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2012-08-15郑辉林
郑辉林
上饶县中医院骨科,江西上饶 334100
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老年性损伤疾病,该疾病的发生率约占65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病例总数的90%以上。大部分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状,且骨折AO分型通常为31~A3型和31~A2型,加之老年患者通常患有慢阻肺、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其他内科疾病,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临床治疗的难度。本次临床实验对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以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男性2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0~82岁,平均年龄为(71.5±1.2)岁。患者的骨折AO分型为:31~A3型20例,31~A2型20例。所有患者均为摔伤,且X线片临床检查结果显示有所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症状。
1.2 方法
患者在骨科牵引床上,以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实施骨科牵引后,在正侧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骨折复位治疗,将手术床以一定角度倾斜向健侧,以该角度在侧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检查发现股骨颈长轴与骨干长轴一致。因此,在插入股骨颈螺旋刀片时,无需解决股骨颈前倾角的问题,只需以平行于水平线的角度置入,有助于降低术中C臂X光机的照射量[1]。同时,注意保持躯体轴线与患肢轴线成150°内收角。常规行手术消毒,从大转子处至近端行约5 cm的手术切口,将臀中肌劈开,使梨状窝充分暴露,使用空心髓腔锉在该出开孔,选择大粗隆顶点内侧为进钉点。首先钻入导针,透视观察保证正侧位都在股骨髓腔内,将入口使用空心髓腔锉扩大为13 mm左右。将直径及长度适当的髓内钉插入患侧髓腔,透视下确保骨折接近解剖复位或完全解剖复位或后,通过近端瞄准器,将髋部螺旋刀片直接插入,并使用瞄准器将远端锁钉直接置入[2]。
术后患者在硬膜外镇痛处理下,开始CPM锻炼。手术2 d后,即开始实施股四头肌及膝部和踝部关节活动等功能恢复性锻炼;手术3 d后,开始实施屈膝伸髋锻炼;手术5~7 d后,在助行器的辅助下,实施无负重的下地活动;手术2~4周后,可行部分负重训练,并适当逐步提高负重量。同时,每3个月接受一次复查,以了解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
2 结果
所有40例患者临床治疗后骨折症状均显著改善,平均手术时间为1 h,平均手术出血量在100 mL以下。术后对患者实施6~12个月不等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28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4例患者在术后9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7.1±1.2)个月,治愈患者的患肢功能基本达到受伤前,活动能力显著恢复,一期治疗未愈的患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后均完全治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感染、髋内翻、股骨头缺血坏死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且无患者死亡病例。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由于股骨粗隆部血运较为丰富,因而发生骨折后治愈率通常较高。然而老年患者通常患有慢阻肺、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因而临床治疗的难度较大。PFN—A是指以PFN为基础的改良AO/ASIF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技术,该方法通常延长凹槽及尖端设计,提高了PFN—A插入的方便性,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局部应力集中问题,降低了迟发性股骨干骨折的发生率。同时,PFN—A使用一种特殊没计的螺旋刀片替代了原有的由防旋螺钉和髋螺钉共同达成的稳定支撑及抗旋转功能[3]。而且,传统的螺旋刀片相比,这一治疗方法插入后会对松质骨产生较大的压力,通过提高与骨折部位的接触面积,促进了内置物锚合力的提高,从而保证了固定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塌陷及旋转的发生,特别适合于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由于螺旋刀片受力部位及进骨皮质点的平面低于大粗隆,因而固定效果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髋内钉PFN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较为理想的固定效果,能够有效保护患侧的生物力学性能和血运情况,且骨折愈合快,手术创伤小,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1]黄成国.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综述[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6):624.
[2]冯森平,杨锋,袁焕林,等.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5):61.
[3]吴雪晖,王序全,谢肇,等.股骨近端髓内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评估[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7):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