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法懂法 执法才有力——对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一点认识

2012-08-15李桂兰

科技视界 2012年30期
关键词:依法行政学法国土资源

李桂兰

(安图县国土资源局 吉林 安图 133600)

国土资源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要出色地完成这项任务,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就是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尤其要注意提高“三种能力”,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基层管理人员只有学法懂法,对法烂熟于胸,执起法来才有力。

1 基层单位在学习上存在的误区

笔者发现, 有不少基层国土管理人员轻视业务知识与政策学习,认为只要完成了上级国资源部门交代的任务就行;有的国土所负责人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不重视,或是问其他同事如何解决,只照搬其他人的方法,并没有对如何去解决作分析,重新遇到一样的问题时,还是不会解决;或是当时了解了方法,但没有记录,只是应付性了解,长期下去,工作能力能力没提高,工作方法不正确,以至于自身工作素养不高,这样的管理人员不在注意提高,更不用说带动干部职工学习新出台的文件政策和法律法规了;有的仗着自己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多年,有一定的基层经验,对学习不屑一顾,认为学习的知识是皮毛,他们所知道的远超过学习的内容,这部分人员缺乏长远见识,易满足于现状;有的认为熟悉自己管辖领域的业务就够了,对其他相关知识政策不愿多了解, 觉得了解了对自己工作没帮助,殊不知,这些知识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的。由于对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不熟悉,遇到疑难业务时心里就没了底儿,于是,对来办事的群众要么语焉不详,几句空话搪塞了事;要么麻木不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不加分析,一味答应下来,结果该办的事未能办好,给群众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种处理事情、问题的态度和效率,影响了国家机单位的形象,削弱了国家信用度,长此以往,国家将面临着信用底不高的局面。

2 学法、懂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形势所驱

近年来,随着普法进程的加快及新闻媒体的宣传,群众的政策意识大大提高了。从一些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了,学识的意识增强了,用法的范围越来越广,在日常生活中用法人数比率越来越高。 试想,如果群众向我们咨询有关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特别是新政策时, 我们答不出来或未能作出详尽的解释,那该是多大的讽刺呀! 此外,假如我们在开展执法或办理土地登记发证时,对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解释不准,程序没有落到位,那还可能陷入吃官司的尴尬境地,《中国国土资源报》也曾报道过这类案例,等等这些问题,都说明学法、懂法的重要性,也说明依法行政是形势所驱,我们要顺应潮流,做时代、行业的领头人,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依法为人民服务。

适应时代形势的发展,新的国土资源政策不断出台,尤其是近年来,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如果我们只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对新政策不研究、不学习,那么还谈什么紧跟形势发展需要? 作为国土部门内部人员,连基本的政策、业务都不了解,如何更好的给群众服务。 笔者最近到一些国土直抒己见了解情况,当问及所里的同志是否熟悉《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时,有人表示不了解其详细内容,更有甚者还不知道这个文件。 连这么重要的政策都不能做到心中有数,依法行政岂不成了一句空话,提高国家信用度更是空想。

3 对提高依法行政力的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要趁着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的大好时机,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 全面提高系统管理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

一要,在系统内全面推行竞聘上岗制度,形成人人有压力的竞争意识,促进学习业务与政策氛围的形成。

二要,组织考试,督促管理人员自觉学习国土资源管理政策特别是新政策,并将考试结果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

三要,以《中国国土资源扫》为平台,开展读报有奖知识竞赛,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

四要,明察暗访,随机考核。 为确保业务知识考核不流于形式,上级主管部门可采取明察暗访、随机考核的方式,深入基层国土所抽查学习情况,并通报考核结果。

五要,注重实践,勤于思考。 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要在干中学、学中干,将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真正作到心中有法,将依法行政进行到底。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法认识越深、了解越多,在执法时才能灵活运用法来维护治安,维持社会稳定。 学法也会执法人员提供了安全保障。

[1]郑向荣,史景华.浅谈如何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1).

猜你喜欢

依法行政学法国土资源
依法行政 推进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欢迎订阅2020年《国土资源信息化》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2016年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统计分析
依法行政 执法为民
——湖南省工局2016年工作掠影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扎实推进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工作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