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意识谈港口企业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2012-08-15梅惠平
□ 梅惠平
随着《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深入宣贯,港口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消防监督管理职能部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和服务职能,企业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主体日益清晰,各级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得以贯彻落实,港口的消防安全工作实现持续稳定,为港口的生产、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港口生产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各类致灾因素明显增多,火灾的发生几率和防控难度相应增大,个别单位(部门)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同现代港口消防安全管理要求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港口企业消防安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笔者从行为意识的关系,就港口企业消防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构筑,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牢固消防安全意识,是实现消防安全的基础
(一)对消防安全意识的理解。消防安全意识,是社会公共安全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火灾可能造成自己、他人生命(财产)伤害(损失)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警觉的心理状态;是对火灾外在表象的感观,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来认识、把握火灾的本质和规律,形成观念和想法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对生存环境的一种安全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激发着人们的行为动机(即推动行为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动力),而行为动机又激发和维持着行为的活动,行为活动必然造成一定的社会后效。为促使人的行为活动符合社会的规范、促进社会的发展,就是要通过制定法律、标准、制度等规范,运用教育、管理等手段,落实考核、奖罚等措施,来增强人们的行为意识、调整人们的行为动机、规范人们的行为活动。消防安全工作也不例外。
(二)影响消防安全意识的原因。人的行为意识有一个形成、强化、消退的过程,这是人的心理需求、生理机体变化和接受外界刺激条件变化呈现的机能自然反应,这个过程促使人的行为动机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发生变化,影响着人的行为活动。
一是环境刺激条件的消减。由于港口消防安全形势处于持续稳定,火灾会给社会、单位和个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危险这一环境条件刺激人们的心理作用逐渐削减,消防安全意识随之削弱、退化,自觉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行为动机随之减弱,导致个别单位(部门)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思想上产生麻痹或心理上存在侥幸,工作上留于形式、被动应付。二是强化机制的弱化。强化是行为心理学上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核心概念,即对某种行为通过作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这种特定的行为反应就是强化。体现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如采用成功经验介绍、颁发奖金、给予荣誉、给予晋级等措施,对消防安全工作中的成绩予以认可、肯定、表扬、奖励;再如听取火灾(事故)单位事故分析会,观看火灾警示图片展览,撤销批评、处分、降级,恢复奖金、职务等措施,对纠正了的曾经的失职、失责、过失行为予以肯定。用一种积极的、向上的鼓励予以强化。由于各种原因,个别港口企业单位(部门)在消防安全工作中,由于没有及时对成绩或者纠正了的行为予以充分的肯定,使得强化机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导致弱化。三是惩罚机制的软化。惩罚是一个相对于强化的概念,即对某种行为通过作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导致环境发生某种的变化,这种与强化相反的特定的行为反应就是惩罚。体现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如对违反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行为,造成火灾事故责任的单位(个人)予以批评、行政处分、降级、撤职、开除、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再如减少奖金,暂缓晋级,取消原定奖励计划等。由于各种原因,个别港口企业单位(部门)在消防安全工作中的惩罚机制“和谐化”而导致软化。四是强化、惩罚机制运作不同步。个别企业单位(部门)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厚此薄彼、运作不同步,难以体现和发挥强化惩罚机制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作用。
