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档案意识,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
2012-08-15丁莉
丁莉
(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昌 330038)
1 何谓档案、档案意识、基层公共卫生档案
(1)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科学、经济、医疗、文化等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2)档案意识是指按照我们现代档案学理论,人们对档案性质与价值的客观认识,以及对档案工作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主观理解和正确对待。增强社会组织成员和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可以充分发挥对档案材料资源的积累和保护作用。
(3)基层公共卫生档案是记录基层公共卫生活动的重要信息,是日常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的第一手宝贵资料。根据国家有关公共卫生档案整理规定和要求,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全面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统计、鉴定和销毁等工作。
2 从3种角色4个方面强化档案意识
2.1 第1种角色—执行者的档案意识
基层公共卫生医务人员就是档案资料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1)真实意识:每一份档案材料最具价值的就是真实性。(2)具体意识:档案材料体现具体工作的实践的流程、步骤、时间、签名、批号等,在形成档案资料的过程中应规范书写,准确记录。(3)完整意识:将日常实践的工作材料完整齐备,应及时进行整理立卷,以保证卷内材料的完整及时与系统。(4)归档意识:基层档案资料室是档案管理的专门机构,已经安排了存放库房和专职人员,有足够充分的橱柜、环境、设备、保存好档案。
2.2 第2种角色—档案管理者的档案意识[1]
(1)培训教育意识。全体基层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有益于其档案管理人员的宣传。只有通过教育培训、讲解听课等模式才能让基层公共卫生医务人员都了解档案工作的重要性。(2)主动管理意识。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主动加强档案室内外建设外,还应重视所属部门的监督与指导。(3)最终利用意识。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不仅要熟悉本档案室所藏档案的内容、数量、成分、档案材料的有机联系,更要了解研究档案以于提供利用工作。(4)科技现代意识:利用高科技手段管理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与时代发展同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现代知识的提高。
2.3 第3种角色—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
(1)要树立全局长远观念。作为基层的单位领导要把公共卫生档案事业全面具体地落实到实际工作内容中,围绕确保档案安全与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有效益地全面开展具体工作。(2)制定严格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标准化建设,配备专门档案库房,严格专人负责管理,严格程序收集移交,严格归档具体时限,严格档案交接签名,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执行。(3)培养并锻炼专职档案管理人员。(4)加强上级主管部门对基层档案行政指导工作。
3 4步骤4级别加强档案管理
3.1 分类建档,逐级健全
基层公共卫生档案应按照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和学术性进行划分和归档[2]。基层日常工作包括:计免方案、效果观察、事故调查、检测报表、卫生监督、监测分析;重大事故、疫情爆发、食物污染、中毒调查、防治处置方案;法定传染病和慢性病的流行病调查、防治计划、疫情动态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各项业务工作的计划、总结、月报、旬报、年报、调查表。
3.2 核实规范,集中保管
档案室专人负责管理人员在建档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核查更新,补充完善,进行统一集中保管。在大量细致工作的积累中规范档案资料,准确、及时、完整地整理归档,进行进一步地信息资源开发[3];大量的监督监测材料可以做为数据整理,形成可行性报告;对一部分不再具有保留价值的档案进行注销并替代更新。
3.3 沟通利用,信息共享
加强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档案意识,是便于将来有效沟通和档案利用的基础和前提。应有针对性应用网络信息平台对档案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便为基层的科研防病工作服务,更大范围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4]。
3.4 遵章执行、全面发展
严格遵照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考核办法》,参照比对制定一套基层档案考核制度,达到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效能高效化和管理行为法制化。根据基层公共卫生的工作特点和需求,建立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既满足业务工作的日常需要,更是科学发展的要求和体现。
4 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意识在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要基层公共卫生医务人员做到理论结合实际,与时俱进落实到位,全面发展和深入研究,基层公共卫生档案管理工作必将实现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化建设。
[1] 王双刚.强化档案意识,发挥档案功能[J].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8):3.
[2] 李福伟.基层疾控防疫机构业务建档及管理模式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08(9).
[3] 卢世艳.加强业务档案管理,为疾控工作服务[J].医学动物防治,2011(1):27.
[4] 项龙麟.浅谈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的管理[J].江苏预防医学,200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