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2-08-15梁明佩黄照权唐毓金潘明志凌琼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5期
关键词:右江办刊科技期刊

梁明佩 黄照权 唐毓金 潘明志 凌琼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右江医学》编辑部,广西 百色 533000

简析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梁明佩 黄照权 唐毓金 潘明志 凌琼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右江医学》编辑部,广西 百色 533000

简述当前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的生存现状,结合医学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右江医学》为例,提出遵循办刊宗旨精心组稿,建设较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组建权威的编委会,培养较高水平的基本作者队伍,严格审稿,规范化编辑加工,加强信息反馈、广告策划,促进出版发行等应对措施。

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右江医学》杂志;右江河谷;医药推广

医学科技期刊肩负着传播医学新成果、普及医学科技知识、报道国内外医疗动态信息的任务,以为医学科研、教学、生产服务为办刊宗旨[1],当前,科技期刊自谋生计已是大势所趋,医学科技类期刊也不例外,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受到的冲击更多。因此,探索适合地方性医学科技类期刊发展的新模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试以《右江医学》为例,作如下探讨。

1.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

1.1 受限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多数医学科技类期刊编辑部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运行起来越来越显现出种种问题[2]:体制不适应,期刊编辑部未确立自己的真实法人地位,不能按新闻媒体特有的规律独立进行运作和发展,编辑部(杂志社)没有自主权,没有财权、人事权,没有激励机制,依靠主办单位或部门拨款才能维持期刊的生存。这种管理和运行模式,严重限制了期刊的市场发展空间。此外,近年来绝大多数科技期刊努力的唯一目标就是进入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Science CitationIndex)和“核心期刊”,医学类期刊工作者评估期刊的学术质量时也把进入“核心期刊”,被国内外检索刊物和数据库收录,论文在作者晋升职称中的作用作为重要依据,期刊的优劣不再由读者和市场来判断。而且一些期刊工作者甚至有过分夸大文献计量统计结果的倾向[3]。

1.2 办刊规模小,缺乏集团优势 几个编辑人员组成一个编辑部办刊,“小而全”的编辑部数量多,各编辑部自我生产,实力单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难以获得规模效益[4]。国内大多数医学科技类期刊,大的不大,小的不小,多则七八人,少则二三人,缺乏活力和动力,缺乏集约化经营的优势,很难经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抗风险能力低下,更没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1.3 重复办刊,制约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 多年来,同一内容的医学科技类期中央出、地方出,各省市自治区之间重复办刊现象严重。致使一部分期刊定位模糊,规模小,服务面窄,发行严重受挫,效益低下。目前,医学科技类期刊在扩大宣传提高发行、拓展广告业务、与企业合作办刊吸纳资金、收取论文发表费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益。但是,由于定位雷同和发行量普遍偏低,限制了广告等其他收入,致使绝大部分医学科技类期刊的办刊经费普遍紧张。首先面临的期刊质量是印刷方面。国内有些知名杂志已经将内文改用铜版纸了,并且附有精美的彩色插页,有的还粘有亚光膜,而《右江医学》杂志虽然选择百色地区最好的印刷厂印刷,但限于经费等原因,《右江医学》杂志仅四封采用铜版纸,内文采用普通平板纸,这样的印刷质量与国内优秀期刊差距较大。其次面临的是稿源。目前右江河谷(两岸)医药卫生人员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老作者由于已经晋升等原因而鲜有写作,新作者则由于缺乏规范化培训,多数是有材料,但不知从何下笔,抓不住科技要点,写出的稿子质量参差不齐,致使稿件质量下降。再者就是人情稿、领导稿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杂志的质量。

1.4 刊物竞争激烈,发行量普遍不高当前医学科技期刊的发行量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下降了20%~50%;发行量高的也就5000~8000份,大多徘徊在1000份左右,低的几百份的也有。如《右江医学》杂志,就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6000份降到现在的2000多份。究其原因,首先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和普遍缺乏竞争和忧患意识,只重视社会效益而不抓经济效益。其次,医学科技期刊数量规模大,雷同期刊多,例如2008年广西有三家医学文摘检索类期刊完成历史使命而转型为综合类期刊,读者群被分化,造成发行量下跌;第三,随着数字化期刊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冲击,读者对印刷版期刊的需求量逐渐减少,以及期刊宣传力度不够和发行方式单一等也是造成其发行量下降的重要因素。

