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世界水论坛上发言的部分中国水利专家观点
2012-08-15张凯,张智吾
水利部办公厅主任刘建明在论坛发展储水设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特别分会的致辞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储水设施建设与发展情况。他说,中国始终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积极践行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注重保护水资源与生态环境,注重维护库区移民合法权益。以此为前提,建成了一大批兼具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功能的储水设施,水资源综合调控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也为保障全球水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呼吁世界各国加强储水设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分享成功经验,共同应对挑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水利部主办、中国水科院承办的监控灾害风险,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分会上,国家防办常务副主任张志彤做了主题为“构建有效的防御体系,控制山洪灾害风险”的报告,介绍了中国山洪灾害现状及防御、成效及经验,倡议各国共享山洪灾害防治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山洪灾害防治理论和技术水平,为山洪灾害威胁区居民带来更多福祉。
“水利科研机构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中国水科院院长匡尚富在代表中国水利科研机构发言时讲道。他介绍了近5年实施中欧流域综合管理项目期间中国水利科研机构与欧盟相关单位开展的研讨交流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情况,以及自2011年中央1号文件颁布之后中国水利科技界的行动。他建议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欧科研机构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节约保护、河湖健康保障、保障粮食安全用水、城市化进程的水问题以及能力建设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得瑞在中欧水资源管理对话会上做主旨发言,从发生在2011年、对于中国水利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件大事谈起,分水利改革发展的政策与实践两个方面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国的情况。他说,中国水利专家正与欧盟专家合作开展在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方面的对比研究,并建议中欧双方在水交流平台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水政策和水法律方面的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共同探寻“治水良策”。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总工韩振中在分会发言时专门介绍了中国政府通过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施灌区节水改造、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适度发展灌溉面积,完善管理体制与机制、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五项举措,在农田灌溉用水量基本没有增加的条件下,使粮食产量实现稳步增长的做法和经验。
在中欧水资源管理对话会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徐乘代表参与中欧流域管理项目实施的中方各有关单位和利益相关者,向大会报告了中欧流域管理项目在过去五年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他指出,中欧流域管理项目的主要成果包括五个部分:一是中欧水资源管理对话,二是流域综合管理,三是水资源管理工具,四是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的“长江—珠江流域恢复治理项目”,五是能力建设。
在论坛中法边会——中法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项目第二阶段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主任任宪韶介绍了海河流域基本特点、治理思路和建设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体系、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四大任务,总结了中法海河流域项目第一阶段合作所取得的成效。
国际大坝委员会主席贾金生呼吁提升储水能力,支撑灌溉农业。他在发言中指出,修建大坝水库是提升储水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要更加重视保护、适应自然,重视水库大坝安全,重视环境友好、社会可接受以及更加重视受影响人的利益和生态补偿,强调以可持续、平衡和和谐的方式促进储水设施的建设。
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高占义强调,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依靠提高单位用水量和单位耕地面积的生产效率。保障增加粮食产量必须采取包括技术、政策、管理、投资等方面的综合措施,提高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生产效率,发展节水灌溉,降低灌溉设施成本,增加储水设施,合理利用地下水,开发利用劣质水,对灌溉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增加对小型农户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