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1世纪农业发展的思考
2012-08-15云曦
目前,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耕地面积的大幅减少、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以及气候变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四大重要影响因素。
人口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将新增30亿。但是,耕地面积却不会显著增加。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城市化、盐渍化和沙漠化现象的进一步加剧,未来耕地扩大的希望非常渺茫,耕地消失的速度将赶超其增加的速度。作为全球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水资源的短缺也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此外,气候变化问题对于农业的发展也颇为重要。根据研究显示,当气温远高于30℃时,粮食作物、饲料作物以及纤维作物的产量将急剧下降。虽然高效可持续农艺措施的广泛采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温干燥环境对于农业的影响,但是这将越来越难以为继。气温的持续攀高,以及干旱地区的不断扩大,已导致当前主要农作物的增产幅度越来越小。同时,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加速了冰川的融化,造成了海平面上升,将淹没沿海低洼农田;而冰川融化也将导致河流系统遭受周期更短更频繁的季节性流动,更易引发洪水灾害。
在此大背景下,本世纪的农业发展任重而道远——既要满足人类对于食品、饲料、纤维和燃料的需要,又要兼顾环保,以降低其生产对于环境的影响。如何发展这种环保高效的农业备受人瞩目。
近期,有关于粮食安全的最新报告一方面不断强调推广现有农艺技术和食品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同时呼吁人们进行现有粮食作物遗传变异的探索,开发生态无害的耕作方式。在这一大趋势下,全球各地政府势必要进一步加入对于教育、技术、科研、食品加工及存储行业,农村的交通、水、通信基础设施以及其它涉农行业的投入。同时,政府部门还将承担起许多贸易、补贴、知识产权,以及与技术贸易壁垒相关的监管问题。
此外,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日臻完善的耕作制度等新技术亦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关键。现今,传统育种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和分子遗传修饰(GM)技术的推广和改进研究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这些技术既能够提高现有粮食作物对于部分高温、少水、盐度上升地区以及其它洪灾地区的适应性,又能助力其更好地应对变异病虫害的威胁。同时,由于,肥料中的含氮化合物是水体富营养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这些研究还有另一个重要目标,即提高作物的氮吸收能力和使用效率。为了保障这些研究的顺利开展,关键是要改变当今社会对于农业生物技术使用的偏见,同时基于科学依据,构建前瞻性的监管框架。
目前,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正不断涌现。农业和水产养殖业一体化的模式发展亦日趋完善。这种模式尤其适合于沿海沙漠地区——近海流域为水产养殖业提供支持,而水产养殖业的富余营养物质可作物盐生植物、海藻、耐盐牧草以及红树林等的肥料,接着这些作物又可作为动物饲料、人类食品以及生物燃料等。这种一体化的模式打破了当前普遍存在的“陆地—海洋”的农业养分供应模式。如果这种新型的模式得以大规模的发展,地球内陆海水系统的扩大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海平面上升的问题。
在一个气温日益攀高、人口日益增多的环境中发展新型农业,其核心是创建一个新型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打破由来已久的“微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养分供应循环系统,以阳光和海水作为农业能源和灌溉的源泉。这既有利于减少农业发展对于耕地、能源和淡水的庞大需求,又可同时解决农业化学品和动物废弃物等污染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干旱地区大规模地种植非传统作物亦是一大难题,工程设计、环保、病虫害控制等领域又将面临艰巨的挑战。
总而言之,为了消除饥饿,新型农业技术的研究势在必行,并且需要进一步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