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舆论主导权 释疑解惑多疏导——从《滨州日报》民生报道看党报的舆论导向作用

2012-08-15管林忠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1期
关键词:滨州渤海积水

□管林忠

(滨州日报社,山东 滨州 256603)

民生问题,是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最相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所谓民生无小事。在当前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广泛普及的情况下,由于一些民生问题没有解决好,经常会在社会一定范围内形成负面舆论,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负面、消极的影响。而其中很多负面舆论的形成,并不是民生问题没有解决或者说是没有解决好形成的,而是由于政府部门没有及时进行澄清或者一些媒体片面报道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党报作为党的喉舌,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客观公正地还原事实真相,为政府分忧,替群众解惑,正确地引导民生舆论导向,推进社会和谐建设。

2011年,《滨州日报》有两大民生系列报道,就很好地发挥了党报的舆论导向作用,起到了解疑释惑、化解民怨、推进和谐的作用。

渤海七路是滨州市老城区的一条主干道,自黄河一路至黄河十路两侧分布着众多企事业单位及黄金大厦、渤海国际、中百、银座、大润发等大型商场或酒店,日常人流集中,交通流量很大,市区内大部分公交线路途经该路段,是滨州的“中央商务区”。然而,由于建成时间较长,渤海七路排水及道路设施老化、损坏严重。近年来,夏季强降雨过后,渤海七路路面更是积水严重,深处可达半米。特别是黄河三路至黄河五路段小雨积水、中雨过膝、大雨四处漫流,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困难。群众意见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纷纷提建议改造。为有效解决此路段防汛排涝问题,提升城市文明档次、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滨州市委、市政府将渤海七路综合改造列为全市2011年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自3月1日起由政府出资对原有的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由于此前渤海七路也进行过几次改造,但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次改造,很多人持怀疑态度,认为不过是临时的面子工程,当地各论坛上更是众说纷纭。为排除人们的疑惑,将党委政府彻底改造此路的决心传递给群众,《滨州日报》在道路正式改造之前就先发表准备改造的消息,让大家知道改造势在必行。之后推出长篇通讯《渤海七路综合改造:一项解决老城区积水的民生工程》,对渤海七路积水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以往改造不彻底的困难进行了解释,对此次改造的内容、范围、时间、方式,及改造后的效果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渤海七路是商业主干道,道路的改造必然会对两边的商铺经营带来影响。为赢得广大市民的支持,在施工方向渤海七路的几千家沿路单位、业户以及市民发放《致渤海七路沿路单位、业户的一封信》的基础上,《滨州日报》对最佳施工方案的形成、为减少影响所采取的措施、施工人员为此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进行了报道。已在沿路商店做了多年生意的李先生看了报道后说,“虽然生意暂时受到了工程的影响,出行有点不方便,但我还是很支持工程建设。过去一到雨季就积水,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可是个很大的民生工程啊!”

施工过程中,本报记者现场跟踪,对市领导现场调度、工程进展、施工方不分工作日和休息日,不分白天黑夜,歇人不歇机械,施工人员24小时轮番上阵作业的精神状态进行了及时报道。

渤海七路改造原定竣工日期为6月30日,由于施工科学、全员努力,工程提前10天完工,6月22日下午起滨州市迎来了一场大范围降雨,对刚刚竣工启用的排水改造工程“进行了一次适时的检验”。现在平原城市的排水系统,通常要达到日降水50毫米无积水、100毫米不成灾、100毫米以上一天之内排完的标准。而改造之后的渤海七路实现了日降水100毫米无严重积水,远远高出了平原城市排水系统的基本标准。基于此,《滨州日报》推出了《滨州渤海七路排水改造完工——日降水100毫米无严重积水》的长篇报道。报道对整个工程建设进行了回顾,对工程达到的效果进行了展示,通过党报向广大市民郑重发声:政府实现了当初的承诺。

