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12-08-15彭兵
彭兵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广西贵港 537100)
国际上,关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诊断以及防治的相关策略中,全部可能患有COPD的病患均要做肺功能检查。临床诊断COPD的标准是进行肺功能检测。本院对2011年上半年呼吸内科对COPD的诊治,应用肺功能检测法,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的呼吸内科在2011年上半年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患全部通过临床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120例病患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均在35~75岁,平均年龄为45.6岁。按照病重来分为如下几类:(1)有44例为轻度的肺气肿病患;(2)39例为中度的肺气肿病患;(3)37例为重度的肺气肿病患。
1.2 检测方法
应用肺功能仪对12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做常规的弥散功能、通气功能检测与支气管扩张。常规的通气功能主要:VC(肺活量)、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以及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全部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具体百分比表示出来。弥散功能通过一口气法进行测肺,检测CO的弥散量,结果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具体百分比表示。在进行常规肺功能的检测之后,病患经适量的气雾剂吸入定量的沙丁胺醇,体息30min,再重复进行肺功能检测。而在支气管扩张之后,用力呼气容积增加15%,而且≥250mlde,则为阳性。
1.3 诊断标准
以中华医学会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相关诊治指南委依据,但凡吸入定量的沙丁胺醇后,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50%的,则是气流受阻,病患的疾病程度可分4级。(1)Ⅰ级,为轻度,即用力呼气容积%≥70%;(2)Ⅱ级,为中度,即40%≤用力呼气容积%<70%;(3)Ⅲ级,为重度,即20%≤用力呼气容积%<60%;(4)Ⅳ级,为极重度,即用力呼气容积%<20%或用力呼气容积%<60%,并且伴有较为严重的呼吸衰竭。
2 结果
2010年上半月,我国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疑似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经过肺功能检测,120例病患中,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有72例,检出率为60%,31例为Ⅰ级,32例为Ⅱ级,24例为Ⅲ级,13例为Ⅳ级。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气流受限,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并且肺功能有不断下降的现象,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因此,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检出率以及治疗水平很重要。近年来,肺功能检测广泛用于鉴别诊断COPD上,例如在鉴别哮喘过程中,支气管扩张实验、昼夜肺功能的波动以及支气管试验等全都要进行测定1s用力呼气容积。肺功能检测是COPD的患病程度的一个重要分级指标,进而依据指标进行治疗。在COPD的临床过程中,只有存在不可逆的气流阻塞时方可确诊为COPD。通常气流受限,仅是以1s量以及1s率的降低来做最后明确,其中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是诊断COPD的重要敏感指标,一般会产生轻度的气流受限。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具体百分比,为中度和重度的气流受限的一项指标,其的变异性小,比较容易操作,可作为临床肺功能检测诊断COPD的一个基本项目。除此之外,肺功能检测具有重复性好的特点,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检测,所以,在诊断中,患者没有痛苦,普遍容易接受,值得在临床检测中推广使用。目前,我国临床上在应用肺功能检测来诊断COPD方面,情况不是很乐观,使用率并不高。这是由于其在临床上的漏诊率、误诊率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要提高临床上通过肺功能检测COPD的确诊率,还是要通过广泛应用,并在应用中及时发现不足之处,进而加以改正,方可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率,从而达到对COPD的早期诊治的目的,提高病患生存率以及降低病患病死率。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要注意不可滥用肺功能检测,这有可能会造成过度诊断。
[1] 漆波,余巍,罗明兴,等.二级甲等医院医生对COPD诊治指南知晓度调查[J].西部医学,2010(12).
[2] 王建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56例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6).
[3] 广圣芳,赵祥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清CRP与动脉血气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12).
[4] 柳明坤,刘婷,裴复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癌64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