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民新闻的兴起与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

2012-08-15文丨刘志垚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6期
关键词:公民

文丨刘志垚

公民新闻的兴起与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

文丨刘志垚

“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也称“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采访的新闻。即在新闻的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的整个过程中,以往没有机会参与媒体专业报道的普通人开始扮演着积极、主要的角色。

公民新闻; 兴起与特点;媒体应对

1 公民新闻

“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也称“参与式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采访的新闻。即在新闻的搜集、报道、分析和散布的整个过程中,以往没有机会参与媒体专业报道的普通人开始扮演着积极、主要的角色。他们以公共领域为报道的主要内容,采用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向大众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博客(blog)”、“维客(wikis)”、“播客(podcasting)”以及公民网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已成为“公民新闻”的主要载体。

公民新闻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并伴随着互联网和电子科技的普及日益显示出其不可小觑的能量——从1998年德拉吉通过个人博客率先向全世界披露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绯闻、2001年“911”事件亲历现场的幸存者翔实、生动的照片与视频纪录到2005年伦敦地铁、公交连环爆炸案普通市民第一时间发送给主流媒体的手机拍摄片段、2008年印度孟买连环爆炸案首次袭击5秒钟内Twitter上就出现的爆炸消息以及随后公民记者们事件进展直播及至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业余无限爱好者用手执电台第一个播报的地震消息、2011年夏甬温线铁路交通事故中陈斌自发用动力伞在现场拍摄下来的航拍记录——公民新闻几乎遍布世界每一个角落,完成了无数重要事件的现场见证和实时传播。

2 公民新闻的出现原因

2.1 科技进步为公民新闻提供客观支持。

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移动电话日益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小型家用摄像机的普及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技术领域的革命,它同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不再只是有限范围内个体的口口相传,不再局限于经由报纸或者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单向度被动接收。人们可以利用手中的移动设备记录身边发生的或细微或重大的事件,并借由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人人都有麦克风”成为现实。

2.2 公民意识为公民新闻提供内在动力。

日益增强的公民意识——对所处的社会的即时关注、自我表达以及广泛传播的冲动以及经由个人努力塑造美好社会的期许不断地为公民新闻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对于中国而言,处于转型期间的中国社会,给了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前所未有的冲击,进而转化为表达想法、寻求共鸣的冲动。

3 公民新闻的特点

3.1 报道速度迅捷性

时间对于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公民新闻的报道者作为新闻事件的目击者,无需耗费大量时间获取新闻线索和赶赴现场。这一天然优势在日渐增多的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尤其显著。

3.2 报道视角主位性

传统新闻媒体报道通常采取客位报道的方式,以观察者的角度保持一种疏离状态以期实现客观公正的价值取向。公民新闻报道者作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见证者,通常对事件本身有着更深的感情基础,报道方式也相对鲜活、有力,提供当地人、当事人、当时人的观点,走到前台,发出自己的声音。

3.3 报道内容的公共性

公民新闻脱胎于个人博客等形式,但是又有着鲜明的公共性,其内容公众的网络表达虽然大量充斥着“私人经历、性生活、人生渴求、生活所缺甚至重新生活一次的想法”等个人琐事相关信息,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表达内容并不局限此,其触角越来越多的延伸至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公共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公共事件。

4 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

毫无疑问,公民新闻的异军突起对传统电视媒体形成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如何将其转变为发展机遇,将电视新闻的固有优势与公众自发性的新闻传播行为相结合,在这场嬗变中重新树立自身权威,找到发展新契机是电视媒体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1 主动出击,善用新媒体

电视新闻记者应加强自身新闻敏感,提升通过网络挖掘新闻热点,寻找新闻线索的能力。同时重视普通大众的意见反馈,及时作出回应,广泛吸收各种媒体新闻营养,调整制作理念。适当采用将公民新闻素材,以弥补自身“盲点”,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民生需求,扩大电视新闻影响力。

4.2 搭建公民新闻平台,提供有益支持

顺应“三网融合”整合发展趋势。在电视台官方网站上开辟公民新闻板块,普及新闻理论相关知识以及视频采集制作的基本技巧。建立互动论坛给公民记者以交流的平台,并配备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联合政府、社会力量以及各大媒体推出激励机制。如今年8月初举行的首届“平安北京拍客大赛”即是一个有益的尝试。该比赛由北京警方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协办,酷6网视频展播、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和《新京报》提供媒体支持,得到民众的广泛响应。

4.3 开辟公民新闻栏目

直接开辟公民新闻栏目,定期培训公民新闻记者促进电视新闻形态多样化。如广东电视台《今日关注―DV现场》,从2006年3月份开始将广州地区数十名市民“DV记者”组织起来,针对市民“DV记者”的组织构成及特点,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和队伍建设,促使市民“DV记者”自我提升,使DV新闻质量上了一个档次,其管理经验具有借鉴价值。

4.4 发挥自身优势,严格把关,合理引导

开放性是公民新闻魅力所在,然而它有时又会成为限制其健康发展的障碍。由于缺乏有效组织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公民新闻往往内容过于庞杂,事实真相被信息爆炸的网络浪潮淹没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涉及到国家利益以及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就更需慎重。对此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经验可资借鉴:其主页设立的公民新闻栏目ireport,在醒目位置标注公民新闻发布规范以及禁止发布事项,并提供举报链接。对于较好的公民新闻,会经筛选定期在其新闻频道上播出。电视媒体在此问题上应凸显优势,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新闻节目的品质做好示范。另一方面在搭建平台的同时,注意监督机制的跟进,预防失范行为,积极扮演好 “严格的把关人”和“健康的引导员”的角色。

[1]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范东升.公民新闻的兴起和启示[J].国际新闻界,2006 (1) .

[3]林乐心.web2.0背景下我国公民新闻传播形态研究[D].复旦大学,2010.

[4](美)安德鲁·基恩.网民的狂欢[M].丁德良(译),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

[5]刘洋.平安北京拍客大赛作品上线[N].新京报,2011.8.2(16).

[6]张晓威.论市民“DV记者”的特点和管理办法[J].南方电视学刊,2009 (04).

(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沈阳110820)

猜你喜欢

公民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组织公民行为的阴暗面:组织公民行为引发的工作家庭冲突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培养世界小公民从旅游开始
《杂文选刊》2017年7月精彩推荐公民讲坛
十二公民
鄢烈山:“公民写作”的践行者
公民并积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