(三)牢固消防安全意识的途径。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社会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要确保消防安全形势长期稳定,首要任务就是要牢固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定期、不定期宣传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和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意义,促使广大企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对消防工作的重视,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消防安全与生产建设发展、与经济效益、与企业信誉、与企业文化、与安居乐业、与稳定社会的关系,认清火灾的危害性、牢固消防安全意识、明白自己的责任。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力度。“防”、“消”是消防工作中的两个基本手段。在“防”方面,防什么、怎么防、如何做是消防监督管理职能部门首要解决的专业技术问题。因此,除了开展消防基础理论学习培训外,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不同岗位、作业对象特点和操作规程要求,开展针对性消防专业培训,让消防安全管理岗位上工作人员,知道管什么、为什么管、怎么管;特定岗位工作人员,知道作业对象的理化性能、如何落实操作制度、如何遵循操作规程等。同时,要坚持新进作业人员上岗前消防安全必训,特定岗位上岗证年度审核必训,阶段性、季节性、专项性消防工作前必训。在“消”方面,通过火灾案例、应急救援教育,提高受教育人员对火灾发生规律的认识,掌握和应用配置的消防装备器材,了解和掌握初起火灾应急处置程序和方法,并通过应急训练,提高员工应急反应、处置和火场逃生能力。三是强化制度的执行力。通过检查、考核、督促等手段,来执行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严肃查处违反消防安全的行为。同时,对消防安全工作作出贡献的,要加大奖励力度,以弘扬正气。
二、端正消防安全动机,是实现消防安全的关键
消防安全行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行为活动以实现消防安全目的的动力。企业的每一个从业人员,只有端正了消防安全的行为动机,才能促使维护消防安全工作成为自觉的行动。
(一)正确认识消防安全行为动机。当生存环境消防安全的心理需求或愿望,激起并维持人们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并朝着实现消防安全这一目标而努力时,才成为消防安全的行为动机。行为动机具有三个方面功能。
一是激发功能。行为动机能激发起人们产生某种行为活动,当某些刺激条件和当前行为动机有关时,其反应更易激发。如身处火灾现场时,受自身安全需要和对火灾的危险性的认识,就会实施灭火、逃生行为。二是指向功能。行为动机使行为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方向或对象。如人们在实现社会价值动机支配下,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三是维持和调节功能。行为活动开始后,行为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方向或对象,并调节着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如果行为活动实现了针对一定的目标,行为动机促使机体终止这种行为活动;如果行为活动尚未达到目标,行为动机促使机体维持、加强这种行为活动,转换行为活动方向以达到目标。如现在正在进行的“防火墙”工程建设、“五大活动”等,目标就是维护消防安全。
(二)正确理解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正确理解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是端正消防安全行为动机的前提。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是岗位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为完成生产、建设、管理、发展等任务而确立的由工种、职务、职称、等级等内容组成的工作岗位,需要去完成消防工作内容和承担消防安全责任的范围,包括生产、技术、安全、管理、服务等。
一是岗位职责的构建。首先我们要了解岗位设立的目的。从企业战略目标分解、企业决策分类出发,从企业组织结构设置到岗位配置入手,进行职能细分和流程梳理,从而来明确岗位承接的事项和承担的工作,把握岗位在企业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应该拥有什么样的权限,把握岗位为什么存在和对企业的特殊贡献是什么。因此,岗位设立的目的,就是岗位设置的工作依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其次要明确岗位目标。每一个岗位需要在哪几个方面取得成果、哪几个是必须取得的成果及最终结果,并确保每项目标不能偏离岗位的整体目标,从而来实现岗位设立的目的。再次是明确岗位职责。从岗位职责的最终结果来确定任职者到底要进行什么样的活动、承担什么样的职责,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而每一项职责都是业务工作流程落实到岗位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因此,岗位上做什么工作和工作结果构成了岗位的职责。二是正确把握岗位职责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与企业从业人员之间是一种权益往来的关系,即企业依靠从业人员的智力和体力实现发展目标,而从业人员依靠企业得到物质报酬、实现自身价值和自身发展,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在岗位职责的责权利统一过程中实现双赢。因此,作为从业人员不能简单地把“我是干什么活的”作为对岗位职责的理解,因为,你不仅是企业生产工作者、更是企业发展的当家人,不仅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更是现代企业的经济人,不仅是交通运输的职业人、更是社会责任的当事人。简而言之,从业人员是企业的主人、是履行职权和获取经济利益的当事人。从业人员只有在企业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把握了岗位职责的内涵,才会明确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应该干到什么程度,才会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挖掘潜力,为更好地履行包括消防安全在内的岗位职责服务。
(三)把握岗位消防安全职责履行原则。认真履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是法律赋予企业、企业从业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是落实社会责任的体现,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关键。
