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项目建设突出重点三级平台数据共享

2012-08-15李世勤

中国水利 2012年23期
关键词:山洪降雨量防汛

李世勤

(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330009,南昌)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丰沛,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1 638 mm,4—6月为降雨集中期,降水量接近全年一半。江西山地、丘陵占全省面积78%,东、南、西三面环山,南部属南岭山地,九连山、大庾岭,西部有幕阜山脉、九岭山脉,罗霄山脉及武功山、井冈山,东北部有怀玉山脉,东部武夷山脉,其主峰黄岗山小岩头山海拔2 158 m,为全省最高峰;特殊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决定着江西是一个山洪频发的省份。

2007年起,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到目前,全省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体系初步建立,并在近年山洪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项目建设概况

2004年,江西省编制完成了《江西省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报告》,全省100个县(市、区)中有94个涉及山洪灾害防治任务,山洪灾害防治区面积约12.1万km2,占全省面积的72.2%。江西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从2006年起就将山洪灾害防御作为防汛工作的三个重点之一,并提出了当发生山洪时不出现重大人员伤亡的防洪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2006年,按照国务院《关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的批复》,江西省克服经济薄弱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开始分年度对重点区域进行以暴雨监测为基础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2010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国务院 “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的决定,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全省有 94个县(区、市)列入建设范围。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主要由暴雨洪水监测系统、信息汇集及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山洪灾害预警信息服务系统、乡村末端预警系统及群测群防体系等五部分组成。

二、项目建设主要做法

1.充分考虑运行管理要求,确定合适的建设管理模式

按照水利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的有关文件要求,省水利厅会同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气象局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省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项目办)作为项目法人,承担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各设区市、县成立相应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省市水文部门作为同级项目办成员参与项目建设管理,以支撑项目中暴雨洪水监测系统的建设;气象部门成立相应项目建设机构负责气象部门实施内容的建设。

依据国家防总制定的有关办法和四部委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江西省实际,特别是后期项目运行管理的要求,制定 《江西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江西省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验收管理办法》,用于指导项目实施和明确各级各部门的建设职责。

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具有明显行业信息化项目的特征:一是系统建设的对象及成果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二是系统具有信息共享、资源融合、技术与方法继存的要求;三是具有多企业、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难度和多设备协同工作的集成难度;四是项目后期运行管理对使用单位人员知识及政治素质要求高。为此,江西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开展项目建设:一是技术性强的内容由省项目办统一组织招标投标;二是统一技术标准,特别是数据库标准,对软件开发统一功能、统一开发平台、统一表现形式,基本统一数据采集通信规约;三是根据项目建设所需设备、产品和建设内容的专业特点分类组织招标投标;四是对具有局地个性化的建设内容如山洪防御体系建设、山洪普查、宣传、演练等,计划下达资金到县,由各县级项目办组织实施;五是招标内容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要求合理划分标段;六是建设资金由省财政列入专户,根据工程建设进度,依据合同及时支付票据,由财政直接向承建单位支付,确保资金安全;七是项目严格实行工程监理制,省项目办通过招标投标确定监理单位,全程监督项目的实施;八是从项目设计到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今后运行管理的单位全过程参与相关建设内容的实施,一方面可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同时在特殊专业上(如水雨情监测系统)起到技术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也收到了对用户现场培训的效果,同时对协调现场施工环境、推进项目建设进度起到了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后期运行打下基础。

☞ 关键时刻:2012年6月22日16时、23日22时、24日15时江西黎川县

6月22—24日,黎川县洵口镇降雨量406 mm,县预警平台发布准备转移预警信息和实施转移信息13 080人次。全县倒塌房屋27间,损毁房屋67间,由于预警及时,提前转移群众1 543人,成功避免了人员伤亡。22日16时,西城乡新桥村薛道飞家5口人,23日22时,洵口镇白沙村山安村小组艾义华家4口人,24日15时,厚村乡三源村郑友根家4口人、郑友孙家5口人,接到预警信息,及时实施转移,转移不久,房屋就被山体滑坡压塌。

