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编辑角色的定位与转变研究
2012-08-15文丨栗
文丨栗 华
长期以来,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对已有稿件的重组和再利用,一直被作为电视节目的主编和责任编辑的主要职责。然而,随着国内民生新闻雨后春笋般的迅速崛起,新闻的传播方式和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电视新闻编辑也应从过去简单的“把关意识”提高到以受众为经营理念的思路上来,变“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围绕“民生”话题,以平民的视角,使这些栏目真正融入人民群众之中。
编辑角色的重新定位
编辑工作是以编辑学为基础的,而编辑学所反映的内容,已跨越、渗透到各学科领域,与所有学科的内容以及科学的形成、发展与完善密切相关。编辑学是研究范围最广的一门横断学科。因此,编辑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要转变传统的编辑模式,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建立多学科,全方位,立体型,多维网状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与时俱进,不断获取相关的新知识。
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现状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节目是声画结合的艺术,一档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离不开解说、同期声与画面的有机搭配组合。然而,我们每天看到的电视新闻节目在声画结合上却时常有缺陷。削弱了应有的传播效果。比如,有的电视新闻节目解说词滔滔不绝,节奏很快。画面却在悠悠地推拉摇移;有的画面出什么,解说词就说什么,造成严重的声画重复,使观众得不到更多的信息,没有新鲜感;还有的声画严重脱节,解说与画面各走各的路,使观众不知所以然;也有的是画面与解说都不按自身规律运行,画面支离破碎,前后重复,解说就事说事,无主题无重点。更有甚者,画面胡拼乱凑,没有主体,解说结构混乱,语病百出……除去这些问题之外,有时电视新闻节目在整体编排上还有疏误,如缺乏整体性、板块性,使整体宣传效果自然下降。上述这些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究其原由,编辑工作薄弱是主要因素。这就提醒我们,不能再走重采轻编的路子,必须认真审视编辑工作的重要地位及其内涵,尽快增强编辑意识,强化编辑工作。
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意义
编辑活动本身是社会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精神产品生产的最后阶段。精神产品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这不仅需要作者(记者)要有自觉意识,更需要编辑在这个生产过程的最后阶段严格把关。因而,编辑这个“守门员”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审稿、选稿和修改加工上。电视新闻编辑,就是在电视大众传播这一专业活动中,使用文字和电子技术的独特的符号系统,对记者发来的稿件和画面进行删改、取舍、剪辑、加工、整理等创造性的优化处理,使其在单个性画面的基础上构架成完整的系统的声画结合的电视节目的物化劳动的过程。可以说,前期拍摄和稿件的不足还可以通过后期编辑来修改补救。而后期的编辑工作如果不到位,则会使前期的一切努力都徒劳无益。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对电视新闻节目来说至关重要。
提高电视新闻编辑质量的对策
目前,要使电视新闻有新鲜感,不断满足观众增加的需求,唯有创新才 能提高电视新闻的竞争实力,获得广阔的生存空间。电视新闻不创新发展,不仅难以胜任宣传任务、发挥喉舌功能,而且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观众,失去阵地,失去实力。那么,要重新审视编辑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角色定位,强调编辑在节目运营中的引领和主导地位,首先要从体制上来探寻出路。
1.各级电视台要重视新闻编辑工作
基层市(地、乡、县)电视台,应该把新闻编辑工作摆到重要位置,改变重采轻编的做法。这就要选用新闻理论扎实、新闻编辑业务过硬,具有事业心和敬业精神的人员作编辑工作。并相应地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给他们创造学习与提高的条件,不但在电视台内部而且要在全社会树立编辑高于记者的思想观念。其次,编辑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编辑要养成善于学习、善于钻研的良好习惯,不断地学习掌握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地学习掌握党关于新闻宣传的新要求、新课题,不断地学习掌握新闻专业特别是电视新闻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能,还要不断地学习掌握与新闻宣传相关的其他行业的知识,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完善自己的编辑知识结构,尽快从“为人作嫁”的编辑角色中解脱出来,成为编辑学家。