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改善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信息学习力的策略
2012-08-15崔寅
☆崔寅
(南京市江宁区岔路学校,江苏南京 211101)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已经无处不在,信息的更新速度呈爆发式增长,我们如何在茫茫信息海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理解、掌握、运用甚至创新信息?这就需要我们具有一定的信息学习力。信息学习力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因此,应该从小学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学习力。那么,什么是信息学习力?现在小学生的信息学习力现状如何?怎样改善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信息学习力?下面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刍议改善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信息学习力的策略。
一、学校情况简介
笔者所在学校是教育局批准的农民工子女接受学校之一,在地理位置上,本校所在地区是介于主城区与郊区之间的第三类社区,兼有城郊生活方式的特征,是城市与郊区的一个过渡地带。近十年来,学校周边建设发展迅速,人口急剧增加,居民成份日趋复杂,既有原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又有在本区居住的城区人,而更多的则是外地来宁经商或从事其他各种经营活动的暂住人口。由于人员流动性较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作为对升学没有直接影响的小学科,信息技术自然成了被学生、家长甚至是有些主科教师所冷落的学科。课上学生不用心,课后不费心,加上每周只有一节信息课,学生的信息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信息学习力也有待改善,学生间的差异日益加大。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特点
中年级学生处于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有着自己的心理特点:(1)活泼开朗:这一阶段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做事积极,活泼好动,动手操作愿望强烈,但又缺乏耐心。(2)能接受批评但难以改正:受到批评后能够接受、改正却又不能长期保持,导致一些不良习惯始终得不到纠正。(3)喜欢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学生开始出现趋利避害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事就躲避。(4)开始有偶像崇拜心理:学生开始崇拜有力量的英雄人物,除了动画片中的英雄之外,电影、电视中的主人公、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歌星舞星,都会成为他们的偶像。(5)自我意识变强:这个时期学生的个性差别很大,除了身体发育表现出明显的高矮胖瘦差别,心理方面也是如此,由于家庭环境和其它条件的差异,学生对事物的体验差距很大,去的地方多、见识多的学生甚至表现出老成的样子,而每天仅限于家庭、学校活动的孩子知识面相对较窄。学生个人知识面迅速拉开差距,对老师的指导提出更高的要求。[1]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接触信息课程的起始年级段,学生本身对信息课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什么都想试一试、动一动,但又不得要领,也不容易听进老师的指导。同时,学生对于刚刚接触的信息课堂还在适应阶段,相应的操作技能还在逐步发展阶段,受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影响,学生容易被丰富多彩的电脑游戏所迷惑,丧失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也容易被五花八门的信息知识绕晕,失去学习的信心。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由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共同决定的。它强调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现行信息技术课程选取的都是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学内容,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出发,体现了小学信息技术的基础性、实用性、工具性、发展性、实践性、整合性与趣味性。
四、学习力的含义
学习力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系统力学创始人佛瑞斯特于1965年提出的。近年来,学习力被引进教育领域,对它的内涵理解也是众说纷纭。主要观点有:“学习力作为一种潜能,它蕴藏于人脑中”[2],是“蕴含在主体内部的能得以开发与培养的终身学习之力”[3];“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4];“学习力也是生产力,是创作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源动力”[5];“所谓学习力,就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以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状态和过程的能力”[6]。
综上,学习力是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以感官渠道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基础,通过实践、体验、反思、环境影响等途径,促进学习品行的提升,以达到产生新思维、新行为之目的的动态能力系统,是动态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尺度。
五、信息学习力的含义
信息学习力,是一个信息与学习力的合成词,是指学习者在进行信息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信息学习动力、信息学习毅力、信息学习能力、信息学习运用力和信息学习创新力。
(一)信息学习动力
信息学习动力是指自觉的内在驱动力,主要包括对信息的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体现了信息学习的目标。
(二)信息学习毅力
信息学习毅力即信息学习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信息学习目标并支配其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状态,它是学习行为的保持因素。
(三)信息学习能力
信息学习能力是指由信息学习动力、信息学习毅力直接驱动而产生的接受新知识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它是基础性智力,是产生信息学习力的基础因素。
(四)信息学习运用力
信息学习运用力是个体将所学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把新知识内化到已有的认知图式,知识才能有效迁移和运用,它是提升信息学习力的高级目标。
(五)信息学习创新力
信息学习创新力是指学生在掌握已有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发现、创新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是解决对信息学习的改造、运用和创新的问题,是信息学习力的核心,也是信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
六、改善信息学习力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校中年级学生的信息学习力现状,我采用了个案分析、调查问卷等方式,以找到切实可行的改善信息学习力的措施。
(一)激发学习动力,改善信息学习力的源泉
1.热爱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有亲切感、责任感。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厚的师生情谊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在课堂上,我经常选择学生身边有趣的、好玩的故事情节作为课堂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使用音乐、手指操等活动形式,帮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中年级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保护自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课堂的情感基石,我们要善于运用激励效应。比如:在教授苏教版信息技术上册第三课《操作计算机》时,有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鼠标操作已经比较熟练,但是有较多学生是第一次操作计算机,这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会容易产生自卑感,这时,我采取同伴互助的策略,让学生结对子,并且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课堂的最后总结环节,我精心挑选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对鼠标的单击、双击和右击的操作,帮助学生建立信心。
