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州杏花村旅游公示语错误例析

2012-08-15叶春玲

镇江高专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杏花村池州译者

叶春玲

(1.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安徽池州,素以“千载诗人地”之美名饮誉江南。位于池州城西的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文化古迹,是池州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其因诗而名垂千秋,也因诗而名扬天下,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诗村”。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因诗的艺术魅力,仅为一个村而立志的《杏花村志》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一部文献《四库全书》。杏花村的很多旅游景点诸如铁佛禅寺、西庙、古酒坊、唐村落、诗碑林等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但是杏花村旅游公示语汉英翻译却问题颇多,削弱了杏花村作为池州市旅游名片的作用,影响了池州市的形象。本文旨在对于池州杏花村公示语英译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1 杏花村旅游公示语的问题分析

杏花村公示语翻译失误主要表现为以下3种类型:

1)拼写错误。这类错误不是很多。在吟诗台景点的中英文介绍中,“可观赏演出,愉悦生情”被译成“can watch the performances,please sing temperaments”,其中“please sing”很明显应是“pleasing”,即“赏心悦目”的意思。而半亩园介绍性文字中的“‘半亩园’意指园地虽小,而耕耘者自得其乐。”其对应的英文是“‘Half an acre of park’ means the park maybe small,but workers are happy by their own entertainment.”,句中“maybe”应分开写成“may be”。

2)词汇、语法表达不准确。杏花村景区简介中,“此人自康熙十三年(1674年)春起,编撰《杏花村志》,历时十一载乃成。”对应的译文是:Since from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Thirteen years(1674)in spring,this people edited the“ApricotVillage Records”,which lasted for 11years for finishing this book.此译文中的“this people”一方面存在表达错误,“people”是指复数,不能用“this”修饰,另一方面有硬译之嫌,汉语中的“此人”是承前所指,所以只要译成“he”就可以了。半亩园内还有一段解释性文字“‘半亩山林半亩地,一曲牛哥一卷文’,据说此联出自杜牧,联中暗含‘杜牧’二字,可谓巧夺天工。‘半亩园’意指园地虽小,而耕耘者自得其乐”。其译文是:“Half an Acre of words and half an acre of land,a tune of cow song and a roll text.”It is said to come from Du Mu,in this words implicates the two letters of“Du Mu”,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nature’s intricate work.“Half an acre of park”means the park maybe small,but workers are happy by their own entertainment.上述译文中有几处需纠正,如“in this words”不妨改成 “in the two sentences”,“implicates”应该改成“implicate”,此句是倒装,主语是“the two letters”。另外,汉字绝非拼音,故不能译成“letter”,根据《现代汉英词典》,汉字一般译成“Chinese character”,故而此处应是“the two Chinese characters”。译文最后的“but workers are happy by their own entertainment”有两处值得商榷:一是“workers”,池州自古以农业为主,耕耘者应是农民,所以用“peasant”更为贴切;另一处是“be happy by”的表达不符合英语习惯,在英语中多用“be+adj.+with”结构表示某种原因引起某种情绪。另外,此句译文还有两处语法错误:一是此处应特指在杏花村劳作的农民,所以要确指,即“the peasants”;二是现在这里已是旅游景点,物是人非了,所以“are”应该是“were”。

杏花村景区有一个模拟古代池州人用木榨榨油全过程的油坊,墙上有一幅榨油工艺流程图:原料——炒油菜籽——冷却——破碎——蒸芙——定型——上架——挤压——出油——沉淀——检验——分装。其译文如下:Raw Material—Fry—Cooling—Crush—Steam—Stereotypes—Added—Extrusion—The oil—Precipitation—Test—Package。姑且不讨论汉语表达的缺陷,单是英语译文就有不妥之处。流程说明应该是动作性的描述,故而应该用动名词表达。整个工艺过程又有名词,又有动名词,甚至有过去分词,显得相当混乱。建议译文改为:ChoosingRaw Material— Frying— Cooling—Crushing— Steaming— Stereotyping— Adding—Extruding— producing the oil— Precipitating—Testing—Packaging。

