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药理学教学》的哲学思考

2012-08-15高东雁姚继红李卫平刘克辛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8期
关键词:药理学哲学受体

高东雁 姚继红 李卫平 刘克辛

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辽宁大连市 116044

有关《药理学教学》的哲学思考

高东雁 姚继红 李卫平 刘克辛

大连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辽宁大连市 116044

药理学中渗透着丰富的哲学思维,处处体现着普遍联系、矛盾的辩证统一及质量互变等哲学原理,而否定之否定法则推动着药理学不断发展。将哲学思维融入药理学教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药理学;教学;哲学思考

大学教育本质上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所谓“授人以鱼,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身受用。”因此,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而非简单的知识积累,这是每一位大学教师始终要坚持的观念。哲学的思维方式能为医学生提供医学研究的规则和工具,是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金钥匙[2,3]。

药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为临床预防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4]。历届学生普遍认为,药理学理解不难,记忆却非常不易。而无论是医学还是药学工作者都普遍反映,《药理学》课堂上学过的很多药物没有用到,而使用的很多药物没有学过。事实上,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数千种,即使药理学教科书中提及的也有近百类,其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等,纵横交错,纷繁复杂。如果只是简单按教学大纲给学生讲授,即使讲解再好,也只是有助于学生记忆,只能够解决一时之需。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是能够将哲学的基本原理融入药理学教学之中,建立药理学的思维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还有利于对整个医学的认识和学习,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其今后工作和自学。因此,本文从药理学的教学实践出发,就药理学教学内容蕴涵的哲学问题进行思考,以期有效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1 药理学中处处体现普遍联系的哲学思维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药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以及药理学学科内均具有普遍联系。

首先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这就决定了药理学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学科、药学等各种学科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要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必须先熟悉心肌电生理,然后才能探讨药物对心律的作用;同时还要联系临床上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才能理解临床适应症及合理选药。药物并不能产生新的作用,只能改善或查明原有的生理或病理状态。所以药理学不是孤立的,必须联系相关基础知识,结合临床实践,才能透彻理解药物的作用和机制,达到融会贯通。

众所周知,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药物在整体与离体(部分)的不同条件下,药理效应也是既有区别也相互联系。例如,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是加快心率,但是在整体状态下,往往表现为减慢心率。这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除了激动作用心肌β受体使其加快心率之外,还能够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从而反射性引起心率减慢。因此药理效应既要考虑药物对部分的直接作用,同时也要考虑整体状态下的综合作用。

2 药理学中始终贯穿着矛盾的哲学思维

矛盾是客观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其核心思想是对立与统一。矛盾的观点完美地解释了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一对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药物作用于机体,产生的符合用药目的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就是治疗作用,对患者有利;同时会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甚至有害的作用,就是不良反应[5]。例如利尿药可引起电解质紊乱,抗心律失常药可导致心律失常,免疫抑制剂可能诱发肿瘤,降糖药可引起低血糖等。

当然,客观认识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的矛盾,还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既要通过具体案例引起学生对不良反应的重视,降低药源性疾病发生的概率。同时也要避免对药物产生畏惧心理而不敢用药。学会处理问题的主要矛盾,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树立合理规范用药的意识,不能因噎废食。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转化的。其一是联合用药的影响。如肾上腺素具有升压作用,但如与α受体阻断剂合用,就会引起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产生降压作用。其二是剂量的影响。如阿司匹林小剂量使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性疾病。但是如果增大剂量,阿司匹林除了抑制血小板上的血栓素合成酶之外,还可以抑制血管内皮上的前列环素合成酶,抗血栓作用反而可能大大降低,同时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上升。其三用药目的改变。当阿托品解除胃肠道痉挛时,抑制腺体分泌引起的口干是不良反应;但是术前使用时,阿托品抑制腺体分泌,防止术后并发症就转化为治疗作用了。其四是患者病情不同。如普萘洛尔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动过速的高血压患者,但是如果患者同时有哮喘,就可能引起窒息。所以,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药物的临床应用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药理学中诸多方面体现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5]。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是所有药物的共性,每种药物的具体药理作用则是其个性,其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总论重点阐述了抽象的受体概念,大多数药物是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每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等是该类药物的共性,同类中不同药物又各具特性。例如抗心绞痛药,是以硝酸甘油为例着重讲解,硝酸甘油的基本作用是扩张血管平滑肌(个性),重点在于其能够改善心脏氧的供需关系(共性),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尽管其他抗心绞痛药各有特点,但是异曲同工,即通过某种方式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或增加缺血心肌供氧。临床上新药层出不穷,但是通过分析和总结每类药物的共性,也就是药理学授课时常常讲的代表药物的代表性,就能够化繁为简,事半功倍,为自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 药理学充分诠释了质量互变的哲学思维

