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分析与思考——以廊坊市为例

2012-08-15李樵

中小学电教 2012年4期
关键词:信息化学校建设

☆李樵

(廊坊市电化教育馆,河北廊坊 065000)

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创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过程、转变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关乎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全局。“十一五”时期,廊坊市教育信息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后,依托中央电教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心、河北省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中心,通过卫星传输和地面宽带网络形成了“天地合一”的廊坊市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传输网络,广泛服务于全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全市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为中小城市的廊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已经迫使我们现阶段必须为今后的发展进行科学的研究。

一、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背景分析

1.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教育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主要领域之一。从我国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目前已经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国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网络。中等职业学校85%联网,生机比达到9:1,师机比达到2:1。一半以上的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教室,生机比达到18:1。初步建立起了满足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教育资源体系。全国100%的高中,90%的初中,20%的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各级教育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蓬勃发展,地市级以上教育部门基本上建成内外部的政务管理平台。已有5万多个中小学校建立起了连接互联网的校园网络。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当代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信息化推动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转变,成为普及和巩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远程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手段。

2.河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河北省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至今已有十年。1999年底,河北省教育厅责成河北省电化教育馆策划设计“河北远程教育工程项目”;2000年,根据《河北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规划方案》,一期工程“300所校园网建设”开始实施;2001年5月,河北省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建成;8月,河北省远程教育网试播,20G流量的教育资源向中小学传输。自2003年开始,河北省开展了大规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至今已完成四期,中央、省、市、县(市、区)各级共投入建设资金73128.4万元。四期远教工程共为全省11个市172个县(市、区)的19317所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装备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使全省680万农村中小学生得以享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普遍接受信息技术教育。

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方面,河北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由河北省电化教育馆成立的河北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中心自主研发教育资源总量已达9000G,成为全国最大的教育资源库。由12个不同门类专业网站组成的河北远程教育网,其信息量和总访问量稳居全国教育网站之首。经过多年运行,河北远程教育网发展成了集教学资源推送、教学课件开发、远程师资培训、教育网络服务等多位一体的多功能、立体化的信息资源服务系统和媒体,为全省中小学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二、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目前,信息服务支撑技术和应用软件、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高性能计算、面向核心应用的安全技术和数字媒体平台是教育信息化技术发展的重点。数字化校园成为建设目标,各项应用处于集成整合的过渡阶段,数据集中、设备集群、应用集成成为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认识不透彻、投入不足、执行不利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现在面临的机遇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稳步增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越来越扎实,正处于稳步提升阶段。国家将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缩小东西部基础教育的差距,促进教育的区域协调发展。职业及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将大大提速。远程教育将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各层面,推进社区学习平台建设,着力构建面向全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这些都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廊坊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廊坊市的教育信息化一直紧跟全国同等先进城市的发展步伐,在全省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一直走在前列。从2002年开始,全市共计608所城乡中小学完成了河北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2005年,全市农村中小学全部实施了“农远工程”,共建项目学校1275所。2007年对全市“农远工程”所有“模式二”学校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建成简易多媒体教室1214间。经过三次大规模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大量的计算机以及多媒体设备投放到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了巨大的效益。截至到2012年3月,全市初中以上学校信息技术开课率达到100%,小学开课率达到4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市中小学校逾700所通过光纤、ADSL宽带接入互联网。八百余所学校可定期接收中央电教馆资源和河北远程教育网资源。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全市中小学各个学科的辅助教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系统广泛地服务于广大师生和家长。通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校讯通”、“139家校圈”等信息化服务构建了学校和家长之间良好的沟通平台。

四、廊坊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和大多数中小城市一样,廊坊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廊坊教育信息化仍然处在“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发展阶段。廊坊教育信息化与沿海发达地区以及河北省教育信息化的要求还有差距,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兴市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和内涵的认识水平不高,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中长期建设机制,缺乏科学规范的保障机制。

(2)教育信息化资源及应用平台建设滞后,由于学校所采用的设备以及技术的限制,大多数项目学校都是孤立的网络体系,形成了遍布于全市的一个个信息孤岛,资源共享的功能受到极大的限制。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信息资源没有充分共享,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