景点名称的英译也需斟酌,如杏花林、松树林和净林分别译成“Apricot Forest”、“Pine Forest”和“Jinglin”。根据《最新高级英汉词典》(商务出版社),“林”大致有三个词与之对应,forest指“大森林”,woods指“小森林”或“树林”,grove指“林子或树丛”。杏花林和松树林完全可以译为“Apricot Woods”和“Pine Woods”。至于“净林”的翻译更是让游人不知所云,其实翻成“the Jinglin Grove”就一目了然。杏花村有一个富有诗意的景点叫渔歌埠,译成了“Port of Fisherman’s Song”,其中一个问题就是“port”用在这里不妥,因为“port”通常指很大的码头或港口,港口城市拥有的码头才叫“port”[1]。美国英语中表达“码头”的单词“harbor”用在这里也不合适,因为它意思与“port”相同,只是使用范围不同而已。笔者以为,这里的“码头”其实应该是一个船坞。根据资料记载,当时杏花村的水域面积不是很大,很显然它只是一个小小的船坞而已,“dock”是它对应的英语单词,根据辞典解释,“dock”就是指“a place in a port where ships are loaded and unloaded”。这个释义明确地告诉了我们,dock比port小,这里用“dock”更为合适。“Port of Fisherman’s Song”和另一个景点“Performing Martial Arts Field”(演武场),如果分别改译成“Fishermen Singing Dock”和“Martial Arts Performing Field”也许更符合英语习惯。在英语中就有动名词做定语说明被修饰词用途的用法。“Performing Martial Arts Field”纯粹是中式英语,是硬译的结果。“Half an Acre of Park”(半亩园)中“of”在词组中的意义不明,译成“Half-an-acre Park”更简洁地道些。

3)篇章、文化问题。杏花村里有两句告示语“赏名胜古迹,做文明游客”和“文明与旅游同行,平安与和谐共赢”,其对应的译文分别是“Visit the place of interest,do as a civilized tourist.”及“Went along with civilization and tourism;win with peace and harmony together.”很明显,这是中式英语。其实第一句的意思就是游览的过程中行为举止要得体,建议译成“Enjoy your visit and behavior properly.”第二句的意思是游玩得过程中既要玩的愉悦又要注意人身安全,译成“Enjoy the visit,pay attention to your safety.”即可。

“望华亭”被译成“Looking Over Hua Pavillion”只能说明译者对古代池州地理知识了解匮乏。古代池州四面环水,离莲花佛国九华山只有四十里之遥,在杏花村就可以远观九华山。因此,此景点可译成”Pavillion For Looking Over Jiuhua”。“观澜桥”被译成“Watching Lan Bridge”存在审美的缺失。“澜”在汉语中意思是“波浪”。杏花村环湖而建,中间的大湖水面广阔,起风时浪涛阵阵,在桥上观湖,有着“郡亭枕上看潮头”的意境,建议译成“Watch Waves Bridge”。池州佛文化盛行,佛家强调静思打坐,“寓思亭”中寓思即是此意,而与之对应的英语词汇则是“meditation”,所以“寓思亭”应是“Meditatiom Pavilion”而非“Imply thinking Pavilion”。

译者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著《清明》诗使之名扬天下,邑人郎遂撰《杏花村志》,收录中国《四库全书》。”(Tang Dynasty poet Du Mu booked‘Qingming’Poetry,Yi people(文化原因)-Langsui subsequently composed the essays“Apricot Village Records”,a collection of China’s“Imperial Collection of Four”)中的“邑人郎遂”译成“Yi people-Langsui”简直是闹了笑话。首先译者犯了低级的语法错误,一个人竟然用“people”,更重要的是他(她)没弄明白“邑人”的涵义,说明其古文功底薄弱。“邑”在字典的解释是“城市”或“县”的意思,此处即指池州,邑人指的是当地人郎遂。郎遂系宋朝郎文韶的后人,清代文学家、诗人,定居安徽池州杏花村[2]。译文可以做如下更改:Langsui,who was a native,subsequently composed the essays“Apricot Village Records”,a collection of China’s“Imperial Collection of Four.

