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脱位53例
2012-08-15刘俊阳吕佳音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
张 卓 刘俊阳 吕佳音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3)
颈椎骨折脱位53例
张 卓 刘俊阳 吕佳音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 130033)
颈椎骨折;脱位;牵引;手术治疗
颈椎骨折脱位是颈部损伤之一,多由外在暴力引起。常常破坏椎体的连续性,导致椎管容积明显减少,使脊髓受压或损伤时产生的牵张伤直接导致严重的脊髓损伤,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而对于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现仍尚存争议,尤其是对于早期治疗、复位方式、手术时机的把握国内外存在很大争议。早期解除压迫,给予脊髓恢复的机会是脊柱外科医生共同的愿望。但早期手术风险大,尤其是颈椎脱位患者,因脊髓受压、脊髓水肿,常常导致患者早期出现呼吸肌无力、窦性心动过缓(甚至窦性停搏)、高热、离子紊乱等,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比较早期手术(72 h内)与晚期手术(72 h后)对术前、术后6个月Frankel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分析早期手术的时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脊柱外科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3名颈椎脱位患者,年龄21~71岁,平均47.9岁。外伤种类:车祸伤35例,高处坠落伤18例。采用Frankel分级:A级16例,B级20例,C级15例,D级2例,E级0例。16例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MRI、CT等检查,确定颈椎损伤节段,颈3~4者2例,颈4~5者20例,颈5~6者21例,颈6~7者10例。
1.2 治疗方式
1.2.1 早期处理 ①氧气吸入:面罩吸氧,浓度维持在40%;保持 PaO2100 mmHg,PaCO2<45 mmHg,当 PaO2与 PaCO2<0.75时行气管插管。②纠正休克,维持血压>90/60 mmHg,防止加重神经损害。③激素治疗,伤后3~8 h内的患者给予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30 mg/kg);超过这一时限的,给予小剂量甲强龙治疗(100 mg/d)。
1.2.2 牵引复位治疗 ①床旁牵引复位:当患者未明确损伤节段、损伤性质之前,给予牵引治疗的同时明确诊断;同时,对于患者存在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无法完成早期手术治疗时;也可给予牵引治疗,尝试复位。推荐的牵引重量为起始重量5 kg,从C0/1开始到损伤节段,每节段增加2 kg。牵引过程中,定期复查颈椎侧位片,视复位情况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②麻醉状态下牵引复位:对于神经功能存在部分保留,无明确早期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此方法。具体方式:屈曲30°位置牵引,起始牵引物质量为5 kg,间隔5 min增加2.5 kg,每次增加重量后在X线透视下观察有无过度牵引,并用电生理仪监测脊髓传导功能有无损害。
1.2.3 手术治疗 53例患者中50例行手术治疗,3例未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距伤后,6 h~30 d,其中伤后3 d内25例,伤后超过3 d行手术治疗25例。对于已牵引复位的患者采用单纯前路手术27例;椎体骨折块较小或无骨折者,采用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5例;椎体骨折严重,无法保留椎体者,采用椎体次全切12例;对于未行牵引治疗,及牵引复位失效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23例,为后路切开复位,前路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或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
1.2.4 术后处理 常规应用抗生素、脱水剂及神经营养剂,同时调节离子稳定。术后24 h,不完全性截瘫病人可在颈托保护下起床活动,完全性截瘫病人可靠定时翻身以预防并发症,依靠呼吸机的患者在呼吸内科指导下逐步脱机。
1.3 术后随访 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包括脊髓损伤程度评价、并发症、常规X线摄片检查植骨融合情况、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有无再丢失、内植物位置及有无松动、折断。脊髓损伤程度的判断采用Frankel分级及ADL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秩和检验。
2 结果
早期组及晚期组术后6个月,ADL评分(23.40±3.848,12.14±3.037)均提高,且早期组优于晚期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期组术前 Frankel A、B、C、D、E 级分别为 5、11、8、1、0 例,术后分别为 3、2、6、11、3 例;晚期组术前 Frankel分级A、B、C、D、E 级分别为 3、2、6、11、3 例,术后分别为 6、4、8、6、1例,早期组Frankel评分改善优于晚期组。3例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床旁牵引复位者21例,未复位者23例,麻醉后牵引下复位7例,成功6例,未复位者1例。对牵引未复位者及未行牵引直接手术的23例患者,颈3~4损伤2例,牵引均未完全复位;颈4~5损伤19例,牵引复位13例(68.4%);颈 5~6损伤20例,牵引复位 12例(60.0%);颈6~7损伤10例,牵引复位2例(20.0%)。
3 讨论
颈椎骨折脱位患常伴随脊髓损伤,尤其是损伤节段高,损伤严重的患者常影响呼吸肌功能,并且颈椎骨折往往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或严重损伤。所以,早期处理、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及早期控制脊髓水肿十分关键;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复位治疗,解除压迫。
