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移动培训的思考
2012-08-15万睿
☆万睿
(辽宁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
近年来,教师培训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和各具特色的培训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广大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逐渐增多,教师对培训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存的培训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满足教师的多样化需求,培训效果不尽理想。这要求我们在发扬传统培训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创新符合现代教师需求的培训形式。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事业发展较快,基础教育水平逐渐提高,教师培训模式呈现多元化,教师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中小学教师培训发展至今,还是存在工学矛盾突出、时空限制、缺乏真实学习情境、难以实现个性化学习、持续性学习得不到保证等问题。
1.工学矛盾突出
现行的教师培训多是集中式的脱产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群体由于工作时间的限制,只能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进行培训学习,然而,中小学教师工作繁重,教学压力大,学习时间相对有限,因此,工作与培训学习之间的矛盾难以解决。
2.时空限制
集中式的培训时间、地点固定,给来自周边地区或是外地参训教师带来困难,导致缺课、迟到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部分教师跟不上培训进度,产生半路放弃的想法。培训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教师一旦错过培训课程就难以跟上进度,教师的时间、空间常常受各种因素限制,从而不利于培训学习的进行。
3.缺乏真实学习情境
教师在实际的工作情境中遇到问题时,在集体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却不一定能在头脑中立即建构起来从而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训习得的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应用很容易被遗忘。在传统培训中,工作之外的学习难以提供真实、实际的情境,无法即学即用。
4.难以实现个性化学习
每个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不同,对学习时间、学习目标和内容的选择也有差异,传统培训虽然有多种培训模式,满足教师不同需求,但培训内容与学习进度采取统一管理,教师无法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不能自由安排课程进度、选择学习方式,难以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
5.持续性学习得不到保证
教师的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人修养才能满足自身的教学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发展过程,所授学科知识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传统培训中某一段时间的培训并不能满足教师终身发展的需要,持续性学习得不到保证。
二、中小学教师移动培训的形式
移动学习作为新型数字化学习形式,具有诸如教学个性化、学习便捷性、情境相关性、跨时空性、交互性、移动性、及时性、超媒性以及泛在性等特点[1],基于移动学习的这些特点,将移动学习运用于教师培训形成教师移动培训形式,能够解决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满足教师培训中的个性化和灵活性的需求。从现有条件和技术能力来看,可以开展以下集中形式的移动培训。
1.基于资源的教师移动培训形式
教师可以将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的电子培训资源下载至MP3(智能手机)等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上,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学习。在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还可以随时在线搜索一些学习相关网页,分享相关学习资源,关注教师培训的最新动态及最新的培训内容,时时掌握更新的培训知识及培训技能。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在需要时随时查询远程服务器上的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同时,还有部分课程进行课堂直播,与一般视频不同的是,直播课堂的时间是固定的。使用便携设备的一大好处就是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看直播课堂,即使不在教学现场也能实现同步学习。
2.基于问题的教师移动培训形式
在移动培训过程中,教师与培训专家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可以使用手机进行短信或彩信问答。例如:在简单的测试题目中,测试教师利用手机进行短信回答,回答完毕后可以得到系统的反馈,必要时在线专家也可以为测试教师提供适当的解答。飞信软件还可以将小数据量信息以短信方式免费发送至教师手机,保证未在线教师能通过手机及时收到问题的解答。
基于问题的教师移动培训中,教师以小组的形式建立QQ群,在线共同讨论一个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深刻掌握由问题引发的相关教学技能与教学方法等。在移动培训的任意时间、任何地点,教师都可以使用移动设备来支持学习。
3.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师移动培训形式
在中小学教师移动培训过程中,小组或团队成员之间是时空分离的,进行协作学习时同步交流就显得很重要。在任何需要指导的时间地点,学习者都可以通过便携电子设备,通过QQ、MSN等社会性软件进行文字、语音和视频通信,在第一时间与在线成员就同一学习内容进行交互,从而很好地掌握培训内容。
基于邮件、博客、微博的异步网络协作学习培训形式弥补了同步交流的不足。在师生、生生分离的情况下,当进行交流的教师没有在线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进行协作交流。在移动协作学习中,交互可以同步进行,也可以异步进行,不受时空限制。
4.基于情境学习的教师移动培训形式
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往往是为了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可以随时使用移动设备与培训专家进行沟通,培训专家根据具体的情境给予最适合的解决方法,教师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实践,然后不断交流,最终将问题解决。当问题解决后,教师在后续工作中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在真实情境中检验方法,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升华知识、总结经验,更有效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5.基于个性化学习的教师移动培训形式
移动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自主性、个性化的学习。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各个年龄段的教师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不同,乡镇教师由于来自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不同的工作经历,对培训课程也有着不同的需求。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都连入网络,接受培训的教师可以在充分理解学习任务与自身需求之间的关系后,通过便携移动设备自主选择所需要的知识,进行自主性的、个性化的学习,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在接受培训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师移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教师移动培训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师培训方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帮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是增强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现有条件和技术能力局限,目前开展移动培训总体上属于理念革新和实践尝试层面。这些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同时,也是今后应该着重解决的三个问题。
1.没有标准的教师移动培训平台
虽然有很多移动性较强的便携设备可以应用于教师培训,但相关的软件资源建设却相对匮乏,已有的学习平台中学习内容的设计比较单一,学科资源相对较少,已开发的学习软件也较少,网上浏览的资源形式虽多但繁杂,不利于信息的筛选。目前,还没有标准的教师移动培训平台,影响了教师移动培训的效果。
2.没有完整的教师移动培训理论体系
移动学习在我国的应用还属于初期实验阶段,教师移动培训理论不够成熟。虽然,非正式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为移动培训提供了理论支持,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移动培训理论体系。理论跟不上教师移动培训前进的步伐,移动培训实行起来就会举步维艰。所以,加强移动培训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
3.没有系统的教师移动培训实践框架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拥有电子移动便携设备,也渐渐开始尝试进行随时随地的实践学习。尽管使用移动设备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实践方案或实践模式实现教师学习高效化,不利于移动培训工作的开展。
四、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移动培训形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师培训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师学习效率,实现教师灵活、便捷的个性化交互学习。中小学教师移动培训将移动学习理论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中,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资源,必将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效率,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1]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
[2]李玉斌,刘家勋.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闫鹏展,谢昊,梁永慈.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移动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24).
[5]苏豪,王春光.有效的教师学习——来自美国移动学习的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