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探索
2012-08-15王风玲杨晓丽熊晓亮
☆ 王风玲 杨晓丽 熊晓亮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山东烟台 264670)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是于2006年经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前身是山东省烟台粮食学校。经过6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招生专业达到26个,在校生10000余人。在当前学院的快速发展时期,学院积极构建适合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
监控是“人们按照某种目的或愿望,通过一定的手段,给系统提供一定的条件,使其沿着可能空间中某个确定的方向发展,消除不确定性。”教学质量监控是指根据预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各个环节进行监测和调控,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或行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以教学质量为监控与保障对象,实时控制教学过程,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控制的教学系统。实时控制是在教学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中,依据目标要求和系统可能出现的偏差,对系统进行人为干预的控制。反馈控制就是依据系统输出结果和系统目标之间的偏差,调节教学系统,从而达到偏差最小化。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1.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不是为了监控而监控,从监控方案的设计到监控的具体实施都必须指向一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如果不坚持这个目的指向,过分强调管理、评价等功能,就有可能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偏离方向。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院校的教学工作要有明确的导向作用,要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教学工作朝着深度、广度和高水平的方向发展。
2.科学性原则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不只是一项行政任务,更是一种科学行为,要用科学的精神与态度,分析其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些是很难用数据和量化指标来衡量的,因此,在制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具体指标时,我们要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精确量化与模糊量化互补,采用多种监控与评价的方法。
3.可操作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通过实践去探索,需要反复深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提炼和构建理论,以此增强理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应删繁就简、化难为易,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干清晰、程序简单、容易实施。
4.动态性原则
针对教学过程的动态性特点,对其进行的监控和评价也同样应是动态的,而且必须根据内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变化不断地加以调整与完善。在确立评价标准时,要注重质量标准的多样性,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教学过程的动态发展,随时调整评价标准。如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不同的生源素质及办学层次等条件,制定不同的质量标准。
5.激励性原则
在构建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要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心理需求同教学目标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中,不仅要重视评估结果,更要看重评估过程,通过评估使教师真正从评估过程中获取教学营养,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教学信心,提高教学质量。
6.以人为本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监控”,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狭义的为达到目的而行使权力的行为,而是要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在关心并尽量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的基础上,使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人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应突出考虑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监控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对教学工作的评价必须贯彻人本原则,防止见物不见人。
三、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1.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系统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教学质量,提升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根据目标管理的原则,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以学院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总目标。目标体系自上而下层层展开,落实到每一个部门、专业、课程和教师,固化在部门的工作职责、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在制定目标时尽量具体化,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定期的检查、诊断、考评、奖惩等手段,实施改进,必要时进行目标调整。将不足之处和遗留问题置于下一个新的质量管理目标循环系统中,进一步改进、实施。
2.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保证。我院从院、系(部)、教研室三个层面上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学院层面的监控组织主要立足于宏观层面的监控,其权威性的常设监督机构主要有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设置委员会、教材委员会及院教学督导委员会等。其任务是对学院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审议和指导,从而保证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主要立足于教学中观层面的监控,其组织机构主要有系(部)教学督导组。系(部)教学督导组一般是在系(部)主任领导下,对本部门的教学及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评估和指导,具体工作重点是对教学过程的微观性督察和对教师的指导。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的组织。
学院每两年进行一次系部教学单位评估,并大力宣传和推广优秀单位的典型经验,这对于促进各系部的整体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教师个人开展教师教绩考核与评估,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教学提出明确的量化指标要求。每学期,教务处、各系部和校教学督导团都要按照“组织听课-检查学生作业、教师教案-学生座谈、评议-专家、同行评议-量化打分”等程序对教师教学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3.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系统
建设教学质量相关的制度系统是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中心工作。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有助于形成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以此规范教学过程。我院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院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
(1)学院层面的制度建设。学院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学工作的意见”、“学院教师工作规范”、“关于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意见”、“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等。这些文件的制定,为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指明了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2)学院教务管理层面的制度建设。强化了教务处工作职责,健全了教学管理的工作程序,对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各级领导听课、教师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开展、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的组织、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管理、教考分离的实施等教学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明确的制度要求。
(3)系部层面的制度建设。系部结合各专业、课程实际,不同程度地制定出了落实学院意见及有关规定的具体办法或实施细则,形成了全面落实学院各项质量管理政策的工作机制,包括了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信息等各方面的监控机制。
4.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系统
在实施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控制,都离不开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系统的支持。
我院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的网络化。组织开发了“学生评教系统”、“网络考勤系统”、“师资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学管理全过程的现代化、网络化、实时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管理、评价的网络平台,节省了资源,提高了监控管理的效率,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一致欢迎。
为了及时掌握教学第一线的信息,对质量进行预先控制,防患于未然,我院逐步形成了三个动态信息的反馈网络:以各教研室主任、各系部教学主任、教务处领导为主的教学行政领导动态信息反馈网络;以班主任、系部学生工作办、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为主的教学动态信息反馈网络;以学生教学信息员、学生会学习部、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为主的学生学习动态信息反馈网络。各种形式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能够在院长、职能部门、系(部)级教学单位、教研室、教师和学生等信息主体之间保持双向互动,真正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富有成效。
5.教学质量监控的评估系统
教学质量作为一种综合性指标,难以对其进行精确定量。为了判断和衡量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借助于概率统计、模糊数学方法,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都建立了相应的教学评估方案。每个学期通过学生评教,同行听课、教研室考核等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每年对毕业设计进行评估;每两年进行一次系级教学工作评估;不定期地进行教研室/实验室评估、课程评估、课程设计评估。评估的结果与教师评优晋职,领导干部任期考核,以及奖酬金发放挂钩,大大增强了广大干部、教师的质量意识。
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中,其中目标系统起导向作用,制度系统是基础,组织系统是保证,信息系统是前提,评估系统是改善工作的手段。紧紧围绕目标系统,各系统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冒荣.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黄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系统[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刘拓.国外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析及启示[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4]王振华.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建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2).
[5]左清.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主体的相关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