编辑在审阅和修改稿件时,要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就是说新闻宣传应该是有灵魂的,灵魂就是思想、观点、路线、方针等,每一则新闻稿件也是应该有一个新闻核心的,也就是要宣传什么。就首先要运用科学态度来分析、观察和处理。并有所取舍,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客观事物及其所体现的思想要求和当前形势结合起来。如果只有新闻事实而没有思想,新闻就缺少内核,缺少灵魂。这就要求编辑工作始终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只有运用创造性与超前性思维,编辑才能发现并揭示稿件中新闻事实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并产生新的独创的思维成果,从而把一则普通的新闻稿件修改加工成优秀电视新闻作品。
2.实行编辑中心制
编辑中心制是国际上媒体通用的运作方式。这种采编机制的特点是,尽管记者在数量上占多数,但编辑却拥有很大的权力。编辑不是“等米下锅”,而是“找米下锅”,可以直接分派记者的采访任务,派遣记者补充采访,甚至分配记者的奖金。编辑的功能就是直接规划、掌管节目,围绕近期的节目选题组织记者采访,这种机制的好处在于:
首先,编辑与记者共同参与新闻策划。在一定的编辑思想指导下,组织记者实施各种报道计划;如果节目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还要组织记者进行补充采访,直到合乎要求。这种采编机制是针对节目定位和受众口味而设定的,建立在新闻规律和市场原则的基础上。
其次,编辑中心制与记者中心制具有不同的着眼点。记者中心制常常着眼于被采访对象,编辑中心制则着眼于受众;换句话说,记者中心制以新闻素材为中心,编辑中心制则以节目为中心;或者说记者着眼于局部,编辑着眼于全局。在编辑中心制中,记者必须服从编辑思想,编辑则必须服从节目,服从观众的需要。编辑是新闻节目的直接出品人,处于新闻信息、节目和观众的交汇点,完全可以担当一个重要的枢纽,建立一套符合媒体特点、行之有效的人员组织制度。最后,编辑中心制与记者中心制具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在记者中心制中,记者与编辑的关系基本上是平行、分散的,交融性不强;在编辑中心制中,编辑与记者的关系是垂直、互动的,两者共处于一个系统,共同参与新闻策划,担负的记者,编辑与记者的信息交流是多渠道、互动的;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反馈很容易到编辑,形成新的意见。从人力资源学角度看,这种机制可以保证编辑和记者的力量不致相互销蚀、形成壁垒、产生惰性,从而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因此,相比较记者的岗位而言,编辑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贡献更多的是思想、智慧及组织能力。
新闻编辑人才创新
电视新闻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目前,电视新闻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能力与岗位配置不尽合理,如不进行素质提高、业务培训,就不能适应激烈的新闻竞争,跟不上电视新闻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创新新闻人才必须努力培养新型的电视编辑工作者。首先要培养学习型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在竞争中能否处于优势,归根结底取决于自身素质的高低。如果自身资本积累不够,在竞争中不能充分发挥优势,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有危机感.必须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使自身的知识不断更新,不断充电。其次,培养能力型和复合型的电视新闻工作者。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从注重学历教育转向注重自身能力开发、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不但是记者,同时又是节目主持人,既是编辑把关者,又是节目制作者,既懂节目策划,又懂节目管理;既具有独立的节目创新能力,又有通过新闻创造效益的能。还要培养专家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
作为电现代传播媒体,电视节目专业门类多,工种复杂多样,每个岗位的从业人员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文化水平,而且要精通电视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电视规律,成为具有电视专业技能的专家。
总结
编辑一直以来都是集多方面才能和素质为一身的杂家。随着大众传播模式的转变,对于媒介制作团队中的编辑也应进行重新定位。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电视新闻创新涉及方方面面,所以存实际工作中,要学会探索出更多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以新的面貌适应新的变革,迈向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