另一大民生系列报道是关于冬季集中供热的。集中供热,关系到千家万户,在每年的市长热线电话中,集中供热问题占到一多半,市民对此存在的意见可想而知。为彻底解决此问题,滨州市委、市政府将集中供热改造工程作为2011年重点民生工程,自年初决定施工开始,《滨州日报》对工程建设的报道也就拉开了帷幕。为什么要改、怎么改、改造涉及的用户、改造进程等,一直不间断地见诸报端。

2011年 8月份进入“三伏天”后,报社派出记者深入城市集中供热工程的施工现场采访。“三伏天”的室外温度高达摄氏三十七八度,而在这样的温度下,现场仍然有工人在进行焊接作业,而焊接时的温度高达摄氏上百度。而且工人进行施工作业的区域十分狭小,最宽处不过1.7米。顶着高温,在有限的施工区域内,焊工和辅助工要进行切割路面、挖掘沟槽、清理沟槽、底部填沙、管道对口、射线探伤、补口焊接、上部填沙等1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路面上的管道铺设。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滨州日报》刊发了《市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顺利推进——为不误工期工人赶“三伏”》,对施工的困难进行报道,争取市民对施工的支持。

进入11月份以来,几场冷空气的频繁到来不仅增加了冬日的寒意,也使市民开始对今年的集中供热愈发关注。《滨州日报》对供热工程的报道也进入高潮。11月4日,《滨州日报》刊发消息《供热改造施工24小时不间断》;11月11日,推出《供热管网改旧建新新增热源和换热首站——今年城区集中供热效果有望好于往年》报道,逐一盘点今年的集中供热工程,用管网改建、增加热源、提高水温等事实,让大家有所期待;11月14日,发布消息《供热冲刺倒计时:15日零时老用户达标供热》。

然而,在政府承诺达标供热的11月15日,仍有部分小区并没有达到供热标准,一时间怨声四起,政府的威信受到影响。为此,11月16日,滨州市市长亲自主持召开城市供暖工作专题调度会议,进行行政问责。他强调,城区集中供热事关市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政府高度关注、市民十分关心,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对群众必须高度负责,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群众承诺的事情必须说到做到。问责,就是要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对工作、对社会、对老百姓有个交代。《滨州日报》对会议进行了报道,并配发特约评论员文章《责任重在落实》及市住建局《向城区集中供热用户的致歉信》,既向广大市民解释了部分小区未能按时达标供热的原因,又向社会传递出滨州打造“诚信政府”、勇于行政问责的态度和提高公信力的决心,有效化解市民怨气。

随后,《滨州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开辟了“抓好集中供热 温暖千家万户”专栏,对集中供热工程的最新进展进行跟踪,先后刊发了《强化安全运行确保供热质量》、《管网失水 影响供热》、《气温降低管网升温》等稿件,直至供暖完全达标供热,政府承诺实现。《滨州日报》对集中供热的报道也暂时告一个段落。

综观这两大系列民生报道,都是时间跨度长,其中集中供热报道更是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年末;报道篇幅多,每一个系列都有几十篇报道,而且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影响范围广,报道稿件不仅通过《滨州日报》自身向外传播,因为消息来源权威、报道有力度有深度,其他媒体纷纷转载;更重要的一点是舆论导向性强,在整个报道过程中,《滨州日报》的报道牢牢把握住了舆论主动权,报道最及时、最深入、最权威,在当地形成了舆论强势,盖过了一些媒体片面、负面的报道。不仅有效疏导了市民对政府的怨气,更将他们对工程的质疑、批评转化为对工程建设的支持,融洽了干群关系,帮助提高了党委政府的威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建设。

猜你喜欢

滨州渤海积水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滨州东瑞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
飞阅滨州
渤海竞渡帆高举——记渤海轮渡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于新建
渤海大学剪纸作品选登
滨州学院插画作品选登
小熊当当玩积水
原来是输卵管积水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