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
2012-08-15本刊编辑部
□ 本刊编辑部
我国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从一开始它就凸显出良好的效果,基层走了,作风转了,最终要落实到改文风上面。文风问题很重要,因为它事关党的作风。
毛泽东同志1942年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的作风的任务。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新闻媒体是党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鼓舞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任务,能否写出读者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使读者和群众爱读、爱看、爱听,既关系到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更关系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能不能准确及时地传达到群众中去,也关系到群众的情绪和问题能不能尽快反映上来的问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问题。文风不正,不仅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工作任务的抓落实,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使得党的方针政策的感召力、亲和力在群众中大打折扣甚至丧失殆尽。综观我们的新闻文风,文风不正的表现不难列举,一是拿来主义,照抄照转。无论是政务新闻还是其他新闻,到一个单位采访,首先是索要文件和书面材料,写起新闻来就是照抄照转领导讲话和书面材料,甚至把领导的讲话都整合到一种模式和风格中来。二是拉大架势,冗长空泛。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一律按照大主题的架势来进行报道,尽可能把泥鳅拉到鳝鱼一样长,叙事状物 嗦嗦,空洞无物。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像开中药铺,被老百姓讥讽为“臭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三是语言干瘪,结构单一。连篇累牍的都是一些正确的空话套话和废话,由于都是一些“宾馆新闻”、“会议新闻”和“轿车新闻”之类的新闻,那些在生活中鲜活的、灵动的群众语言,都被“屏敝”了。加之程式化,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贯制的结构,使人读起来味同嚼蜡。四是鹦鹉学舌,正确的重话套话废话空话多。现在不仅有小报抄大报的现象,而且还有不少大报抄小报的现象,七抄八抄,三转四转,一些报道大同小异就不足为怪,习以为常了,造成正确的废话多,形成了“长而空”与“短而空”并成的现象。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新闻媒体的采编人员或是怕苦怕累,作风漂浮;或是思想懒惰,不动脑筋;或是利益熏心,追逐名利;或是爱出风头,哗众取宠;或是道德败坏,蓄意造假,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伤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破坏了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国内一位知名学者曾大声疾呼,“语言腐败”已到了痛心疾首的地步了。这话虽然有些极而言之,但却是对当前语言问题的重大关切,是对我们新闻媒体的有力警醒。
在坚持真理标准的讨论中,针对当时社会文风的情况,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当然不是说不要引人家的话,是说不要处处都引。主要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在1992年巡视南方的谈话中说:“现在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解决当前新闻媒体的文风问题,从形式上不仅要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而且要立足长远,健全机制,使“走、转、改”活动常态化,不仅如此,还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建章立制,用制度管文风,比如从收入分配制度入手,解决以稿件长短定稿酬或者奖金的问题。除了这些治“标”的措施而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治“本”,这个“本“就是继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继续开展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继续开展新闻业务的教育培训,还新闻作品以本来面貌,使得我们的新闻更加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