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哮喘防治常见误区
2012-08-15
中国全科医学 2012年18期
影响我国哮喘防治的常见误区有以下5方面。
1 防治目标定位不正确
患者和家属希望“根治”哮喘、部分医师认为哮喘“没法治”的观念都不正确。哮喘最佳控制 (GOAL)研究结果显示,现有药物治疗可使80%的哮喘获得完全或良好控制;全球哮喘防治创议 (GINA)对哮喘的定义是可防可治的。
2 未重视抑制气道炎症的药物的应用
不少患者未把吸入糖皮质激素 (ICS)作为基础和一线药物,抗炎治疗常不充分 (包括药物选择不当、剂量不足和疗程过短),甚至不少患者 (尤其年轻女性)和家属因担心激素的副作用而不愿使用ICS。
3 忽视了患者的依从性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是患者自行用药,因此,依从性是决定疗效好坏的关键。改善依从性对预后的影响远远大于改变某种特定治疗。
4 滥用抗生素
临床上,常把诱发、加重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误认为细菌感染,把嗜酸粒细胞增多引起的黄色黏痰误认为是化脓性细菌感染,把哮喘急性发作时的胸片表现异常误认为“肺部感染”。企图用抗生素预防哮喘发作的观念是错误的。
5 未重视环境中致喘因素的查找和避免
哮喘的发生和发作与外界环境中的致喘因子密切相关,积极查找与哮喘发作有关的致敏原和其他致喘因子,对于本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部分致喘因子明确的患者,只要能有效避免再接触,就可以收到“不药而愈”的理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