治疗下颈椎损伤时,应遵循处理其他脊柱部位损伤时的一般原则,即复位、减压、稳定和保护健康节段。复位和减压可以通过手术复位和牵引复位来获得。牵引方式:①床旁牵引:床旁牵引为伴有复合伤、需要使用呼吸机等不宜搬动的危急重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牵引12~18 h加手法复位仍不能复位,视为颈椎脱位不能闭合复位。床旁牵引复位的缺点为,病人痛苦、恐惧,复位时间长,重量大,复位成功率低23%〔2〕。即使不能复位,颅骨牵引也可以帮助恢复颈椎的排列,维持脊柱的相对稳定性,有益于手术前的准备及其他损伤的治疗,以等待手术时机。牵引完全复位后手术,可减小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②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绝大部分骨折脱位可经此方法得到复位,复位后行单纯前路手术,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患者创伤更小,花费更低。麻醉下牵引存在明显优势,对于无明确麻醉禁忌证的患者,建议使用上述复位,即给予患者早期复位、早期减压的机会,又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但麻醉下牵引存在其风险,首先,牵引过程中,患者处于全麻状态,无任何肌肉的保护,易造成脊髓的二次损伤;其次,牵引过程中,易造成颈部血管损伤。全麻牵引患者不存在严重的麻醉禁忌证,X线透视监测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最关键点是还要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操作。这在一般医院难以实现。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于脊髓完全损伤或无损伤者可以考虑延迟复位。但脊髓完全损伤难以确诊,尤其是脊髓休克的存在,对于判断早期脊髓损伤程度带来很大困难。Kristian等〔3〕认为,在脊髓休克期确定完全性脊髓损伤是不可能的。对于不完全损伤,通常认为3~8 h内得到有效的减压治疗及激素冲击治疗,对于恢复患者脊髓功能有极大的帮助。但实际工作中,这一标准很难实现。目前许多学者主张早期手术,可以改善颈脊髓的神经功能、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等〔4〕。颈脊髓不完全损伤的患者应力争在24 h内手术,完全损伤的患者也应力争在72 h内手术治疗〔5〕。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在牵引过程中放弃治疗。主要原因为患者损伤严重、损伤节段位置高,患者入院后迅速出现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在牵引过程中出现自主呼吸消失、心脏停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一般状态不断恶化,丧失手术机会,家属放弃治疗。
对于颈椎脱位手术方式的选择,首先要依据复位情况:①已复位的骨折,需要评估神经组织有无来自前方的致压,这需要结合MRI或者CT检查。当成功复位后,存在前方致压,前路手术是必须进行的;同时考虑致压因素与不稳因素,决定手术的节段问题;判断后部结构情况、有无后方结构断裂,考虑行补充手术。②对于难以闭合复位的不稳定性移位损伤(如伴有起双侧小关节脱位及绞锁的脱位),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是十分必要的,既可恢复颈椎结构序列与稳定性,又可去除前方压迫,为患者早期康复创造条件。但前后联合入路的手术顺序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王新伟等〔6〕认为手术应为前-后-前顺序,即先行前路手术切除椎间盘或椎体减压,然后经后路复位固定,再行前路植骨内固定,避免后路复位后前面椎间盘突出压迫颈髓,导致医源性瘫痪加重。赵浩宁等〔7〕认为合并椎间盘突出且双侧小关节有骨折者应先行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再行后路固定术。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下颈椎小关节绞锁脱位,脊髓压迫主要来自脱位,因此,首先后路手术复位消除压迫脊髓的主要原因,即使前方椎间盘突出相对增大,但相对于复位前,椎管已显著增宽,不会造成医源性症状加重。本研究中,未得到复位患者,全部采用后路复位、前路固定的方式,这种方式优点在于复位确实,复位的过程对于脊髓的损伤小,前路固定确实,同时解决破损的间盘及椎体的骨折;但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
总之,对于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早期综合治疗十分必要,尤其是在全身状况允许的条件下,早期复位、尽早解除压迫,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减轻家庭护理负担,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的可能性。
1 Fehlings MG,Penin RG.The timing of sur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cent clinical evidence〔J〕.Spine,2006;31(Suppl 11):S28-35.
2 Rorabeck C,Rock M.Unilateral facet dislocation of the cervical spine:an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in 26 patients〔J〕.Spine,1987;12(1):23-7.
3 Kristian TK,Hanjen ST,Fracture.In:Davis J,ed.Clinical Surgery〔M〕.Toronto CV Mosby,1987:2993.
4 Mirzas K,Krengal WF,Chapman JR,et al.Early versus delayed surgery for acute cervical spinal injury〔J〕.Clin Orthop,1999;359(1):104-14.
5 Sekho N.Epidemiology,demographics,and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J〕.Spine,2001;24(1):2-12.
6 王新伟,袁 文,陈德玉,等.复杂性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方案选择〔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9):577-9.
7 赵浩宁,陈 军,王自立,等.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3):290.
〔2012-01-10收稿 2012-01-20修回〕
(编辑 徐 杰)
R683
A
1005-9202(2012)17-3758-02;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7.067
吕佳音(1977-),男,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骨关节镜疾病的诊治及研究。
张 卓(1987-),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骨关节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