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化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2012-08-15温丽萍
温丽萍
(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政治教研部,江苏 泰州 225300)
孙中胤,卢 植,史瑞君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科学系,江苏 镇江 212003)
1 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化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将其置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六大社会建设任务之首。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教育的和谐发展。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构建和谐社会与高职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命题,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看待高职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对高职教育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无数个子系统组成的,说到底,社会和谐发展就应该是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良性运转的一种均衡状态。
高职教育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日益凸显,其发展程度以及与政治、经济等子系统的发展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发展以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因此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它可以为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最终实施、产业规划、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提供应用型人力资源保证。因此,实现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这体现为以下几点:第一,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打破区域内教育资源有限带来的发展制约,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合理配置与流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越是丰富,相反,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其拥有的教育资源与人力资源越是贫乏。与后发地区相比,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对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种要素更加有吸引力,从而形成“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从教育资源配置角度入手,加强对后发地区高职教育资源的投入,让其能切实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第二,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逐步改善建设和谐社会所提出的促进城市化、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等一系列社会难题。要实现较高程度的城市化、较高形态的产业结构等经济和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整个社会需要大量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专门人才。通过均衡发展区域高职教育,可以让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适龄人群接受高职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对有效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提高城镇人口就业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第三,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有利于实现“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技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财富的源泉,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就业教育。运用宏观政策向后发地区倾斜配置各种资源,让先富带动后富,让后富者拥有获取财富的手段,从而实现区域内高职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之一。
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不仅是教育领域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它也关系到经济与社会整体均衡与和谐发展的问题。所以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
2 江苏省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化发展的现状
江苏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路径。以深化高职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高职教育事业步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国高职教育大省。1995年至2011年,江苏高职院校由29所增加到81所;全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招生数由3.63万人增长到14.92万人,在校生由9.85万人增长到41.83万人。2011年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已经分别占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47.53%和42.04%[1]。
江苏省的高职教育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江苏本省特色、与江苏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职教育新体系,注重了三年学制、五年学制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普通本科教育相协调,布局也较为合理。其次,江苏省的高职教育树立了全民参与的理念。政府办学仍是江苏省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渠道,但同时也有社会的广泛参与,即民办院校的建立,形成了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协同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新局面。最后,在培养模式方面,江苏省高职教育注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良好的定位为和谐江苏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教育大省,江苏省在各阶段教育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同样江苏省的职业教育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区域内高职教育发展并不平衡,苏北地区高职教育在质和量上都落后于苏南地区。目前,在我省现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81所中,苏北13所,苏中13所,苏南55所。仅苏州市的高职院校就达到12所,数量接近苏北五市高职院校的总和。从数量上就可看出苏北、苏中、苏南高职教育发展的差距。另外《2011江苏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1年上述三个区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分别是:苏北地区1 194.88亿元,苏中地区734.15亿元,苏南地区2 297.0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经费分别是:苏北地区217.87亿元,苏中地区140亿元,苏南地区349.54亿元[1]。
三个地区的高职院校在数量上、政府财政投入上存在差距,在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条件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有效地解决南北高职教育不均衡问题,推进全省职业教育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全省已经统筹规划,在办学经费、招生计划、毕业生就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加大对苏北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苏南地区职业学校与苏北地区开展合作办学、联合招生,推动职业教育“南北合作”,即指苏北职业学校与苏南职业学校本着互利原则自愿结对(一对一或一对多)[2],苏北学校以苏南结对学校名义进行招生,所招收的学生由双方学校分时期联合培养,毕业生由苏南学校负责推荐就业的一种校际合作交流机制。在这种机制的引导下,苏南高职院校特别是苏州、无锡、常州、镇江4市的一批职业学校纷纷加入到南北合作的行列中,共同在南通、盐城、宿迁、徐州、淮安等地组织招生,而且招生的人数呈逐年增涨趋势,由1999年的几百人到2010年的两万人以上。
3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探索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化新途径
“教育只是一个更大的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能满意地理解和探讨许多教育问题。这些教育问题,不能单靠教育体系的策略去求得解决。我们还需要社会相互作用的各个部门的那些广泛的、综合的策略。”[3]因此促使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从多方面探索持续推动高职教育区域均衡化发展的途径,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体系的和谐发展。
1)提高认识。《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教育改革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逐年提高”等发展目标,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仅贯彻落实了党中央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精神,而且为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储备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就业教育。江苏省要实现“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关键在苏北地区。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水平相对落后,全省农村的最低收入人口绝大部分在苏北。而要致富,教育必须先行。高职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可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为苏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等方面提供人才保障。
2)坚持办学主体多元化。力求建设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方式。由于不同的高职院校所处的地域不同,所以应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实需要,积极创新适合本地区的办学体制,努力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广泛参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具体而言,一是要调动行业的积极性。省教育厅应与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业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共商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大计,共建以企业为主导的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职院校。二是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本着有利于我省高职教育事业快速良性发展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兴办高职教育,鼓励中外合作举办高职院校,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高职教育有其公益性的特征,也有其产业性特征,高职教育市场化是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3)加强统筹规划。为促进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我省在教育资源投入、政策导向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加强苏南与苏北、江苏与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合作”,但由于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等因素,苏北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仍旧任重而道远。在高职教育方面,与苏南院校相比,地处苏北的高职院校发展较为困难,主要是难以吸引人才,生源质量较差,加上地方财政支持少,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都制约着苏北高职院校的发展。所以应加强统筹规划,全省把有限的资源向相对落后的区域倾斜,实现各区域的共同发展是实现全省高职教育均衡化的政策保证。
4)积极改进推广“南北合作”模式。江苏省“南北合作”试点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在盐城滨海进行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为当地养殖户开展科技培训、疑难解答等项目,促进了滨海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多次被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报道。但“南北合作”的形式和相关支持政策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持续推广这种较为成功的模式。首先,要加强研究。各级教育部门、教育教学研究部门都应积极总结经验,挖掘潜力,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向各地推广,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其次,要扩大试点范围。将现有的试点从少数学校、少数城市扩大到全省范围内所有高职学校,从校际合作延伸到校企合作。再次,要加强协作与沟通。在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合作双方要本着相互谅解、相互支持的态度积极沟通、共同协商,改变地方与部门利益至上的狭隘观念。最后,要给予政策扶持。“南北合作”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的一项工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在政策、经费等各方面的支持是实现“南北合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全省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
[1]江苏省统计局.2011江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8.
[2]韦舟.江苏加强“南北合作”推进职教均衡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0):10.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