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的临床回顾分析

2012-08-15严小光朱彦瑄冯亚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7期
关键词:阿奇霉素支原体

严小光 朱彦瑄 冯亚青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增加或流行的趋势,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程长、临床表现多样,部分病例有多器官系统受累,病情较重,部分病例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易于误诊、漏诊,故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现将我科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36例,其中男74例,女62例;年龄~3岁9例,~8岁54例,~14岁73例。四季均有发病,冬春季节居多。全部病例血清特异性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均为阳性,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1]。

1.2 临床表现 136例均有发热,多为弛张热及不规则热,热程2~14 d,平均8.6 d。全部患儿均有咳嗽,其中干咳67例(50%),痰咳54例(39.71%),14例(10.29%)伴有喘息。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76例(49.26%),呼吸音减低22例(16.18%),可闻及干湿性啰音38例(27.94%)。胸部X线检查均有改变,节段性肺炎表现29例(21.32%),支气管肺炎表现36例(26.47%),间质性肺炎改变71例(52.20%)。

1.3 肺外表现

1.3.1 心血管系统 共10例受累,胸闷、心悸、乏力8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3例,非特异性ST-T改变2例,心肌酶(CK-MB)增高6例,在控制肺部炎症同时予营养心肌治疗,出院时临床症状消失,心肌酶及心电图正常。

1.3.2 泌尿系统 共8例受累,血尿3例,蛋白尿5例,肾功能均未见异常,肾脏受累为一过性,血尿、蛋白尿多数一周内恢复,无迁延不愈病例。

1.3.3 神经系统 共6例受累,均表现有头痛、呕吐、嗜睡,其中1例以上述表现为首发症状,其中1例发生抽搐,脑脊液检查均符合无菌性脑膜表现,3例脑电图轻至中度异常,头颅CT均未见异常。予降颅压、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支持治疗,所有病例均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脑电图异常者于门诊随访1个月内恢复正常。

1.3.4 消化系统 共13例受累,恶心、呕吐、腹痛等非特异性表现10例,谷丙转氨酶增高4例,予阿拓莫兰保肝治疗,血尿淀粉酶增高2例,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出院时复查谷丙转氨酶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

1.3.5 血液系统 4例受累,血小板减少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抗感染同时予鲨肝醇、氨肽素口服,出院时复查血常规正常。

1.3.6 皮肤黏膜 5例受累,表现为一过性皮疹,荨麻疹2例,红色斑丘疹3例,经治疗后皮疹全部消退。

1.4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给予红霉素20 mg/(kg·d)静脉滴注1~2周,或阿奇霉素针10 mg/(kg·d),5 d一疗程,停药2~3 d后可行第2疗程治疗,静脉用药1~2疗程,并辅以退热、止咳化痰、雾化吸入等对症支持治疗,合并有肺外病变者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后出院,继用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口服,总疗程4周,门诊随访。

2 结果

13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有32例(23.53%)发生肺外器官受累,其中心血管 10例(7.35%)、泌尿系统 8例(5.88%)、神经系统 6例(4.41%)、消化系统 13例(9.56%)、血液系统4例(2.94%)、皮肤黏膜5例(3.68%),2个以上肺外器官受累的5例(3.68%)。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所有患儿在临床症状好转,实验室复查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出院,平均住院日12 d,于门诊随访,全部病例均痊愈,肺外并发症完全恢复。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有增高趋势,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及非典型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有报道称肺炎支原体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30%。因此,肺炎支原体肺炎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对该病认识的逐步加深,肺炎支原体肺炎所引起肺外并发症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的占23.53%,国内有报道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器官受累可高达50%[2]。对于肺外并发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无统一认识,可能的机制有:①直接侵害:少数患儿血液、脑脊液或胸水中分离出肺炎支原体或检测到肺炎支原体的DNA,但迄今尚未在肺外器官中分离出支原体[3]。②免疫反应(包括自身抗体的产生和细胞因子的作用):肺炎支原体顶端结构分泌的粘附蛋白与人CD4淋巴细胞Ⅱ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淋巴细胞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并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肺外其他器官病变。另有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时,外周血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增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白介素-4(IL-4)、IL-6、IL-13、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增高,IL-2、IL-10 浓度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紊乱导致肺内炎症加重并出现肺外各系统的损害。③支原体血症:有学者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肺炎支原体,提示支原体感染可引发肺炎支原体血症,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各系统器官的病变[4]。本组病例显示肺外器官受累为32例(23.53%),主要损害心血管、泌尿、神经、消化、血液、皮肤黏膜多个系统,部分病例同时多个肺外器官受累。

由于肺炎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它对青霉素和其他作用于细胞壁结构的抗生素均不敏感。研究表明,大环内酯类药物可直接抑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释放活性氧(活性氧可引起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也可抑制IL-6和IL-8的产生,故使用该类药物既可杀菌又可抑制肺部炎症反应[5],成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136例患儿经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所有病例痊愈,肺外并发症亦完全恢复。

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表现多种多样,可以使病情复杂化,部分患儿肺部症状并不明显,而以肺外症状表现为主,尚有部分患儿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故临床上所遇病情迁延不愈,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不能以细菌、病毒感染解释的病例,应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多系统损害可能,及早行病原学检查,尽早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1.

[2]张晓波,王立波,张灵恩,等.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脏器受累56例临床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3,21(6):344-346.

[3]Feigin.RD.Pediatric infection diseases.1th ed.Philadephia:WB.Saunders Company,1987:1980.

[4]万莉雅.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8,8(23):570.

[5]何志义,冉丕鑫,钟南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慢性肺炎症性疾病中的抗炎症作用.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4,24(6):353-355.

猜你喜欢

阿奇霉素支原体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阿奇,出发
D-柠檬烯对衣霉素诱导的胰腺MIN6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
核糖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