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年制专科外科护理诊断模式化思维的教学思考

2012-08-15周国忠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期
关键词:型态模式化外科

周国忠

(云南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楚雄 675005)

1 会面系统的护理诊断在教学中难以实现

从教育及临床应用方面积极推广和规范护理诊断的应用,以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1]。护理诊断是实行护理程序中的核心,起着枢纽作用,准确的护理诊断是制定护理计划,组织实施的根本保证。护理诊断既是护理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程序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确定护理诊断是护士在运用护理程序中感到最难掌握的部分,所以应强化在校护理诊断的教学。理论学习是对知识理解、记忆和再现的过程,护理诊断做为一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三年制的专科护理教学中,要将其系统而完整的理解和记忆并应用于实践中,在理论学习阶段难以实现。

1.1 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三年制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从基础医学知识入手,了解人的生命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护理学导论、整体护理、基础护理学等课程,系统全面的学习护理程序,理论教学中紧紧围绕的核心是护理诊断的提出。护理诊断的定义和标准始终以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通过的以人类反应型态(Human ResPonse Patterns)的分类方法为蓝本,强调护理诊断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提出了128个护理诊断。这一理论是以人类反应形态的分类方法将所有疾病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制定出护理诊断,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如何应用于专业学科的学习成了教师教学的一大困惑。临床学科应突出专科病人护理特点提出护理诊断,将128个护理诊断按外科病人的特点进行取舍,细化分解到外科护理教学,形成外科护理诊断的模式化思维是必要的。

1.2 护理诊断的应用

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DA)通过的以人类反应型态(Human ResPonse Patterns)的分类方法,从交换等9个方面提出了128个护理诊断。护理的说法越来越理论化、系统化、全面化。仅将北美128个护理诊断编入教材、推入临床、写入病历,实际效果如何?对患者的护理改善得如何?护理学科应该有理论,学习一些好的理念和做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2]。全面、系统、科学地将所有疾病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分类、规范是理论研究的必然,但作为实际应用和理论学习应突出学科和专业特点,分门别类加以应用。外科护理教学中将护理诊断简化、模式化,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理念,有利于理论学习,更有利于实践中早期进入角色。

1.3 护理诊断教学的基本模式

《现代护理诊断手册》[3]按Majory Gordon功能性健康形态归纳总结出30个护理诊断。功能性健康型态,既是护理诊断的分类系统,又是护理评估的理论框架。它比人类反应型态分类体系更贴近临床护理的现象,因此更实用,应用也更广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功能性健康形态分类及其应用”一文中提出,按照功能性健康形态分类系统编制“病人入院评估表”,对每个形态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过程中,护理诊断也就产生了。执业护士考试学习中,有学者提出18个临床常用护理诊断,使医院护士在给病人提出护理诊断时进一步简化明了,便于操作实施。从128个护理诊断到44个、30个护理诊断,缩减到临床常用的18个护理诊断,注重的是临床护理操作的实施,对病人现存的健康问题,通过一份“病人入院评估表”就确立了护理诊断。忽略了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现存的健康问题容易找出,潜在的健康问题和并发症如何预见和防范则难以实现。实践应用是目的,理论体系构建是前提,两者并重,不可或缺。理论教学必须遵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对生命活动的影响出发,再到疾病对病人生理活动及心理活动的变化这一基本模式。

2 外科病人护理诊断

外科疾病主要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功能障碍五大类型疾病[4],其中肿瘤的手术治疗、畸形的外科手术矫正因其特异性,专业性较强,属专科性质的学习。三年制护理专科学习的内容主要以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做为入门学者,理论学习仍以“普外”“大外科”三基为重点。作为护理诊断的入门学习,外科护理诊断提出的依据以病人的生命活动、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为基点,形成系统模式化的思维方式,从常规思维模式向护理专业模式过渡,强化常规思维与专业思维的衔接,是理论教学的要点和必须达到的目的。

3 模式化的外科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nursing diagnosis),是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以及生命过程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士为达到预期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结果是应由护士负责的[5]。护理诊断一般涉及配合性护理诊断、合作性护理诊断和独立性护理诊断3个方面,以人的生命活动、生理活动、心理活动为出发点提出护理诊断,便于理解,易于掌握。针对外科疾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进展快的特点,从疾病对生命活动的影响、病人感知、疾病对生理活动的影响、外科共性问题、疾病进展存在的潜在并发症5个方面提出护理诊断,形成外科护理诊断模式化思维。

3.1 生命活动

3.1.1 呼吸功能 窒息(有窒息的危险)、清理呼吸道无效、低效性呼吸形态、气体交换受损。

3.1.2 循环功能 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注量改变。

3.1.3 体温 体温过高、体温过低。

3.1.4 意识 有受伤的危险。

3.2 病人感觉、认知

疼痛、舒适度改变、皮肤完整性受损、自我形像紊乱。

3.3 生理活动

营养失调、便秘、睡眠型态紊乱、生活自理缺陷、躯体移动障碍、活动无耐力。

3.4 外科共性护理诊断

3.4.1 知识缺乏(特定的)。

3.4.2 心理 恐惧、焦虑。

3.4.3 麻醉、手术共性护理诊断 有感染的危险、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3.5 潜在并发症

疾病进展可能出现的严重性问题。

综上所述,北美护理诊断协会(NAN DA)通过的以人类反应型态(Human ResPonse Patterns)的分类方法制定护理诊断,理论上科学、全面、系统、完整,但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中难以实施。而《现代护理诊断手册》按Majory Gordon功能性健康形态归纳总结出30个护理诊断,甚至18个护理诊断的提出,突出了护士实践操作中的独立性护理诊断,淡化了配合性护理诊断、合作性护理诊断,实践与理论不能有机结合。三年制护理专科理论教学过程中,从生命活动、生理活动、心理活动出发,形成外科护理诊断的模式化思维,强化疾病过程中需掌握的配合性护理诊断和合作性护理诊断,突出疾病对病人生理心理活动影响而需护士完成的独立性护理诊断。培养学生外科护理诊断模式化思维的教学,有利于系统性理论学习的掌握,有利于护理临床实践操作和知识拓展。

[1] 吴橙香.护理诊断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状况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6).

[2] 马晓伟副部长在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S].卫生政务通报,2010(5).

[3] 邹恂.现代护理诊断手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原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ISBN:7810346164,2004.

[4] 熊云新.外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5] (美国)卡本尼托·莫耶特(Carpenito-Moyet.L.J.,译者:景曜,护理诊断手册.(世界经典医学名著译丛)(HANDBOOK OF NURSING DIAGNOSIS)[M].第11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猜你喜欢

型态模式化外科
骨外科知多少
透气感
美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组织型态与经验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万代FW GUNDAM CONVERGE《机动武斗传G高达》恶魔高达最终型态
“模式化”报道背后捉“活鱼”——浅析如何从政务活动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玉米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