3.取长补短,让学生参与良性竞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个体差异较大,并且信息水平的发展有明显的偏向,有的学生文字输入很快却不善于操作鼠标,而有的学生善于操作鼠标却不会打字,作为教师要善于从他们身上捕捉闪光点,并及时加以鼓励和引导,使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短处,并通过个人竞赛、小组比拼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目标分层,增加学生成功体验,激励学生更进一步
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不可能用一个目标覆盖全体,所以,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不能过高,否则会超过学生的接受程度,让学生丧失信心;目标也不能过低,否则就失去了目标的存在价值。
(二)培养学习毅力,保证信息学习力的条件
1.明确目标,增强学生毅力培养的内动力
一个人的目标越明确,他的行动力就越强,坚持得也就越久,所以,在每节课开始前,我会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将目标细分为大目标、中目标和小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并打分(目标越高分值越大)。比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2课《输入文字》时,我将“学会在Word中输入文字”这一学习总目标划分为:(1)大目标:能熟练地使用多种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标点符号;熟练掌握添加和删除文字的常用键。(2)中目标:能较熟练地使用一种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标点符号;了解添加和删除文字的方法。(3)小目标:会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标点符号;了解添加和删除文字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不会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也不会低于自己的能力范围,因此,学生能较好地保持学习兴趣,学习毅力也就大幅度上升。
2.创设疑难情景,让学生在磨砺中培养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设适当的疑难情景,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锻炼自身的学习毅力。
3.发挥环境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学习毅力
个体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他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他要利用这个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学习环境不仅仅是物理环境,更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氛围等软环境[7]。在机房的布置中,我在四周墙上张贴了和信息有关的小故事、小知识,学生能够一进机房就感受到信息氛围;在桌上摆放鲜花,用彩色纸布置墙面,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上课采用故事情境串接,吸引学生的持续注意;教学任务小而精,有效利用学生的注意力时段等等。通过这些小细节,增强学生的学习毅力。
(三)增强学习能力,改善信息学习力的基础
学习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两方面。
1.基本能力
基本能力是指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或者在某种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重点培养某项基本能力,使学习能力的发展更加完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
2.综合能力
在多数教学环境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突出某项基本能力,而是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能力。所以,在信息课堂教学中,我不主张将操作技巧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学书本相关内容,再结合书本,排除教师所设置的“障碍”。从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为信息学习力的改善提供了基础。
(四)提高学习运用力,改善信息学习力的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
信息技术的学习并不只是要知道知识点和操作方式,而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比较使用信息技术和使用传统技术操作的异同,实际体验信息技术的价值。
2.引导学生解决实际信息技术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上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开发学习创新力,提高信息学习力的价值
1.构建民主课堂,倡导合作探究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由于学生缺乏操作经验,加上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满堂包办的现象很普遍,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将学生看成课堂活动的主体,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引导和提倡探究性学习,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2.鼓励学生表现,提高学生自信心
表现是社会人发展的途径,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化的过程,而表现则是一个人实现社会化的台阶。课堂不仅仅是教师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更应该是学生表现的空间。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如在课堂上我利用极域电子教室鼓励学生进行全班操作演示;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后全班点评;让学生大胆对别的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之,要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结果的机会,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鼓励。
3.提供课外实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升华,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之一的信息技术,书面作业已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永远是信息技术学习的最终目的。我在每一个主题活动前,都会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灵感,再进行创作。一方面,学生在创作前有了创新的灵感基础;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去发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改善信息学习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受教学环境、教学对象、教学意识、教学过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力求从教学过程出发,找到改善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信息学习力的可行方法,借此帮助学生完善个人素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1]刘凤华.小学中年级学生特点[DB/OL].http://www.educast.com.cn/show/er.htm芽ID=2009-0309091728-416,2009-03-09/2012-02-22.
[2]赵幼华,杨之藩.学习化生存——你别无选择[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18,201.
[3]冯国锋.论大学的学习力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57.
[4]李德进.学习和学习力[J].人民论坛,2004,(9):39.
[5]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4.
[6]曾斌全,徐建华,朱向军.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2.
[7]姬广华.信息技术对终身学习力的构筑[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