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作物种业发展成效显著

2012-08-15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种业导刊 2012年12期
关键词:种业农作物种子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我国是农业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十六大”以来,种业市场化、法治化深入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步伐加快,成效十分显著。

1 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升

建成相对完整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长期保存种质资源41万份,每年分发1.5万份以上,为科研育种提供丰富的基础材料。启动实施转基因新品种培育、行业科技和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等专项,建设品种改良(分)中心122个,育种理论和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超级稻、抗虫棉、矮败小麦和杂交油菜等品种选育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十年来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1.4万个,生产主推品种更新2~3次,郑单958等一批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良种在农业科技贡献率中的比重由十年前36%提高到43%,良种覆盖率达96%。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长足发展,截至2012年6月累计受理新品种保护申请9586件、授权3865件,目前年度受理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二。

2 良种供应能力明显提高

国家加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度,通过种子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在粮食主产区和西北、西南等制种优势区建设良种繁育基地700多个,商品种子生产能力由十年前50亿kg提高到80亿kg,商品种子供应率由40%提高到65%以上,全部经过精选加工、标牌销售。种子市场供需平衡有余,杂交水稻和玉米种子质量合格率均达95%以上,比十年前提高5%~6%。每年国家储备救灾备荒种子5000万kg,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湖南、广东、浙江等省建立省级种子储备制度,在抗灾减灾和用种调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种子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种子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一批民营、股份制企业迅速发展。目前,全国持证企业6900多家,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由十年前20多家发展到91家,销售额累计200多亿元,9家企业成功上市。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前50家企业市场占有率由十年前的10%提高到30%以上。前10家企业销售额累计90亿元,育种投入明显增加,占销售收入比重达5%以上。企业育种创新能力逐步增强,2011年选育玉米、水稻品种在国审品种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38%,比十年前提高37%和27%,新品种保护年度申请量已超过科研单位。我国种子市场价值650多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

4 种子市场监管逐步强化

建设农作物品种试验站200个、种子质量检测(分)中心180个,初步健全国家级品种试验网络,种子质量检测能力由十年前38万份增加到60万份,承检作物由“两杂”扩展到主要农作物及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农业部持续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组织市场检查和企业督查,开展玉米和水稻品种真实性检测,建立玉米品种DNA指纹图谱库,强化部省联合督办机制,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各地不断创新监管模式,形成质量追溯、入户倒查、诚信档案和经营备案等模式,近两年查处种子案件6800多件,依法清理不合格企业1200多家。

十年来,我国种业取得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从国家战略层面对种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得益于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得益于种业界创新发展、共同努力,担负起振兴民族种业的重任。

第一,全面推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自《种子法》2000年施行以来,农业部颁布实施配套规章20多个,涵盖种质资源、品种选育与审定、新品种保护、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等领域,25个省(区、市)先后发布地方性法规,构建以《种子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打破了市场条块分割、区域封闭垄断的局面,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种子市场。十年来,全国依法审定优良品种1.4万个,退出不适宜品种7200多个,强化了种子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提升了生产用种质量水平。种业界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治种理念深入人心,育种人员积极性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权益得到保障,农民自主选用品种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种业体系逐步建立并呈快速发展态势。

第二,深入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针对种子生产经营与管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状况,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06]40号),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采取关闭注销、改制重组、剥离经营职能、移交国资部门等方式,2300多家国有种子企业全部实现政企脱钩,种子管理体系得到加强,各级种子管理机构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管理和行政处罚等职责,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能力显著提升,净化了市场主体和环境,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第三,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将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高度,明确了现代种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确立了种子企业主体地位,在规划指导、机制创新、加大投入、税收减免、信贷支持、强化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集团,加快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

目前,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统一部署,及时出台扶持政策,29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制订出台了实施意见及配套措施,形成合力推进种业发展的良好局面。新修订《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已经发布实施,减免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得到落实,《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编制完成,面向种子企业的生物育种能力及产业化专项正在实施,企业商业化育种列入种业科技重点专项,种业发展基金正在筹建,金融机构面向种子企业加大信贷支持,种子生产保险政策调研正在开展,种业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形成,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种子企业信心显著增强,加大投入力度,做大规模,做强实力,企业数量和结构布局逐步优化。中种集团、隆平高科、金色农华、荃银高科、山东登海、北京德农等大型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在研发投入、兼并重组、基地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快步伐,形成了“百舸争流、千龙竞飞”的发展态势。现代种业发展有了良好开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期。

猜你喜欢

种业农作物种子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