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采血法在新生儿病房的应用
2012-08-15姚淑梅
姚淑梅
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儿科,黑龙江鸡西 158100
1 临床资料
2012年1—3月本科共收治了新生儿45例,男26例,女19例,其中新生儿黄疸18例,新生儿窒息12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5例,新生儿败血症2例,新生儿大疱表皮松解症1例。年龄1h~28 d,体重2000~4000 g,均需采血做生化检查,协助临床诊断治疗。
2 采血方法
2.1 用物准备
皮肤消毒液、棉签、胶布5 mL或10 mL注射器5.5号小儿头皮针 标本容器。
2.2 方法
2.2.1 十字法 患儿平卧位,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头皮针接上注射器,定位:从桡骨茎突向前臂内侧中线,可见一浅沟,作一水平线,再以此水平线的中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即成一十字,于十字的交叉点往掌根部约0.5 cm,于第一腕横纹处或第一至第二腕横纹之间,即为进针点。术者左手掌托住患儿穿刺侧手臂、手背、拇指置于其掌心,将手掌轻轻拉向手背约40°,消毒皮肤范围约6 cm[1],右手持针翼以20~30°进针,进针后嘱助手轻轻拉动活塞,见回血后放平患儿的手,固定针头后即可采血,采血完毕,用无菌棉球胶布粘贴压迫穿刺部位5~10min。
2.2.2 触摸法 患儿于床上取仰卧位,在腕部下垫一小软枕,手心向上平放于床上,使穿刺部位暴露。嘱助手将患儿穿刺侧手掌固定。将头皮针与注射器连接,对皮肤及术者左手食指、中指进行常规消毒,左手中指触摸桡动脉于搏动最明显处稍加固定。右手持针翼在近食指侧边以20~30°进针由助手轻拉活塞,见血后将左手移开,固定针头取血。采血完毕用无菌棉球胶布粘贴压迫穿刺部位。
3 注意事项
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皮肤面积要大,以防感染。②采血时,动作要轻柔、细心,避免对患儿 造成不必要的伤害。③固定和保持患儿体位是采血中最关键的一步,新生儿易动,不合作,而体位改变穿刺肯定会失败,因此操作时必须固定好体位,既可避免误伤患儿,也有利于顺利的采血。④拔针后按压时间要充足,防止血肿的发生,10 min后要检查穿刺点,确保无渗血。⑤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标本容器,并计算所需血量,同时抽取几个项目的血标本,一般先注入血培养瓶,其次注入抗凝瓶,最后注入干燥试管。
4 护理
①在新生儿病房,无家属陪护,采用其他方法采血,多需两个人协作,一人按压,一人处理血标本,而桡动脉采血后即用准备好的10 cm胶布压住棉球绕新生儿手腕圈余按压,利用胶布的弹性自动按压,术者可及时处理血标本,处理后,观察患儿手指血运情况,止血后及时放松按压,这样既可避免血标本凝固又可保证按压效果,整个过程可由一操作完成,减少了人力消耗。②桡动脉穿刺成功后易固定,可更换注射器,且出血量大,一次穿刺采血就可达到所需较大血量的要求,减少穿刺次数,从而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5 结果
在本院45例新生儿应用此种方法采血,一次穿刺成功39例,成功率达87%,二次成功6例,占13%,无局部血肿,淤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6 讨论
经桡动脉穿刺不需要特殊体位,只需露出前臂,节省了大量时间,极为方便[2],为抢救赢得了机会;桡动脉穿刺时手臂前臂光滑平整,胎脂较少,局部皮肤消毒好后,整个采血过程不易被污染;桡动脉附近迷走神经分布少,无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采用桡动脉穿刺法,不用止血带,血容量充盈,能有效的防止溶血的发生。因此桡动脉采血法提高了新生儿穿刺采血的成功率,操作时间短,不易被污染,对血管和周围组织损伤小,并且护理人员能独立完成这项操作,大大提高了护理技术水平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依据,减轻了护士负担,减少了患儿痛苦。是一种有效的采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谭亚飞.桡动脉穿刺在儿科的应用.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2):105-106.
[2]吴爱琳.股动脉采血与桡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比较[J].现代护理,2006,12(5):4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