一是自觉原则。企业的从业人员,不仅包括现场的操作员工,而且还包括各级的决策、管理、技术、服务人员。作为企业的主人,就得主动、自觉履行包括消防安全在内的各自岗位职责。只有这样,企业与从业人员之间才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双赢和责权利的统一。二是逐级原则。从企业组织的架构来看,履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要遵循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积极防止和纠正各岗位工作在落实过程中任务不能按期完成或目标偏离,积极防止和纠正岗位之间出现环节挂空、脱节,确保在实现岗位消防安全目标的基础上,实现企业消防安全形势长期稳定。三是防止割裂。在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的履行过程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从业人员的个体素质、业务基础、工作责任性等因素的差异,难免会出现个别重权力避责任、重利益忘义务、重管理轻服务、重形式轻实效、重打击轻防范;当裁判、只动口、不动手、懒干活;不尽职、不尽责、却对别人工作吹毛求疵;抱着工作时间内自己岗位不出事的心态,对其他消防安全事宜漠不关心等“责权利”割裂现象,因此,要及时纠正、避免蔓延。
三、落实消防安全行为,是实现消防安全的保证
落实消防安全行为,就是企业从业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自觉落实包括履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循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在内的消防安全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违反消防安全的行为。
(一)对消防安全制度的理解。消防安全制度是企业为维护正常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秩序,保证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在企业中贯彻落实,确保各项消防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依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实际工作需要制订的行为规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指导性和约束性。消防安全制度对企业从业人员做什么工作、如何开展工作有一定的明示或提示,同时也明确企业员工不得做些什么,以及违背了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二是鞭策性和激励性。通过汇编、张贴、学习消防安全制度,不断提高企业从业人员遵守各项消防安全制度的自觉性,为维护企业消防安全稳定,确保企业生产建设发展,随时鞭策和激励从业人员立足岗位、尽职尽责。三是规范性和程序性。消防安全制度一经制定公布,就对企业从业人员具有约束作用,是企业实现消防安全的生产、管理等活动的行为准则和依据,对实现消防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生产操作的规范 化和程序化起着重大作用,并随着消防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完善、生产的发展和消防安全的需求而不断完善、充实。
(二)消防安全制度的内容。企业消防安全制度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管理、操作两大类。从消防安全管理的职责可分为组织管理、岗位职责、宣传教育培训、督促检查、考评奖罚等制度;从消防安全管理的对象可分为消防设施管理规定、用火用电管理规定、易燃易爆场所管理规定、仓库管理规定等。消防安全操作制度从属性可分为电器安装使用管理规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电焊等特种工种操作管理规定、危运车辆装卸运输管理规定等。因此,消防安全制度涵盖着企业的管理、生产、操作、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
(三)消防安全制度的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是企业从业人员的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从各类消防安全事故分析成因来看,实质暴露的是制度缺陷和落实脱节,除自然因素外。
一是消防安全制度的制定。首先是针对性。任何矛盾的解决,取决于解决方法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消防安全制度的制定,是建立在对企业生产、管理、流程、重点环节等方面进行客观全面、深入细致、调查研究、分析研判基础上的。由于缺乏针对性,导致在落实制度过程中出现效果不佳或落实不到位。其次是实用性。要解决实际矛盾,还在于解决方法的准确性、适用性。消防安全制度的制定,要符合企业的管理现状、管理理念和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不适宜使用收缩性大、空虚、假的等不适合实际的条文,应适合实际需求。再次是可操作性。作为企业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要求从业人员身体力行,在制定的内容上、程序上必须合法,力求文字简明、扼要、易懂,内容具体、细化、量化,操作简便、易行。二是消防安全制度的落实。消防安全制度的落实,是消防安全管理的关键,是确保消防安全的保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反映出企业消防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因此落实消防安全制度要坚持“三结合”。首先是宣传、贯彻与战斗养成相结合。促使企业每一个从业人员特别是决策、管理人员熟知消防安全制度内容,提高并逐步养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实现思想统一、目标一致,服从指挥、自我管理,遵循规程、熟练技能。其次是宣贯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在大力提倡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寓宣贯于活动之中。再次宣贯与奖罚相结合。通过检查、考核、评比,及时予以奖罚,充分发挥奖罚机制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教育作用、鞭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