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治疗新生儿乳糜血一例
2012-08-15石静云王宝林
郭 明,石静云,王宝林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兰州 730050)
新生儿乳糜血症系世界罕见病例,国内目前对此病例的报道也仅有一例,但并没有涉及相关治疗问题。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2011年10月接诊1例新生儿乳糜血。病情经过认真分析后,立即联系省血液中心对患儿血液进行鉴定,并及时为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8 d,第1胎第1产,胎龄38周,自然分娩,无窒息史,纳奶好。生后18 d因鼻塞及阵发性咳嗽就诊于当地医院,抽血时发现患儿血液为淡粉色,故转入我院。家族史无异常。查体:体温38.6℃,心率180 次/min,呼吸60 次/min,体质量:3270 g。发育成熟,精神反应可,呼吸急促。皮肤红润。心、肺、腹未查及异常。入院后抽血可见血液呈白色浑浊。血气分析正常;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血、尿串联质谱未见异常;外周血涂片和血培养未见异常;眼底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2.18×109/L。入室后查血脂 84.2mmol/L,CRP 65 g/L,入院诊断:新生儿高脂血症(乳糜血)。
2 治疗方法
给予抗感染及同型血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患儿换血后甘油三脂18 mmol/L。换血后患儿体温正常,自纳奶量完成好,换血后4 d复查血脂为7.2 mmol/L,CRP 1.4g/l。血脂下降明显,其余指标正常。
3 讨论
恶性高脂血症(乳糜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临床综合症,其主要病因是先天性脂肪脂酶缺乏,有家族倾向。其主要表现为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全血细胞减少,肝脾肿大,网状内皮细胞有大量脂质浸润,很快因继发感染而死亡。1964年Hagberg等[1]首次报告一个家庭中姐弟2人分别因患该病于生后15 d和9周死亡。1973年Jaeken报道了第3例该病患儿[2]。2000年杨树枝等报告了第4例患儿于生后50 d死亡[3]。因此病罕见,死亡率极高,国内外尚无关于成熟治疗措施的报道。本例患儿因及时发现尚未累及其它脏器,我院首先选择了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迅速改变了患儿的高血脂状态,改善了临床症状。目前患儿血脂下降理想,无其它临床合并症,但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1]Hagberg B,Hultquist G,Sevennerholm L,et al,Malignant Hgperlipemia in infancy[J].Am J Dis Child,1964,107:267.
[2]Jaeken J,Casteels-van Daele M,Harvengt L,et al.A hyperlipemia syndrome in infancy with rapidly fatal evolution[J].Helv Paediatr Acta,1973,28(1):67-71.
[3]杨树枝,张世增.一例婴儿恶性高脂血症及流行病学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1,17(10):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