1.5 编辑队伍亟须充实 由于缺乏必要的专门学习和培训,虽然医学科技类期刊从业者的学历绝大多数为医学类本科以上,但在期刊策划与经营等综合素质方面的素质普遍不高,致使期刊的制作水平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同时,受限于经费不足等原因,不少期刊的编辑人数未能达到国家规定(季刊3人,双月刊5人,月刊7人),编辑人员除了进行编辑、校对等出版业务,还要兼顾联系广告,处理不好,客观上会影响到期刊质量。此外,与临床医师相比,编辑人员待遇普遍不高,出版系列的职称晋升困难,工作负荷又大,办刊条件差,也造成编辑队伍难于稳定。《右江医学》杂志为双月刊,现有6名编辑人员,但由于而主编和副主编是医院院长、副院长兼任,具体从事编辑业务的专职人员不足5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编辑3人,护理专业毕业的编辑1人,没有医学检验、影像学等专业的编辑,这种配比不是十分合理。《右江医学》杂志是医学类期刊,选择的编辑多数是从各医学院校毕业的,毕业前后均没有系统的学过编辑学,虽然均通过考试取得了出版专业职业资格,但处理起稿件在文字语言处理上还是有所欠缺,编辑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右江医学》杂志的编委会人员多数仅仅是名誉上的,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由于忙于业务等各种原因编委会成员并不对稿件进行初审,或者是审理稿件超期不返回,因此多数稿件均由各专栏编辑人员审阅、定稿。编辑人员限于编辑业务繁忙,很少有到临床一线实践的机会,对最新的医学知识多数是从网上了解,难免会对选稿有所片面,从而导致稿件质量下降。

1.6 办刊经费普遍紧张 当前期刊编辑部为了生存和发展,已经逐渐开始重视经济效益的挖掘,并在拓展广告业务、与理事单位合作办刊吸纳资金、收取论文发表费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益。但是由于竞争激烈,加上办刊成本、人员工资的提高,办刊经费还是很紧张。从2005年开始,《右江医学》的办刊经费主要是自筹,面对这一难题,领导千方百计拉广告,联系理事单位等,但资金也很难跟上期刊业发展的进程,致使杂志印刷质量有限,编辑人员进修没有足够资金,职工工资不高,编辑人员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

1.7 稿源不充足 虽然说《右江医学》杂志创刊较早(1972年创刊),是右江两岸为数不多的医学科技期刊之一,而且右江两岸地区又拥有着广西半数以上的卫生医疗机构,并拥有一支庞大的医药卫生科技队伍,稿源应该十分充裕。但随着近年来各类医学期刊的不断创刊,右江两岸的作者正不断的向各地方期刊分流,致使《右江医学》杂志的稿源(右江地区作者)不断减少。虽然全国各地方的稿件有所补充,但由于杂志地域性的限制,被采用的文章较少。此外,由于多数稿件是为晋升所需,来稿的时间比较紧凑,大多数集中在每年的3~7月份[4],并且大部分作者要求在第4期(8月20日)前刊登,以便赶上当年的职称晋升。由于《右江医学》杂志的版页有限,对于不能满足作者时间上的需要的,只好让其转投他刊。这样也无形中减少了来稿量,使得9~12月份的稿源不足,迫使杂志刊用一些质量不太好的稿件,影响了期刊的质量。

2.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

鉴于地方医学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包括《右江医学》杂志在内的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要想立足和更好地发展,必须坚持期刊的办刊宗旨,从杂志自身抓起,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遵循办刊宗旨精心组稿 《右江医学》杂志是一本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竭诚为广大作者、读者服务。2005年《右江医学》杂志应对市场办刊宗旨进行针对性微调[4],除了继续培养、扶持右江两岸的作者外,组稿时特别注意跟踪国内外医学科学科技发展动态,探讨新理论、新科技、新方法。跟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课题,积极主动向专家约稿,高质量稿件,免收发表费,并给予优先发表。从2006年起,地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稿件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稿件质量明显好于其它作者群的,《右江医学》杂志通过认真分析市场,认清市场形势,增加这些方面稿件的选用率,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2 建设较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新媒体形式下的编辑人员应该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水平,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上网交流、改稿;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建设较高素质的编辑部,是办好期刊的根本保证。2008年起,《右江医学》杂志在主办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积极鼓励编辑部人员外出学习,参加新闻出版总署、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等组织的学习班、研修班,通过与新闻出版同道交流学习,编辑人员在办刊理念、编辑业务等综合素质均得到很好的提高,工作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2.3 组建权威的编委会 编委会负责监督办刊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检查期刊的编辑出版质量,承担审稿任务,推荐高水平、有应用价值的文章,对如何办好刊物经常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为刊物的重大决策问题把关定向。考虑刊物设置栏目涉及的学科,聘请本专业或相邻专业方面学术造诣较深,影响面大,有威望的专家学者组成,同时为更具有代表性,选择在基层科技部门工作的人员人员参加编委会。组建权威的编委会是办好刊物的重要保障。2009年《右江医学》杂志借鉴国内先进期刊社的经验[5],正式启用在线投稿与审稿系统(http:// www.yjyx.org/),实现了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编辑在线审稿的新型无纸化的网络稿件处理方式,大大简化了审稿时滞[6],有效的调动了编委专家的审稿积极性,极大的促进了编辑部的审稿工作,高效运行。