(3)廊坊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地区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建设水平差距明显,经费投入力度不足,经费的保障机制没有建立。

(4)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需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机制与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和完善,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政策、法规、制度尚不健全。

五、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的对策

从教育信息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来看,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质量优劣是衡量信息化成败的关键。要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就得从如何最有效地服务教育教学着手。

1.要认清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和深刻内涵

不能将教育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于实现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要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旨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方式,要认识到教育信息化不只关注教育手段的改变,它更关注通过教育手段的改变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

2.对教育信息化的框架统筹规划、统一标准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县(市、区)的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基础各异,为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城市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框架,统筹规划、统一标准,防止重复建设,避免浪费。

具体的做法是建立一个跨部门的综合管理机构,对全市县级和市直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框架统一规划。在建立连接各县的市级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上,整合县级的管理平台和资源,通过市级门户网站对全市师生和家长提供服务。县级教育部门要在市级统一规划下以建设当地教育城域网和教育资源分中心为基础,实现辖区内学校联网和教育资源共享。学校层面根据市县两级的规划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信息化的终端建设。在“班班通”基础上建立实现校内资源共享的校园网将会在一段时期成为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工作。

3.与电信运营商进行战略合作,突破资金和技术的瓶颈

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可与电信运营商进行一定的战略合作,以较低的投入解决目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电信运营商遍布全市的网络,利用VPN等技术实现教育部门与学校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学校也可广泛利用电信运营商推出的“校讯通”、“139家校圈”等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升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水平。

4.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工作

从领导层做起,从日常的普通工作入手,把无纸化办公真正落到实处。市县两级的公文流程、数据上报、考核审批等可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逐步养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习惯。学校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阵地。学校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有着直接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对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大力推广信息化手段在学校日常教学、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5.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人才的培养

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如果教师的应用水平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要想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无疑是不现实的。就算硬件建设一流,教师使用的能力跟不上,也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结果造成了巨大的浪费。调查显示,一些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有的则根本就没有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大多数学校没有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信息技术教师调动后往往长时间出现空挡,这种状况远不能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管理机制建设。

6.建立信息化应用工作的评估奖励机制

继续抓好各类信息技术教育示范学校、实验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学校在教学应用、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示范、实验、辐射和带动作用。组织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现场会、观摩会以及各种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公开课,以多种方式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单位的评选,建立信息化应用工作定期总结表彰制度。

六、对未来中小城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些前瞻性思考

1.云计算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

云运算是一种新的基于分布式计算,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计算模型。数据存储于网络服务器之中,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便捷的方式安全地获得信息或与他人分享信息。云计算使得Internet变成每个人的数据存储中心、数据计算中心。它的出现,将会使用户以桌面为核心转移到以浏览器为核心,使用网络存储与服务。云计算带领教育信息化进入一个全新的云时代。目前,我们使用的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网络文字处理系统等这些云端运算的雏形已经越来越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这项技术将会使得信息化底层建设的费用大大降低,数据的安全性将得到极大的保障,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程度进一步提高。如何在云运算模式下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将成为今后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方向。

2.学校、家庭多种形式学习交流,营造信息化的学习交流氛围

鼓励教师建立个性化校园博客,用以记录教学工作心得,记录使用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记录一些成功实施且效果显著的教学设计案例,记录教学组织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并在教师间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交流。博客的应用开阔了教师视野,增进了教师间沟通理解,使教师能相互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搭建起相互学习的桥梁,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廊坊教育信息化将朝着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整合、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统一、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率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培训、评估体系不断完善的趋势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分析、思考、解决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对将来面对的新形势、新技术能够提出解决的方法。

[1]王珠珠,刘雍潜,黄荣怀,赵国栋,李龙.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下)[J].中国电化教育,2005,(11).

[2]张进宝.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8,(3):8-13.

[3]黄桂晶,黄荣怀,张进宝,江新.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三大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7,(10A):13-17.

[4]杨晓宏,梁丽.全面解读教育信息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5]李艳华.云计算技术研究现状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22).

猜你喜欢

信息化学校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