹏爸爸”、“贾君鹏姥爷”等庞大的“贾君鹏家族”在尽情娱乐,肆意调侃虚拟的“贾君鹏”。这就如同荒诞派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样,戈多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戈戈和狄狄在时间荒野中的等待,期间充满了那些无厘头的行为和支离破碎毫无章法的言语。

不得不说现在的网络环境中回帖的网民恰似这种情况,回帖的内容大都是零碎的甚至荒谬的,诸如“沙发”、“板凳”一类无实际意义的回复几乎无一例外占领着各贴的前几条回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谓灌水都是无意义的,恰恰相反,网友常常利用网络空间的虚拟性极尽嘲讽之能事,表达对社会制度不公、监管不力的愤慨和无奈。如果说电视、广播和报纸较具有官方性质,话语权往往把握在上位者手上,那么网络则更像是平民的天堂。2012年6月30日,之前因炫富引发网友仇恨而成为网络上声名狼藉家喻户晓的郭美美发了一条错误百出的英文微博,短短时间内随即被众网友翻译出白话版、三字短句版、五言诗版、七言诗版、诗经版、离骚版、宋词版甚至是时下网络新兴的甄槑体版等各种版本,内容极尽恶搞之能事,为娱乐而无所不用其极,网友结合其之前恶劣行径,刻意歪曲其本意将其翻译成性工作者,冷嘲热讽。回复在这里更像是个巨大戏剧的平台,来往众人莫不登上台前用荒诞的手法借题发挥,不再是理性地分析评点,大众往往采用反传统反理性手法,披着自嘲的外衣揭露世相百态,轻松的喜剧氛围表达出沉重而严肃的主题—表达对社会权色交易、官商勾结的不满和愤怒。

网络回复这种狂欢现象,就像热烈的玫瑰花从荆棘密布的灌木丛中生长开放一样,我们或将其拟作“醉”较为恰当,即是酒神状态。“酒神状态的迷狂,它对人生日常界限和规则的毁坏,期间,包含着一种恍惚的成分,个人过去所经历的一切都淹没其中了。可是,一旦日常的现实重新进入意识,就会令人生厌。”网民们在网络上所表现出的奇思妙想、诙谐幽默、尖酸刻薄等对情绪的发泄仅仅限于网上,即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遵循于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而难以说出与网上一样的言论,所以网络上的回复有时是对现实生活的个性中不羁狂诞一面被道德伦理和社会角色压抑限制的颠覆。所以,网络上的灌水其实是一场荒诞运动,加缪对其的定义是:“荒诞运动,反叛运动,凡此种种……其目的是同情……即是说,归根到底,是爱。所以,我们在荒诞作品一团漆黑的世界背后,总能看到一个反抗绝望的英雄,或者一个痛苦挣扎的灵魂。”网友在回复里的狂欢其实是对现实的负面情绪的宣泄,是现实的希望和爱的被损伤后的自我修复行为。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另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现实世界中大众被物质社会物化而变得机械,人情开始冷漠,受限于社会既定规范人们无法随心所欲说话,因为每个人都要在扮演的社会角色中说出相符合的话语,而不是不负责任随意评说。为了逃离现实社会的责任,所以大众继而把目光转投向网络(姑且不谈网络的管制)。于是在网络世界中的回复人们往往或嬉笑怒骂,或借题发挥,用娱乐狂欢的表象借以掩盖本质的无聊与寂寞,“因为你的反抗只能是暗中不服从,或者至多是孤立的暴力行为”(反映在网络上)。贾君鹏事件是(无聊)主导的集体无意识调侃狂欢,郭美美英文微博事件是(愤怒)为主题的声讨。网民们各种看似搞笑的对发帖者本人带有侮辱性的恶搞的回复其实都是用言语的暴力来表达对充满不负责任甚至带有夸张性质的内容的帖子背后隐藏的不公社会现实的抗争。在某些较有争议性的“网络红人”的帖子中此现象尤其突出。在这些帖子的回复中,可以看到网友在现实和网络的表现成为相背离的两面,现实中人们对权力滥用、制度不公表现的都是理智的批判,而网络中网民则往往变得偏激,由于整个网络的话语氛围总体而言是倾向娱乐化的,于是网民的情绪反应到文字上又表现成自嘲和调侃,充满娱乐情绪,带有过激情绪的回帖都轻松的谈笑形式出现,此举在于不希望引起别的网民的认真追究,只求形式新颖博大家一笑。

斯科特指出非官方文化有其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学和诗歌,自己的刻薄话,自己的音乐,自己的幽默,自己的小道消息。网络上网民的回复则恰恰是代表了非官方文化的一面,数量庞大的回复往往“去中心化”、“去权利化”,网民们自由抒发各自意见,创造性地发挥,或叫好或怒骂,都是言语的自由娱乐,甚至出现趋于不受控的激烈的调侃和讽刺。网络的群体表现出急躁而冲动的特性,情绪上表现得较为夸张,发言有时是为娱乐而娱乐、为讽刺而讽刺,这种群体的疯狂的的行为即是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的表现。网友们表现出反官方化、反理性化的特点,甚至有过激的言辞,但因是在网络世界中,即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似乎又可以被轻易原谅。网络上的人们普遍将回复栏视为狂欢的广场,是可以尽情抒发感情的场所,在这里,用新奇的言语表达出别有深意的回复往往得到热烈追捧,网民在回复时注重形式甚至多余内容。有人对此现象表达出深切的担忧,认为群众的不受控的狂欢会引发思想上的偏激从而被有心破坏社会和谐的人所误导。笔者认为不然。新传播时代中网络成为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展现的信息平台,正是需要多方的言语争论才能让网友更好地分辨出是非善恶,而不是一味地被教育被限制。大众言语的不羁也是激烈情感的表达,即便是刻薄尖酸的过度夸张讽刺也是“怒其不争”下的正常情绪,况且这种艳遇一般情况下往往会引发有识之士的辩驳,无需过分担忧。正所谓百家争鸣才得百花争艳之思想之春天。政府对网络更多不应是管制而是规范和引导,正如经济调控中“看不见的手”一样,更多的资源应当投放在创造更佳的回复、讨论环境,由此能在既保证大众言语自由的情况下又能维系一个健康的表达思想的网络氛围。

(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猜你喜欢

回帖帖子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谜语故事三则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暴力老妈
善意回帖:韩国教授的民间努力
关于冬天
爆强回帖集锦等
高手是这样拍马屁的
我是怎样在坛子里堕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