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的临床应用

2012-08-15陈丽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期
关键词:肝素无菌套管

陈丽琴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和恐惧,同时也能减轻患儿家长因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应用于临床。

我院自从2010年开始广泛应用小儿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我院儿科引进静脉留置针技术的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0例患儿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患儿,男50例,女50例;年龄出生后10 min~8岁。其中生后10 min至生后7 d内患儿18例,一次穿刺成功16例,成功率约为89%;生后7 d~3个月内患儿22例,一次穿刺成功20例,成功率约为90%;3个月至3岁以内患儿20例,一次穿刺成功18例,成功率90%;3岁以上患儿40例,一次穿刺成功38例,成功率95%。

1.2 材料 静脉留置针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密闭式静

脉留置针,型号多为22~24 gY型.

2 穿刺部位、方法及护理

2.1 穿刺部位和血管选取 选取患儿静脉进行穿刺,血管粗直,富有弹性。临床操作中较多选择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在选择静脉时要注意与动脉的鉴别,静脉触摸无搏动,患儿哭闹时血管充血明显,颜色呈蓝色,而动脉触摸有搏动,哭闹时血管无明显扩张,颜色为淡红色。

2.2 穿刺 穿刺前对穿刺部位血管进行仔细评估,确定要穿刺的血管后,常规剃除毛发消毒,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拇指与食指握住套管针回血胶两侧,稳定穿刺手势,以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5°~10°再进针0.2 cm,左手将针芯退出约0.5 cm,再以针芯为支撑,右手顺穿刺血管方向缓慢推进塑料外管至完全进入静脉内。按住针柄,抽出针芯,松开止血带,证实输液通畅后连接肝素帽。覆盖透明敷贴。记录置管日期,时间与穿刺者姓名。打开调速器调节流速[1]。

2.3 封管 封管方法直接关系到留置时间的长短。输液结束时,关闭输液调节器,分离针头与肝素帽,消毒肝素帽,用注射器抽取封管液5 ml,直接将注射器刺入肝素帽内,先缓慢静脉推注3 ml封管液,然后边推余液边退针头至拔针。推注速度宜慢,以减少对血管的冲击力,同时使管腔内充满封管液。将留置针处的夹子夹到最低。间隔12 h以上重复封管1次。封管液的选择及浓度为50Uml的肝素盐水[2](用1支肝素加入0.9%NS250 ml配制)。

2.4 固定 静脉留置针的固定须牢靠。穿刺成功后先用无菌输液贴敷盖针眼,再用透明胶贴固定留置针。在肝素帽下面加垫少许无菌棉球,用4~6条普通胶布固定针翼及肝素帽。防止反折。加强对陪护家长的宣传教育,避免因患儿触抓或肢体过度活动使导管脱落。定时更换透明敷贴和穿刺部位,如透明敷贴出现破损、脱落,应立即更换,或视透明敷贴的污染情况(内有渗液、渗血、空气等情况)随时更换;输液过程中,护士应加强巡视,控制好输液速度,观察留置针部位皮肤情况,如发现局部有红肿或硬结,应停止输液,立即拔掉套管针,用50%硫酸镁湿敷炎症局部。若液体滴入不畅,勿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栓塞发生;静脉推注药液时避免用力过猛,使血管内局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如半堵塞,应先抽出血栓,再接输液装置;如已阻塞,应拔出套管针另行穿刺,应用药物浓度高,刺激性强的液体时,可缩短留置时间。输液完毕,及时、正确正压封管,保证足够的肝素用量,以确保12~24 h再通管使用。再次输液时,也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5 留置时间及置管期护理 卫生技术部门及厂家主张留置时间不超过3~5 d。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只要不发生堵管和渗漏,每天对穿刺部位周围皮肤用碘伏或碘酊、乙醇消毒1次,并盖以透明贴,尽量避免静脉炎的发生,留置时间5~7 d,基本完成1个治疗周期的静脉给药任务[3]。当第一次封管之后再次输液时,要先检查确认留置套管内无血凝块阻塞,然后用2%碘酊和75%乙醇肝素帽上的穿刺点,待干后插入头皮针即可。

2.6 拔针方法 拔针时,应遵循损伤小、痛苦少的原则,使套管针纵轴与穿刺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时,再快速将其拔出体外,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静脉穿孔处至不出血为止。同时向患儿家属告知拔针后24 h内要保持穿刺部位局部干燥,如果条件允许,1~2 d内每天消毒穿刺点2次。静脉留置针存在的问题:一:穿刺失败。其主要原因为:①选择的血管太细或弯曲,导致送套管时穿破血管。②穿刺前未松动外套管,拔出钢针时将外套管一起带出。③见到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此时外套管仍然在血管外,此时拔出钢针送外套管,外套管在血管外卷曲而不能进入血管,导致失败。④见到回血后进针过深刺破血管。⑤套管脱落:由于出汗及油脂分泌过多,使用透明敷贴失去黏性,患儿活动脱落;或者患儿哭闹时看护不当,被其抓脱,以上2种情况以4个月至1岁患儿居多,且多见于头皮静脉置管。由于患儿动作频繁,逐渐脱落,以四肢静脉置管时出现较多。二:套管堵塞:原因为:①患儿本身血液处于浓缩或高凝状态,如流脑或中毒性菌痢患儿。②因担心推入肝素过多对患儿不利导致肝素封管液注入量不足,回血堵塞套管。③封管方法不够准确,不能保证导管内充满封管液,回血阻塞套管。局部渗漏肿胀:均在使用留置针3 d后出现局部渗漏肿胀,患儿多有注射局部疼痛,伴输液速度减慢。主要与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以及某些药物造成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套管部分脱落有关。静脉炎表现在沿患儿静脉方向出现发红,肿胀、疼痛、发热。其原因与药物、导管的刺激,无菌操作不严格,反复穿刺,液体的温度等许多因素有关。护理措施应选择较粗直、弹性好、卧位不易受压的血管,如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枕后静脉及靠近静脉瓣和有疤痕的静脉。由于静脉炎的发生率下肢明显高于上肢,故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尤其是头皮留置针更应严格消毒,做到三足够:即足够的消毒时间、消毒剂和消毒范围。以避免感染发生。

3 小结

穿刺前对穿刺部位血管进行仔细评估,只要穿刺技术过硬,操作娴熟,穿刺一次成功率能达到93%以上。实施时按操作规范进行固定、封管,对穿刺部位定期检查、消毒,可以使留置时间达到5 d左右,基本能完成1个治疗周期的静脉输液任务,减少、减轻患儿因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实践证明,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一项值得提倡推广的技术。

[1]盛亚梅.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5,19(50):560.

[2]谢少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临床研究近况.现代护理,2003,9(9):672.

[3]雷菊华.头皮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99.

猜你喜欢

肝素无菌套管
损伤套管引起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异常分布特征分析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