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探析——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

2012-08-15熊志灵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学院人才

熊志灵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广西 桂林 541006)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以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为例

熊志灵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广西 桂林 541006)

师资队伍建设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学校可持续发展。通过师资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教师团队建设、教师激励机制建设等措施,有利于解决独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独立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体现着学校办学水平。近几年,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性质、办学环境、薪酬待遇等,对于高职称、高学历或其他优秀人才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造成了独立学院在人才引进工作中的被动局面,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整体规模依然相对较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师资匮乏现象。

独立学院在快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自身狠抓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的同时,如何根据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适应学院发展新形势,成为独立学院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漓江学院师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的现状

漓江学院师资主要由学院的专任教师和外聘教师(包括母体学校的委派教师和从其他高校、社会聘用的教师)两部分组成。在 “十一五”期间,学院共引进各类人才256人。截至2011年底,学院具有专任教师545人。其中,教授67人,占12.3%;副教授101人,占18.5%;讲师158人,占28.4%;助教219人,占40.2%。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42人,占教师总数的7.7%,具有硕士学历的234人,占教师总数的42.9%;外校毕业的教师330人,占60.6%,母体高校毕业215人,占39.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需进一步提升

“十一五”期间,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或以上学历的教师由占总数的19%上升到37.9%,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以及专业实践、实验设计、课程设计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随着学院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办学目标的明确,他们仍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部分教师仍存在着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的问题;部分教师尚未转换自身角色以适应学院 “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缺乏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重理论、轻实践。

2.人才引进、外聘教师的聘用存在着困难

“十一五”期间,学院办学定位是以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希望引进既有专业理论背景又有实际专业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现阶段学院所能提供的硬件、软件环境并不能满足这些人才的期望值。同时,由于独立学院的性质、办学环境、薪酬待遇等原因,学院对于高职称、高学历或其他优秀人才也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这就造成了学院在人才引进工作中的被动局面。而外聘教师大多来自母体学校以及桂林市其他高校,随着它们自身学校的发展和学科专业建设,他们大都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因而作为外聘教师来我院教学的机会相对减少,这给学院外聘教师的聘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学院专职专任教师队伍在学历、学缘、职称、年龄等方面结构不合理

从学历结构来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数量偏多,达到49.3%。从学缘来看,母体学校、本校毕业教师达到39.4%,外校毕业教师只有60.6%,学缘结构有待改善。从职称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偏少,只有8.6%,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较“十一五”期间有了较大提高,从5%提高到28.4%,但是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依然占有很大比率,达到40.2%。从年龄来看,青年教师的比例较大,30岁以下的占教师总数的39.2%。

二、加强学院师资建设举措

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的办学思路,根据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围绕学科与专业建设,继续遵循“精简高效,确保重点,引进急需,服务教学”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坚持“用事业凝聚人、用真情感动人、用待遇留住人”的策略建设师资队伍[1]。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与时俱进的科学人才观,把握新时期国际人才培养趋势,吸引、利用、整合国内外人才资源,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和举措,从而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构建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造就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迅速成长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真正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到事关学院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

(一)贯彻人才强院战略,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人才

学院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学院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资源的集聚力度,迅速提高整体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民办高校要做大做强,关键看专任青年教师的成长,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是学校未来竞争力的核心[2]。因此,学院启动了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计划,引进和稳定师资队伍,继续精心锻造、落实“中青年骨干教师、低职高聘教师”队伍,激励、培养优秀拔尖人才。

(二)实施创新团队计划,着力加强学科梯队建设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和研究[3]。以创新平台和重点发展学科建设为契机,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扶持学院重点发展学科的建设,培养和建设3~5个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学术思想活跃、发展态势良好的学术团队或教学团队,最终形成品牌、特色优势。鼓励团队协作,提倡集体攻关,增强梯队人才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进取心,形成群策群力、互勉共进、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积极探索人才组织新模式,建立和完善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学术或教学队伍的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内部管理和考核机制,使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团队和重点发展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推进“硕博工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以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为目标,鼓励教师通过在职、定向或委培等形式到国内外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以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学缘结构。鼓励教师出国(境)研修,加快我院师资整体水平的提高。充分利用学院投资方(上海双威国际教育集团)国际交流方面的资源,以竞争优选的方式选派或推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出国(境)攻读学位或进修深造,开拓教师的国际视野,提升学院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四)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扩展人才引进空间

完善有关人才引进工作的制度建设,确保人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确保学院事业和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学院根据人才引进政策、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既要大力补充教师队伍数量,更要注重引进的质量;既要大力引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特别是新增专业)急需的优秀人才,又要保证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教学急需的师资;同时也要考虑到特殊学科、专业的特点。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提高引进待遇,吸引有实力、有潜力、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健全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引进制度,建设一支符合学院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进一步深化师资管理制度改革,合理设置教师岗位

进一步深化学院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制度的建设和修订,激发二级系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它们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推行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聘任制度,科学合理地补充、确定、完善各学科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避免出现因人设岗的现象。遵循“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评聘合一、合理管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原则,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用人机制,做到职责明确,要求严格,公平公开,程序规范,使教师树立合同观念,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师职务聘任制度。

(六)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学院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

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制定以业绩为核心,由政治思想、知识素质、基本技能等要素构成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发挥考核对师资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探索有效的考核评价方式和指标,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加大学院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建立完善、合理、切合学院发展实际需要的薪酬体系。加强能力、业绩导向,切实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优才优酬的分配制度,从而有利于稳定师资队伍、吸引人才,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七)努力营造有利于师资队伍稳定和发展的环境氛围

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加大经费支持,进一步完善学院春游、秋游制度。以教师为本,树立依靠教师办好学院的意识,建立重视人才的风尚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处理好人才引进与人才稳定之间的关系。积极关注教职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努力改善教职工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到政策留人、制度留人和感情留人。

总之,只有结合学院实际,积极营造良好的重视人才的氛围,积极落实各项师资管理政策,才能创建人才辈出、成果显著、人际关系和谐的师资队伍,才能实现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1] 侍可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25.

[2] 王水泉.关于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198.

[3] 李国强.试论独立学院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82.

G648.7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5935(2012)02-0077-03

2012-03-31

熊志灵(1983-),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教务与科研管理处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高校教务管理和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责任编辑] 梁敬升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学院人才
人才云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