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白痢病的综合诊治
2012-08-15韩立华孙惠玲马常熙
韩立华,孙惠玲,马常熙
(1.吉林省蛟河市新站镇畜牧兽医站,132506;2.蛟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2500)
犊牛白痢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初生犊牛以肠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流行上有群发性的特点。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脱水和较为重剧的全身症状,7~10日龄犊牛多发。本病因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而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共诊疗本病217例,治愈206例、治愈率达94.9%。现总结如下:
1 流行病学
病原性大肠杆菌存在于成牛肠道或发病犊牛的肠道及各组织器官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多见于初生犊牛,尤以7~10日龄最为常发,多见于冬春及阴雨连绵季节,呈地方流行或散发。凡能引起犊牛抵抗力下降的各项因素都可引起本病的发生,如:母牛在分娩前后营养不足,胎儿发育不良;饲养管理失误,犊牛未吃初乳或初乳质量低劣;外界不良因素的作用:圈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奶汁变质、气候骤变、脐带消毒不良、舔食污物等,都可诱发本病。
由于新生犊牛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机能不健全,消化液分泌不足,消化酶的活力弱以及胃肠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在上述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容易发生消化障碍或胃肠道感染,导致本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2.1 轻症:主要以消化障碍为主证。即:患牛排便次数增加,开始时排出黏稠样稀便,腹泻物呈淡黄色、灰黄色,或呈粥状或水样稀便,气味不大或有轻微的酸臭气味;排便时有轻微的腹痛,患犊精神、心率、呼吸等均无影响,食欲减退,胃肠音活泼,体温一般正常。
2.2 重症:以脱水和出现全身症状为主证。患犊剧烈腹泻,粪稀薄如水,色黄白或灰色如水泥样,混有少量黏液和乳凝块,或呈粥状喷射,混有血液及肠黏膜,或带有气泡。排便时呻吟,弓腰缩腹,肛门红肿,里急后重。粪便有刺鼻的腥臭、腐败气味,股部、肛门周围、尾毛等处染有稀粪。有时发生轻度瘤胃臌胀,触压有晃水音响。患犊精神沉郁、喜卧懒动,食欲减少乃至废绝、饮水增加,病初体温升高,39.7~40.6℃;心率弱而急速,瘤胃音消失,鼻镜干燥发红,眼结膜潮红或树状充血;病程长的可出现呼吸加快、浅表,关节肿胀等肺炎和关节炎症状。后期则行走如醉酒、摇晃,卧地不起,四梢发凉、肛门哆开,体温降低,反应迟钝,眼窝塌陷,病死率达100%。
3 综合治疗
3.1 食饵疗法:对有食欲或食欲恢复的犊牛实施饥饿治疗,即:禁食乳8~10小时,给予口服补液盐(ORS)溶液,自饮或灌服。发病期间减少吮乳次数(或食奶量),恢复期逐渐增加哺乳量直至完全康复。
3.2 西药治疗
3.2.1 抗菌消炎:氟苯尼考注射液(10ml:1g)5-10m l、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10ml:0.2g)3-5m l(可静点)分别注射;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磺胺甲噁唑400mg、甲氧苄啶80mg)20-25mg/kg体重,硫酸链霉素粉针1-3g、乙酰甲喹0.3 g/kg体重,共末混匀温水灌服,每日2次;对伴有瘤胃臌胀的,可酌加鱼石脂10-20 g。
3.2.2 全身疗法: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250 ml,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林格尔注射液500~100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3 mg,2.5%维生素B1注射液5~10ml,10%维生素C注射液5~10ml,能量合剂注射液10~20ml,强心安钠注射液10~20ml,如有便血可用止血敏注射液5~10ml或葡萄糖酸钙注射液30~60 ml,分别溶解,一次缓慢静滴,1日1次。
3.3 中药治疗
3.3.1 犊牛止痢散(50g/袋):苍术、白头翁、石榴皮、神曲、陈皮等。功能:消食导滞、健脾止泻,每次25 g,温水冲服,每日2次,适用于轻型病例。
克痢散(50g/袋):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黄芩、甘草等,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治痢,每次25~50 g,温开水冲调投服,一日2次,适用于重症病例。上述两中成药均可加3.2.1中口服西药,一起投服。
3.3.2 板蓝根注射液(10ml相当于原生药10 g),清热燥湿、抗菌消炎,10~20ml肌注或静点,每日1~2次;对重症病例用博落回注射液(江西人为峰药业有限公司,5ml:25mg),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等,2~5ml肌注或静点,每日1次。
4 典型病例
2012年3月中旬,新站镇六家子村孟某等3户养殖户中8头(4~17日龄)犊牛发病,临床检查:有5头犊牛症状较轻,腹泻,表现为粪便呈黄色、粥样,无异样气味;有的混有乳凝块,粘附在肛门、会阴、尾根部;犊牛精神很活泼,食欲稍减;听诊:心音、肺音尚可,肠音高朗;体温38.5~39.1℃;另3头犊牛全身症状明显,表现为精神不振、呆立或喜卧,不愿行走、饮食废绝、结膜潮红,鼻镜干燥,听诊:心动加快、肺音粗厉、胃肠音消失;粪便稀溏如水,呈白色或灰白色如水泥样,内混有黏液(有1例粘有血液);肛门红肿、粪便腥臭刺鼻;体温39.8-40.3℃,初诊为犊牛白痢。治疗:对前5例轻型病例采用3.1、3.2.1、3.3疗法,用药3天而愈;对病重的3头犊牛应用3.1、3.2、3.3药方综合治疗,3~5天后陆续恢复健康。
5 治疗体会
5.1 加强孕牛和犊牛的饲养管理,因母牛体质好坏可直接影响犊牛体况和泌乳乳质,故要给予充足、平衡的全价营养物质;保持牛舍干燥和清洁卫生,尽量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维护机体健康;母牛围产期定时用0.1%高锰酸钾液擦洗乳房,保持乳房清洁。犊牛初生后应尽早哺足初乳,做好接产、人工辅助哺乳、脐带消毒及弱胎的护理和免疫、驱虫工作。坚持环境及用具的日常清洗消毒,防止犊牛受潮和寒风侵袭、饮用脏水等,犊牛要适当运动、增加日照提高抗病力,并防止各种应激反应出现,对病犊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5.2 食饵疗法:即饮食疗法,也就是治疗性饲养(其中也包括饥饿疗法)。在本病中采用此法,是防止患犊胃肠内容物继续增加、减少因饮食而造成胃肠负担过重、缓解胃肠道的刺激作用,对促进其消化与吸收机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5.3 及时补充体液,调节酸碱平衡是治疗该病的关键,补液要抓住早和足两个环节,即早补液、补足液。对病情轻的犊牛采用经口补液的方法,而重型病例则采用口服和静脉补液同时进行。并根据中兽医辨证施治的特点,选用相应的中成药与中药水针剂,对病情的恢复起到了满意效果。
5.4 重视恢复期患犊的护理,除继续采用食饵疗法外,可采用酵母片(20 g/次)、乳酸菌素(0.4 g/kg)等调节消化、调理胃肠道微生态平衡制剂,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在发病季节或流行地区,对新生犊牛可用透皮剂杀痢王(利福平液)10~20 ml于腹部无毛处涂擦,隔两日1次,连用2~3次;或口服仔痢腹泻停(硫酸新霉素:甲溴东莨菪碱溶液)5~10ml,隔日 1次,连用 3~4次,对脐部用3%碘酊棉涂擦,一日2次,直至脐带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