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2012-08-15张文倩

科技视界 2012年30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英语教学教材

张文倩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江苏 扬州 22500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员工的英语能力,把英语列入招聘和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很多企业在面试时,不再只凭证书判断人才,而更注重求职者的实践能力和与跟该行业的契合度。比如,在招聘跟英语有关的职位时,很多面试官会直接拿出平时工作中的邮件或者资料让求职者翻译。 英语A、B 级证书,甚至四六级证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求职者的英语水平,但与企业需要的英语应用能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到,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确切的说,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进行研究或学术交流,而是为了从事与专业有关的业务工作。

然而,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仍然沿袭了应试教育的模式,采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重基础知识轻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和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相悖离。 因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和近几年来国家对高职教育事业的重视,对高职英语课程改革尤为重要。

1 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

高职生绝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甚至一部分学生的英语程度仅仅处在初中水平。 正是由于基础知识薄弱,与学习现行高职英语所需要的能力水平差距过大,导致高职生总是讨厌,回避英语学习,对英语不感兴趣,学习状态差。很多学生从思想上认为英语不是他们的专业课,因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乏学习的热情。

另外,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诉求也不尽不同。 一小部分同学要为将来升本或转本作准备,英语作为一本必考科目,他们需要在高职阶段继续学习英语基础知识。 大部分同学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派上用场的行业英语才是能解他们近渴的“水”。

1.2 高职英语教学仍然重基础知识轻行业英语

许多院校进行的是普通英语(EGP)和专门用途英语(ESP)绝对分开的英语教学模式,除少数涉外专业,如国际贸易,国际物流,涉外会计等开设有专业英语外,大多数专业并没有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这种教学模式造成高职英语教学不能达到学校想要的目标,因而学校要减少高职英语的课时量而增加专业课程的课时量,长久下去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一方面英语对未来的就业有一定帮助,另一方面只注重普通英语教学的英语教育在高职教学中不被重视,决定了公共英语教学必须承担起一部分专业英语职能。才能与高职高专对学生职业发展素养培养方向一致,发挥英语教学应有的作用。

1.3 教材没有与职业挂钩

高职高专院校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多为公共英语教材,如《新世纪英语教程》、《实用综合教程》等。 这些教材编排新颖,但并不适合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使用。有些学生在专业中所必须用到的一些英语词汇和交际情境无法在教材中学到,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后英语能力无法适应职业需求的状况。 由于教材缺乏对职业的指导意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 评价体系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能力评价体系十分陈旧落后。 教学目标局限于A、B 级考试的框架,忽视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无法服务于学生将来的职业领域要求,考试分数依然被作为评判学业的最终标准,未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效应。 这和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悖。

2 为了实现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职业目标,现行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2.1 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层次教学

所谓的分层次教学,是指学校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将学生分若干个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行分组教学,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最终适应社会不同去求,达到培养目标。比如,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以升本为目标,教学过程中以扩展基础知识为主,同时兼顾行业英语。 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无法奢望通过高职阶段两到三个学期的学习能将他们过去中学6 年落下的课补回来。 针对这部分学生(其实是大部分学生),应该以教授行业英语为主,减少基础知识课时。或者在讲解行业英语的同时,可以行业英语作为素材,适当穿插讲解英语基础知识。

其实,很多行业英语其实并不难,特别是一些比较初级的内容,如简单的对话,行业基本词汇,常用单证英语等。 这些行业英语,并非一定要英语基础很好的同学才能掌握的。上海的士司机在搭载外宾时都能说上几句简单的英语, 我们不能期望的士司机能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但是他们仍然能够通过死记硬背掌握一些简单的行业英语。 相反很多英语基础很好的人,由于没有接触过行业英语,在实际工作中却无法写出一封像样的邮件。

2.2 转变教学重心,突出行业英语的重要地位

以往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盲目照搬本科英语教学,仍然以英语基础知识为主。 没有突出高职高专的职业教育特色。 在很长的时间内,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本人都不满意。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转移高职英语教学的重心,重视行业英语教育。其中,教学过程中对英语基础知识和行业英语知识的讲授起码要对半开,甚至是三七开。 这样一方面学生会认为该课程跟专业契合度高了,学起来会更有兴趣;另一方面学校也会意识到该门课程对于学生就业的帮助,逐渐转变对英语这门课的态度;同时,由于增加了学生的附加值,用人单位也会将我们的毕业生更加满意。

2.3 教材开发更有职业指导意义

教材开发不是指闭门造车式的编写教材。 高职英语教学要摆脱现在的困境就必须寻找出与以往不同的, 具有实用价值的方法来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 这里的实用指的是针对目标岗位进行的教材开发,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教材的编写。 比如邀请在目标岗位上实践过的学生以及专业老师,在目标岗位工作过多年的资深人士来共同开发。 比如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英语教材,应该包含汽车部件的一些术语,简短的说明,或标识。 物流专业则应包括目前物流行业的操作流程,常用术语,甚至可以用实际工作中在使用的提单,邮件作为补充材料。

2.4 改变评价体系

评价内容要从传统的考察英语基础知识为主,转变到考核行业英语知识为主,重视该课程对职业的指导意义。

考核方式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回答问题、课堂测验、作业、课堂考勤、期末考试、同时学生英语语言的实习、实训也要作为考核的一个方面。

2.5 注意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职院校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双师型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合理师资结构。 还要不断给教师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气氛,促进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或让教师在企业实际岗位中进行实践,让其了解专业流程,在工作中来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最好是派到用到英语的岗位上来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成长起来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就会知道教学内容的。 或聘请企业精英培训教师,构建校企沟通的平台。

3 结语

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最大的特点是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与实践性。 因此,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尤其是未来用英语处理与职业相关的业务的语言能力。 因此,高等职业英语教育从教学模式,教材,教学重心,评价模式,师资等方面都应该作出调整。只有适应时代发展,才能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新的生命力!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海彦,刘澎.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基础英语+行业英语”双层教学模式[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4).

[3]卢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艺术科技,2012(3).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英语教学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清律的基础知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掌握基础知识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