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雨季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探析

2012-08-15李宏于蓉

中国农业信息 2012年17期
关键词:鱼鳞坑整地成活率

文/ 李宏 于蓉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推广的社会公益职能,更好地服务于林业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美化工程,真正实现科学技术面向生产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我国生态建设的质量,强化为兴林致富服务的功能。通过雨季造林技术,不仅促进了园林绿化方面的建设,也同样是我国加快荒山荒地绿化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每年的七、八月份,因为降水较为集中,并且具有温度高、湿度大等特点,正是适合雨季造林的最主要时节。

故而,通过良好的管理措施和科学的雨季造林技术,利用每年雨季时节,对造林绿化工作进行推广实施,并有效的提高造林的成活率,这已经成为了当前园林和林业部门的首要工作,也是雨季造林工作方面的重点与难点。

1 雨季造林主要技术措施

1.1 细致整地

在雨季来临之前,提前整地有利于截留降水,并蓄水保墒,是雨季造林前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林业和园林整地一般是按照坡度和所在山坡的位置采取不同的整地技术。山西黄土丘陵区一般造林应用的整地方法有: 隔坡水平沟、反坡梯田、水平阶、水平带状整地;鱼鳞坑等。而平原地区可采用改土增肥、蓄水保墒的“海绵沟”或栽植穴。

在角度15以下的坡和山坡的下部,可以采用窄幅梯田进行整地,其长度根据山坡情况决定,宽度在2到5米之间,深度约为30到80厘米;在角度为15到25之间的坡和山坡的中部,可以采用水平阶和鱼鳞坑进行整地,长度以方便整理平田面为佳,宽度在1到1.5米,深度也为30到80厘米之间;在角度为25以上的坡和山坡的上部,可以采用鱼鳞坑和穴状坑进行整地,通常鱼鳞坑的长度为30到50厘米,宽度为30到40厘米,深度在20到40厘米之间,而穴状坑的长度和宽度在30到40厘米之间,深度约在20到40厘米。

1.2 树种的选择

造林树种选择原则:一方面所选造林树种要具备最有利于满足造林目的的要求和性状,找出与造林目的直接相关的优良性状,并使其最大程度地得到满足,如防护作用、经济产品、环境美化等效果;另一方面又能适应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使所选造林树种能较好地适应造林地环境,以达到树种与环境之间相互协调的良好效果。适合雨季栽植的树种,主要是针叶树种(如油松、白皮松、华山松、侧柏等)和萌发力较强的树种、容器苗栽植、小粒种子播种。在水分条件良好的渠道和河岸可以选择杨或柳等树种,使用埋干、插条、插干的方式进行造林。

1.3 时机的选择

因为雨季时间较短,又正是苗木的生长期,再加上天气炎热,导致水分蒸发较快,造林过早或过迟以及栽植后连日晴天都会导致苗木难以成活。为此,造林时应抓住连续下雨和降雨间隔时间不长的情况,并在透雨后的阴天进行,严禁在降雨不多或者是无雨的时期强行栽植,然后等雨。同时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雨季造林通常选择在从6月下旬至8月下旬,只要下透雨都可以造林,一般在透雨后或透雨后连续阴天里栽植。以减少造林当天苗木的暴晒时间,同时经过一晚的缓冲,可提高苗木自身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有一定的帮助。雨季造林时,要密切关注当地的天气情况的预报,注意恰当时机的选择,同时严格把握雨过天晴不栽植、雨不透地不栽植、没有连续阴天不栽植,这三个基本原则。

1.4 苗木的准备和处理

苗木应选择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良种苗木。在起苗过程中要尽量防止伤害树根,并最好能够随起随栽。但起苗后不能即刻就进行造林,应先采取相应的妥善技术措施,保持苗木内部水分的均衡,防止出现脱水。对阔叶树的栽植之前,应先适当的修剪枝叶和茎干,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苗木的成活率。

2 雨季造林管理措施

2.1 制定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

规范、有序的管理制度,是全面提高雨季造林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首先,应落实雨季造林的质量责任制度,可以落实领导包任务、业务干部包技术的双包责任制,将质量管理落到每一名相关工作人员身上,实行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其次,可推行招投标制度,使雨季造林任务和质量要求以招标合同书的形式,落实到造林公司、专业队和个人身上,以确保雨季造林工作高质量的完成;最后,积极推行公开透明的报账制度,根据雨季造林工作的造林面积和造林质量进行报账,以确保工作资金的公开透明,并合理安排,使有限的造林资金都能用在实际所急需的地方。

2.2 加强组织管理,使雨季造林能真正落到实处

因为雨季造林具有季节性强、时间紧和任务重的特点,因此需要切实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并建立良好的长效机制,坚决避免只重视短期的浅视行为。首先,应注重对目标责任制度的重视,相关领导应切实掌握雨季造林的工作进展状况,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其次,在雨季造林工作结束以后,应对造林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验收检查,对良好完成工作任务的部门单位进行奖励,对某些造林质量差或者没有完成造林任务的,应进行批评警告。

3 总结

园林绿化造林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活质量,更是对市容市貌的美化,随着绿化造林的不断深入,同时也为公园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此,我们更应当注重雨季造林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充分利用雨季的有利时机,切实的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为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吕洪彬.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1(7).

[2]赵琳.浅谈雨季造林技术和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2012(3).

猜你喜欢

鱼鳞坑整地成活率
黔中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太行山区困难立地“五步造林法”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鱼鳞坑工程措施下不同坡度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研究
不同规格鱼鳞坑坡面侵蚀过程及特征研究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提高酸枣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第一次养虾就赚钱!投苗42天才喂料,25万尾苗养出6千多斤虾,成活率惊人,他到底有何成功秘诀?
塞罕坝采伐迹地不同整地方式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