2.项目建设突出重点,注重资源整合

项目建设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紧紧抓住导致山洪灾害诱发要素,突出降雨量、水位监测系统的建设,合理布设雨量水位站网。目前已实施项目建设的县,山洪易发区雨量站网密度一般在30 km2/站,防治区雨量站网密度一般在50 km2/站,水位站重点布设在受山洪威胁乡镇和群众相对集中的村。二是突出从监测系统、信息汇集、预警平台到末端预警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的基本统一。三是突出建立健全基层群测群防体系,强化乡镇防汛机构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全省1 598个乡镇都设立了防办;乡镇内水库防洪预案、圩堤防洪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工程基本资料及分布图、人员转移安置示意图、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等基本资料基本建档;行政首长负责制,防办主要工作职责,防汛值班制度,圩堤、小型水库巡查报汛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各类制度基本建立;强化县、乡、村、组、户五级基层防御组织相体系,落实各级责任人及其联络方式;强化了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制度,全省9 000多座小型水库都落实了安全管理员;强化了县及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基层防汛体系的建立有效地保证了山洪预警响应的落实。

项目建设高度重视资源整合。首先,在项目设计阶段,将水文系统现有水文站网、中小河流监测建设及规划站网纳入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暴雨洪水监测站网,充分利用了现有监测站网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尽可能避免与气象站重合。二是充分利用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成果,项目建设要求在完全满足国家防总对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技术要求的同时,从监测数据流程规划、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的技术标准等均保持了与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标准一致。三是山洪灾害预警平台与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进行了完整的融合,山洪预警作为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模块,极大地方便了各类应用。

3.建设省、市、县三级平台,全面实现数据共享

根据山洪形成机理和灾害发生特点,各级平台建设的功能有所侧重。县级平台在获取各类监测信息的同时,强化预警信息发布和响应信息反馈功能;市级平台在充分实现各类监测信息共享的同时,强化督促、预警监视、信息汇总、信息服务和会商功能;省级平台在全面实现市级平台全部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为跨系统数据共享提供接口。省、市、县三级平台同时建设,有效地增强了省、市对各地山洪灾害预警响应情况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三、防洪减灾效益显著

面对严重的山洪灾害,江西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转移山洪灾害威胁区群众,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

2012年,江西省强对流天气多、降雨量大、覆盖范围广,全省共出现24次明显降雨过程,1月1日至11月10日,全省平均降雨量达1857mm,比常年多20%。各级政府、防汛部门高度重视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2012年6月21—26日,江西省出现强降雨,全省平均降雨量117 mm,有44个县降雨量超过200 mm,19个县超过300 mm,建设中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初步统计,鹰潭、赣州、吉安、抚州、上饶等5个市的47个县582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20.9万人,紧急转移4.136万人,倒塌房屋3 759间。强降雨过程中,各县山洪灾害预警平台共发布预警短信达157 297条,通过电话、广播、报警器传递预警信息共17 416次。由于转移及时,直接避免人员伤亡1 250余人。

6月22—24日,永丰县平均降雨量达217 mm,强降雨期间,共发布山洪灾害预警短信1 235条,全县紧急转移人员2 582人,倒塌房屋147间,514人在房屋倒塌前提前转移。

6月21—24日,崇义县全县普降大到暴雨,丰州乡白石站过程累计降雨量321 mm,全县受灾人口23 114人,紧急转移1 138人,倒塌房屋251间,转移人员中倒塌房屋的有310人。

6月22—23日,宁都县两天降雨量超过200 mm的有12个乡镇。暴雨洪水造成4.554万人受灾,紧急转移人口 629人,倒塌房屋 126间,县防办发布预警信息1 650条。东韶乡、安福乡、东山坝镇、钓峰乡、长胜镇、石上镇、青塘镇、洛口镇等8个乡镇出现了房屋倒塌,群众在房屋倒塌前得到转移,避免直接伤亡236人。

6月22—24日,临川及上游地区普降暴雨,抚河及其支流临水水位迅速上涨,25日8时,廖家湾水位达40.99 m,流量 5 510 m3/s,接近警戒水位。25日6时,正在巡堤的江下村村民发现嵩湖乡江下堤(抚河干流上千亩圩堤,保护耕地0.32万亩,保护人口0.35万人)已封堵穿堤涵管出现渗漏,堤身出现滑坡迹象,情况十分危急。带队巡查的村小组组长汪春发通过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预警扩音系统向全村喊话:“江下堤穿堤涵管出现险情,请村民带上工具上堤抢险。”几分钟后,附近村庄100多名村民带着工具赶到险情点。由于抢护及时,不到2个小时,险情得到控制。山洪预警扩音系统在本次抗洪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预警广播系统及时呼叫抢险人员,提高了抢险调度效率,为抗洪抢险争取了宝贵时间,确保了堤防安全。

猜你喜欢

山洪降雨量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防汛当前莫添乱
优雅地表达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遭遇暴雨山洪如何避险自救
洞庭湖区降雨特性分析
湖北省山洪沟治理思路浅析
“慧图杯”山洪灾害防治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