一切事物发展变化都表现为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哲学的质量互变规律在药理学中体现的尤为显著[6]。药效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是量效关系。药物达到一定剂量,才能产生药效,也就是最小有效量的概念。这是量变到质变的第一次飞跃。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着药物剂量增加,药物效应也增加,这是量变的过程。当达到一定剂量后,药物效应不再增加,达到最大效应。继续增加剂量可能产生毒性反应,这是量变到质变的第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必须的,第二次飞跃是要避免的。药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使用合理的剂量才能发挥适宜的疗效。如巴比妥类药物,随着剂量增加,药理作用依次表现为镇静、催眠、抗惊厥和抗癫痫、麻醉、麻痹及死亡。

4 药理学中的否定之否定

药理学是在阐明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现象),探究其作用机制(本质)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一门学科。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药理学发展的趋势和道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已有药物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甚至临床应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7]。例如β受体阻断剂能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等,曾一度被认为是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禁忌药。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对于某些扩张型心肌病,在充分使用利尿药、ACEI和地高辛基础上,使用β受体阻断剂不仅能够改善心衰患者的左室功能,也能够改善预后。所以引导学生运用否定之否定原理,建立起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才能够激起求知的欲望,提高科研创新的能力。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所以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例如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发展。最早在 “无酸不溃疡”原理指导下,采用碳酸氢钠等弱碱中和胃酸。但酸从何而来呢?研究发现,胃壁细胞上H2受体是调节胃酸生成的重要环节,于是就有了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更进一步研究发现,M受体、胃泌素受体等也参与胃酸的生成,于是M受体阻断剂、胃泌素受体拮抗剂也应用进来。但是无论哪种途径生成的酸都必须通过质子泵才能够分泌到胃中,就这样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成为抗溃疡药物的一次重大革命。而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终于揭示了胃溃疡反复发作的始作俑者。抗菌药加入到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队伍。因此,药理学的发展是在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不断扬弃,逐步完善。

总之,药理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是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药理学自由王国的大门[8]。哲学是万学之学,将哲学的思维方式引入药理学教学,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对药理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有利于学生对药理学知识学深学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肖红.大学教育的本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凯里学院学报, 2011, 29(2):8-11.

[2]伍吉云,魏楚蓉,钟敬亮.哲学思想为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启思与导向[J].y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4):52-53.

[3]石琳熙,李云涛,宝福凯,等.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哲学思维的培养与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98-100.

[4]杨世杰.药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

[5]胡彦武,于俊林.哲学原理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0):101-102.[6]侯征,周颖,罗晓星.药理学教学中哲学思想的阐释[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2):1150-1152.

[7]陈屏.药理学教学的辩证法[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23(2):76-77.

[8]高东雁,吕莉,姚继红,等.青年教师提高药理学教学能力的几点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131-132.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8.086

2012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教发[2012]130-133)

高东雁(1975-),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药理学;新型给药系统研究。

猜你喜欢

药理学哲学受体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菱的哲学
艺术药理学
Toll样受体在胎膜早破新生儿宫内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2,2’,4,4’-四溴联苯醚对视黄醛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影响
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
Toll样受体:免疫治疗的新进展
β受体阻断药的共同特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