2.3 培养较高水平的基本作者队伍物色作者是组稿各项具体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工作。它决定着整个组稿工作的成败,作者队伍的水平决定着稿件的质量,最终影响着刊物的学术水平。《右江医学》在组建作者队伍的过程中,注意进行阶段性总结,比如3个月、半年及一年各统计作者来稿的基本情况,了解作者的地域特点和专业特长,因地制宜,对右江两岸的基础医疗机构作者,主要“通过编辑的面对面指导”、“通过电子函件和电话指导”[7],指导作者熟悉基本的科研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式,使其了解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同时,我们针对其文稿中出现的问题,在准确领会专家审稿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稿件的看法,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修回的稿件认真审读,不足之处,仍要退修,直到符合发表要求为止。达到了有效的培养和逐步提高本地作者群目的。新近开展的《右江医学》作者QQ交流群,编辑在线解答稿件事宜,也对普及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4 严格审稿及规范化编辑加工 为保证刊物质量,坚持严格的审稿制度。执行初审(内审)、评审(外审)和终审(决审)的三级审稿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期刊编辑规范,着录格式等要求。正确使用规范性、国际计量单位,对专业用词语等正确使用,减少文章中的差错率,杜绝错别字等的出现,提高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加工质量。《右江医学》杂志执行编辑工作中的“三查六对一注意”[8],并加强出版后的审读工作[9],定期进行出版后的自查、自纠制度,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差错率,有效的提高了编辑质量,并且对提高编辑的知识素养、培养良好的编辑习惯也有很好的效果。

2.5 加强信息反馈、广告策划,促进出版发行 提高服务质量,搞好服务是确保办刊水平稳步提高、扩大期刊服务范围的重要保障。为了搞好期刊的征订发行工作,应建立订户计算机管理系统,在每年征订发行季节,由专人负责订户的录入和系统的维护工作,随时掌握各地征订进展情况,使发行工作差的地方加大宣传和动员,促进发行工作。在发行服务上,力争做到及时周到,凡是在邮寄中丢失的期刊,只要订户来信或电话反映,及时补发,从而提高了物刊在读者中的信誉。广告量的大小是科技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已由原来单一依靠发行量转变为以广告收入为主的新的经营模式。《右江医学》积极借鉴国内同行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采取“混合方式”[10]广告经营模式,虽然限于期刊总体知名度和地域限制,广告量仍较少,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对于过刊的价值利用,《右江医学》的做法与国内的《护理学报》[11]不谋而合,通过将过刊赠送给期刊发行未覆盖地区的医疗机构,将过刊赠送给边远地区及基层医院图书馆,将过刊赠送给医疗院校及教学医院。有效地开发利用过刊资源,在期刊发行量及影响力提高、稿源拓宽 等无形资本方面收获了期刊的知名度与社会价值。

总之,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医学科技类期刊尤其是地方性医学期刊的发展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期刊工作者只有积极面对,迎难而上,努力在自己原有的优势上下功夫,并善于向国内外先进期刊汲取办刊经验,才能不断改进期刊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医学、服务于广大医学读者。

[1]李燕华.医学期刊的特点及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2):307~309

[2]杨 秋,闰苏平,袁桂清.综合性医学期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0):1110~1112

[3]黎有文.广西10种医学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783~784

[4]潘明志,赵邦,崔群飞,等.《右江医学>>2001~2006年文献计量分析[J].右江医学,2008,36(1):10~12

[5]杜亮,陈耀龙,李晓,等.中国医学核心期刊在线投稿与审稿系统调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608~611

[6]刘雪立,董建军,周志新.我国医学期刊出版周期与即年指标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4):497~499

[7]梁丽,张洋.医学期刊指导基层医院作者写作的方式与内容[J]. 编辑学报,2008,20(5):441~442

[8]张柏林,李小萍,郭青.医学期刊执行编辑工作中的“三查六对一注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9(2):143~144

[9]高飞,李巍,王晓茵.谈医学期刊出版后的审读工作——以《中国小儿急救医学》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6):1035~1036

[10]吴洋意,田利国,吕晓明.医学期刊不同广告经营方式的比较[J].编辑学报,2008,20(2):125~127

[11]江霞,李亚洁,方玉桂,等.科技期刊过刊的价值利用——以《护理学报为例》[J]. 编辑学报,2011,23(1):50~51

G 23

A

10.3969/j.issn.1001-8972.2012.05.058

梁明佩(1978-),男,广西百色市人,编辑,医学学士。工作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右江医学》编辑部。

猜你喜欢

右江办刊科技期刊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稿约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闭月羞花
右江民族医学院2021年招生简章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