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教学在高校基于游有效泳教学课理念中的实验研究——

2012-08-15李越超

科技视界 2012年30期
关键词:研究性游泳基础

李越超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02)

0 前言

教学的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如果教育从业者对教学理念有高度明确的表达,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指导教学活动产生积极意义。因此,产生于20世纪前期的“有效教学”作为一种具有科学精神的教学理念,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伴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历经了30多年的教学革新,但由于鲜明的学科特点,使得高校体育类术科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普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原因,确定了本研究的出发点:从操作层面入手,探究研究性教学在体育术科(游泳)课中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度,为高校体育类术科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高校游泳课研究性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度。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教学过程设计

针对对照组的教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步骤,主要以教师的传授、引领为主渠道,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纠错等步骤完成技术学习。而针对实验组的教学,研究者则在充分分析游泳项目特点与体育术科课程教学的共性表现,针对非体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依照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以及在掌握技能过程中学生可能表现出的心理适应性反应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阶段:引导一准备阶段

引导一准备阶段在于让学生进入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造成学生认知矛后和冲突,使学生产生研究性学习的需求和愿望,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教学开始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游泳教学本身的特点来精心准备知识背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确立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初步制定研究草案。如教师在介绍蛙泳技术动作的发展现状时,让学生观看一些蛙泳比赛和教学的影象资料,同时,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对蛙泳技术动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分发一部分书面材料使学生加深对蛙泳知识的理解。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带领学生在现有蛙泳知识的基础上“发现”出新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有超过学生知识水平的,也有难度适中的。此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组成研究小组通过讨论分析,筛选研究问题,明确学习和研究的目标,使学生形成学习目标的心理定向,然后教师要通过学习小组的目标反馈,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诸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资料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指导一探究阶段

指导一探究阶段是研究性教学的中心阶段,它以系统实施研究方案为任务,以学生整合知识、收集信息、研讨求索、问题解决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设计、自主实施为特征。在学生已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后,教师有针对性的教授学生一些有关课题研究的知识、方法、思路、技巧、手段等,在这些指导中,教师应侧重十教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淘汰边缘资料,教会学生多渠道、多方式获取所需要的研究资料,并对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从信息资料中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第三阶段:评价一反思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研究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和反思。此阶段,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得出结论后,可以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教师可采用报告、辩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学习,增强自信力和效能感。因为同学之间不同意见的争鸣和碰撞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才智在争论中得到发展,有利十学生对新知识的构建,因此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讨论,使研究成果在交流的基础上得以升华。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要关注研究态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要注意强调形式的多样化和实效性。

2.2 实验结果

实验中将教学模式(因素A)分为两个水平(XA1:研究性教学,XA2:传统教学),将学生起始技术水平(因素B)也分为两个水平(XB1:无游泳基础,XB2:有游泳基础),教学实验后的结果为因素A与因素B没有交互作用的情况。

2.3 结果分析

首先,因素A与因素B存在交互作用情况,通过图2中的数据可以确定以下3种效应:

第一,通过比较教学方法的两个水平,可以确定因素A的主效应。研究性教学的边缘值OA1=174,传统教学的边缘值OA1=164,OA2>OA2,。由此可知,不管学生有无游泳基础,研究性教学的效果都好于传统教学效果(O1>O3,O2>O4)。 经过差异的可靠性检验,(P<0.05),拒绝了零假设,因此,有理由认为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属于主效应范畴。

第二,通过比较学生起始技术水平,同样可以确定因素B的主效应。无游泳基础的边缘值OB1=166,有游泳基础的边缘值OB2=172,OB1<OB2。进一步分析可知,不论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研究性教学还是传统教学,有游泳基础的学生体现出的成绩都好于无游泳基础的学生(O2>O1,O4>O3)。 通过均数差异的可靠性检验(P<0.05),拒绝了零假设,因此,有理由认为学生的起始技术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其影响度属于主效应范畴。

第三,通过检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起始技术水平的交互作用,从图2可以看出,一方面,教学方法(研究性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特征是:研究性教学相比较于传统教学,其成绩较高(O2-O1=4>O4-O3=2);另一方面,学生的起始技术水平(有、无游泳基础)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特征是:无游泳基础的学生相比较于有游泳基础的学生,其成绩略低(O1-O2=4<O3-O4=6)。

3 结论

在高校非体专业女生的游泳课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时,不论学生有、无游泳基础,其学习成绩均要好于那些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学生的成绩;同时,对有游泳基础学生来说,其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优于无游泳基础的学生。可见,在高校非体专业女生游泳课的教学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很大层面上好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1]杨亚南.加强高校研究型教学的策略初探[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35-37.

[2]朱杜琴.研究性教学及其基本范式[J].教育探索.2003(7):37-38.

[3]马晓丽.研究性教学在体育教育专业铅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研究性游泳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