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

2012-08-15蔡金娥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胆酸胆汁酸淤积

蔡金娥

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临床观察

蔡金娥

目的 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诊断符合新生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18例早产儿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3例,好转1例,无效1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是安全有效的,临床值得推广。

熊去氧胆酸;胃肠外营养;早产儿;胆汁淤积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的开展并用于临床使许多胃肠功能衰竭的患者得以存活,随着PN技术的逐渐提高挽救了无数危重患者,尤其是早产儿的生命,但在临床工作中PN临床相关并发症亦渐引起关注,特别是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arenteral nutrition 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是新生儿及儿童长期 PN的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目前具体病因不清,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胆汁酸分泌受抑制,胆管内胆汁流速降低和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细菌内毒素,炎性细胞因子等在发病中亦起相应作用。发病率达21.4%~66.6%[2],部分重症患者甚至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而致死。临床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胆汁酸升高。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是目前发现治疗PNAC最有效药物之一,主要通过钙途径和蛋白激酶C途径促进胆汁排出,改善胆汁的肠肝循环,调整脂质代谢,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并能改善其他导致胆汁淤积的因素,防止肝脏组织学病理改变。现就UDCA治疗PNAC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方法 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间出生的早产儿,PN 1周以上。共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胎龄均在28~35周,28~32周10例,32~35周8例。出生体质量910~2500 g。原发病分别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4例。

1.2 PNAC纳入标准[3]出现明显黄疸或排白陶土粪便;直接胆红素>34.2 μmol/L;或直胆占总胆15%以上,总胆汁酸>20 μmol/L;排除先天性肝胆疾病及肝炎综合征。PN均予外周静脉输注,输注营养液配方均按(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标准配置[4],每天监测血糖,电解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三酰甘油等。

1.3 方法 营养液成分包括脂肪乳剂,结晶氨基酸溶液,葡萄糖液,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电解质。所有患儿均用微量泵经外周静脉均匀输入,输入时间为24 h均匀输入,对诊断符合标准的18例患儿病情允许情况下尽快开始胃肠内喂养,逐渐停用PN,控制感染,并加用UDCA,10 mg/(kg·d),2次/ d,口服或鼻饲。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 1个月内总胆红素≤255 μmol/L和(或)直接胆红素<=34.2 μmol/L[5]。

2.2 转归 治愈13例,好转3例,无效1例,放弃治疗1例。3~6个月随访治愈16例,病情加重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

3 讨论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一些危重新生儿由于种种原因而长期不能经胃肠道喂养,必然导致必须氨基酸,脂肪酸,电解质,微量元素等的缺乏。长期低热量不但可影响原发病治疗,而且可导致重要器官发育,所以必须进行胃肠道外营养,但长期胃肠道外营养可能发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其发病原因及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胆汁酸分泌受抑制,胆管内胆汁流速降低和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细菌内毒素,炎性细胞因子等在发病中亦起相应作用。其中早产儿肝胆系统发育不成熟,禁食时间过长,肠道等感染,高能量摄入,缺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是高危因素,目前治疗主要是尽快开始胃肠内喂养,逐渐停用胃肠外营养,但对于低出生体重儿,甚至极低出生体重儿,停用胃肠外营养可能导致宫外发育迟缓,延长住院时间,增加院内感染机会,目前研究认为熊去氧胆酸是治疗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最有效药物之一,作为一种溶解胆固醇类胆结石的常用药,主要通过钙途径和蛋白激酶C途径促进胆汁及胆酸分泌,排出,同时导致胆汁的成分变化,改善胆汁的肠肝循环,调整脂质代谢,从而降低胆红素水平,并能改善其他导致胆汁淤积的因素,防止肝脏组织学病理改变。毒性及副作用均小,一般不引起腹泻,偶见便秘,过敏性皮疹,头痛头晕,胰腺炎,心动过速等,停药后即可恢复[6],故虽然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发病率在早产儿中发病率仍较高,但若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预后仍会明显改善,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1] 乔立新,郑意楠,钱钻好,等.长期肠外营养与胆汁淤积症相关因素临床分析.中华儿科杂志,2008,15(1):36.

[2] 高恒淼,樊寻梅.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中华儿科杂志,2001,39(8):50.

[3] Hwang S,shuman R,Approach to Neonatal cholestasis.semin liver Dis,2002,18(4):281-286.

[4] 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儿科杂志,2006,44(9):711-714.

[25]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7.

[6] 梁慧芬.中国药品手册年刊.第11版.美迪医讯亚太有限公司,2007/2008:1109.

223600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胆酸胆汁酸淤积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在鉴别胆道闭锁和胆汁淤积的诊断价值
胆南星中胆酸类成分含量测定及发酵前后含量比较△
基于胆汁酸代谢网络分析绞股蓝总皂苷降脂作用的机制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中IL-18及TNF-α的改变及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