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疲软增加能源变数
2012-08-15张绍波
□文/本刊记者 张绍波
国际经济危机的后效应,导致世界许多国家和经济体复苏乏力,经济增长放缓,从而影响能源市场走势,也给能源消费、油价波动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经济复苏乏力 原油需求走低
2012年10月12日,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IEA)发布国际原油市场中期预测报告说,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原油需求到2016年将年均增长1.2%,低于此前预测的1.3%。
报告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2013年调至3.6%。国际能源署已“消化”这些预测,因此其国际原油市场中期预测报告不受此影响。全球日均原油需求2012年将达8979万桶,比此前预期减少48万桶;2013年将达9050万桶,比此前预期减少93万桶;到2016年将达9445万桶,比此前预期减少54万桶。国际能源署还首次发布了2017年全球原油需求的初次预测。届时,全球日均原油需求预计将达9568万桶。
报告指出,由于发达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特别是欧债危机持续带来担忧,导致全球经济在2012-2016年间的增长预期下降,全球原油需求由此下降。中国作为过去10年原油需求增长的主动力,也显示出增长放缓的迹象。国际能源署预测,新兴经济体原油需求将最早在2014年首次超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成员的整体需求。需求增长主要来源于亚洲地区、前苏联地区和中东地区。
报告预测,非经合组织成员国原油日均供应量2012年将达5320万桶,2013年将达5390万桶。今年9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日均供应量跌至8个月来最低点,仅为3117万桶。未来全球原油供应的主要增长点将是采用新技术的美洲地区和产能提高的伊拉克。新的供应来源将弥补部分地区减产和对伊朗制裁带来的负面影响。
12月12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162次部长级会议认为,2013年世界经济仍充满不确定性,欧佩克将继续努力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
目前,人们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不断加剧,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下行风险持续,发达经济体失业率高企,新兴经济体通胀风险增加。尽管世界石油需求预计略有增加,但这可能会被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所抵消,因此欧佩克在2013将继续维持目前的生产水平,即每天3000万桶。在石油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的情况下,欧佩克将采取相应措施来稳定油价,确保市场平衡和合理的价格水平。
对明年石油市场,欧佩克将继续努力以实现和维护一个稳定的石油市场,其中最关键的是确保任何情况下原油市场的供应充足,以及价格的公平合理。
俄能源战略“东进” 中国迎来良机
长期以来,欧洲市场一直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方向,但随着俄欧之间能源摩擦不断,欧洲能源“自立”呼声高涨,欧洲显然不能成为俄罗斯能源战略中的唯一重心。亚太地区在当前低迷的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更是汇聚了中国、日本、东南亚国家等重要能源消费国。俄罗斯加强对亚太地区能源市场的重视,实施能源“东进”,实现能源出口“东西”平衡成为了必然选择。
为了推进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开发,俄罗斯已经制定出台了《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提出要着力实现俄能源出口市场多元化,即到2030年将亚太地区在俄罗斯能源出口结构中所占比重提升至26%-27%。为此,该战略所提出的5项关于俄能源部门发展的战略性倡议中,有4项与俄东部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问题相关,其中包括在东部地区建设油气综合体、实现能源运输路线多元化、逐步开发北极东部大陆架并开辟北方新航道、加速发展非燃料型能源等。为贯彻实施该战略,俄罗斯还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规划与此配套,如《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30年前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能源综合体发展战略》、《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石油加工设施发展规划》等。
俄罗斯能源战略“东进”,从战略高度对俄东部能源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加大了对中国等亚太地区能源市场的倚重,显然此举并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出于俄长远的战略利益考量。俄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油气化工产业链,释放面向亚太地区的能源出口潜力,对推动中俄能源合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不断显露,两国能源合作的机遇在增加、合作潜能将进一步被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