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I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2012-08-15尹艳平
尹艳平
(云南省临沧市人民医院 云南临沧 677000)
1 病房的布局与要求
(1)布局为圆形和U形,分单间和3~4张床位为一大间,便于特殊病人隔离治疗。(2)室内要求,每张床占地12~14m2。床的间距≥1.5m,室内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或采用机械通气,每小时进行空气交换,保持空气的新鲜,床头设置多功能治疗带、监护仪、照明灯。(3)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其结果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当怀疑医院感染爆发时,要立即留取样本送检。(4)工作人员要求进入ICU的人员要更换清洁衣服和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家属不得进入ICU探视,特殊情况必须进入时与工作人员进入的要求一样,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带手套,操作完成后要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每个病人使用专用的医疗用品禁止交叉使用,病人转出和出院以后,应清洁消毒备用。(5)对使用呼吸机、有创导管留置、及多根引流管的病人应定期取样送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这对早期控制感染提高疗效非常重要。
2 感染源来源
(1)各种导管的植入:引流管、导尿管v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气囊、雾化器等由于消毒不严造成污染。(2)环境和空气污染,主要是空气流通不畅,外来人员控制不严,床位过多。
3 感染的控制与预防
(1)处理原发灶,充分引流,选择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减少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不要局部使用抗生素,不要常规使用系统性的抗菌药物预防肺炎。(2)加强气道管理,声门以下的分泌物及活动床可以减少肺炎的发生。(3)保护胃黏膜的特性,积极治疗休克和低氧血症,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4)做好消毒隔离,由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气道的开放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呼吸机管路和吸痰都可能在操作中被污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强调洗手的重要性,尤其是已有感染灶的病人,在接触不同部位操作前后均要洗手,正确的消毒和处理使用中的导管是减少污染的一个环节,在吸痰护理的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使用一次性的无菌吸痰管,减少污染的程度。(5)防治口咽部的分泌物吸入,取半卧位,注意调整进食的速度,防治食物返流。(6)气管切开的病人更换气管内套管要注意无菌技术,重置的套管必须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7)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对于尿失禁病人可以使用阴茎套引流的方法,如果必须要插尿管,要严格把握无菌操作选用小口径引流良好的尿管,减少尿道损伤,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滑动和牵拉,以防脱开,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引流通畅,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防止尿液倒流,在采集少量的尿标本时可以在尿管的远端接口处无菌空针留取尿液,接口要进行消毒,大量尿液送检时采用集尿袋获取,每天用肥皂水或碘伏消毒尿道口周围,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留置尿管期间不主张膀胱冲洗,以往认为间断膀胱冲洗可减少泌尿道感染的发生,但我们通过100例留置尿管病人的临床观察发现冲洗并没有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反而促成耐药菌株产生,诱发和加重感染,这是因为尿管伴随的尿路感染侵入方式为逆行感染占80%,膀胱冲洗则破坏了引流系统的密闭状态,增加了逆行感染的状态,对于引流不畅却需要冲洗的应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
4 结果
我们通过以上感染环节的质量控制进一步加强对ICU病房病人的院内感染监测,效果比较明显,住院天数明显缩短,由原来的平均15d缩短到10d,住院费用人均减少了5000元,医院感染控制的目的就是要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使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