2 杏花村公示语英译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2.1 提高译者的专业素质

译者是翻译从业人员的主体,是翻译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因此译者的专业素质对翻译有必然的影响。专业素质包括译者的个人文化修养和双语的驾驭能力。傅雷曾说“译事虽近舌人,要以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即所谓杂学),势难彻底理解原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3]在翻译公示语时,如果不能透彻理解文字里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就不可能准确地完成从源语到译入语的转换[4]。因此,提高译者的文化修养也是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杏花村因诗的文化而闻名,其公示语中涉及很多诗歌和文史资料,所以公示语的翻译难度较大。杏花村公示语翻译的失误主要表现在选词和文化篇章方面。由于译者文化功底薄弱,历史知识欠缺,翻译的过程中无法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闹出不少笑话。如果要译好杏花村公示语,译者不仅要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具备丰富的文史知识,而且还要具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只有通读各种文献资料,深刻领悟其中含义,选择合适的对应词,才能正确表达汉语的涵义,其对应的译文才能有助于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山水和民俗文化。

2.2 异化与归化翻译技巧并用

“异化”与“归化”最早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缔(Laurence Venuti)在1995年提出。所谓“异化”,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接受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向源语文本作者靠拢,选用与源语表达方式对应的译文,力求保留源语语言和文化特色,使读者领略异域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等。“归化”则指译者以目的语语言文化为归宿,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选用符合目的语语言文化规范的译文传达源语文本的内容,消解源语文化因素,彰显目的语文化价值观,使读者阅读翻译作品时感觉是在阅读目的语原创文本[5]。

池州杏花村公示语大体可以分为告知性和解释性两类。告知性的公示语在语言上要求简练、生动、直接,而解释性的则要求应详尽、细致、直观,比照所描述对象阐述来龙去脉,引导挖掘深层含义,促使游客深刻理解,兴趣大增,获得更大的审美满足感[6]。

在杏花村景点公示语的翻译当中,要特别注意区分上述告知性语言和解释性语言这两类公示语,应依据不同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翻译处理。指引性公示语的翻译一般适合“归化”译法。解释性公示语所传递的是池州杏花村特色人文景观信息,遇诗则以诗译诗,不能译成散文,否则就与景点的诗性氛围不协调,所以此类标识多采用“异化”翻译的策略。

旅行是一个感受差异的过程。不能为了盲目迎合目的语地区的游客完全忽视本民族的东西。应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彰显地域特色。

2.3 加强从业人员资格管理

目前,池州拥有翻译证者寥寥无几,从业人员资格管理旅游英语翻译大多由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担任,要提高其专业素质就得进行权威的、统一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认证,译者持证上岗。

另外,杏花村公示语翻译的问题除了译者本身原因,还与旅游管理部门对翻译质量的把关不到位有关[7]。管理者只是一味追求翻译速度而不顾其质量问题,这不仅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也大大损害池州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更不利于池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因此,要提高池州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就必须加强从业人员资格的管理,建立统一权威的翻译监督机构[8]。

3 结束语

池州的旅游景点数量众多,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而作为文化媒介的旅游公示语发挥着文化窗口的作用。杏花村是池州众多旅游景点中最具代表性的,其诗性文化,一方面,要求译者翻译既要考虑满足译语文化读者的信息需求,也要起到宣传译语文化内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求政府管理部门重视公示语的翻译工作,只有译者和政府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改变整个池州旅游公示语翻译的乱象,改善池州旅游公示语的质量,为池州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王银泉.“盗警”竟然被翻译成了“抢劫警察”——江苏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公示语翻译错误实在离谱[J].广告大观,2007(10):26-35.

[2]安徽省旅游局.走遍安徽[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2):247-252.

[3]刘宓庆,章艳.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导读XV.

[4]沈燕燕,李建军.从文化视角谈公示语的翻译[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5):51-54.

[5]胡开宝.论异化与《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中文化限定词的翻译[J].外语教学,2006(1):59-64.

[6]杨国民.“异化”、“归化”与旅游景点翻译规范化策略— —从广州白云山风景区公示语英译说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7(4):111-115.

[7]李建华.避暑山庄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问题探讨[J].大家,2011(5):126-127.

[8]黄符燕,汪莉.赣州市公示语英译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5):591.

猜你喜欢

杏花村池州译者
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
一个基于[Cu4(μ2-OH)2N12]的10-连接3D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光催化性质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杏花村更新重建探讨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池州印象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银幕上的《圣经》——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