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师资建设 发挥教师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

2012-08-15卢红婷

科技视界 2012年30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师资队伍农村

卢红婷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举措,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战略构想。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指的是物质基础,前提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指的是精神层面,前提是农民文化素养的提高;“管理民主”指的是政治方面,前提是相关制度的健全和民主意识的提高。新农村建设为我国勾勒了一幅农村生活集物质、精神、政治层面高度进步于一体的远大宏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就对农民的人才培养及其综合素质提出了切实的要求。农村的青少年将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其素质教育状况将直接决定我国未来农民队伍的素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的基础教育。进行基础教育的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作为知识传递的媒介将知识授予学生,但这不是简单的传授,其间的技巧、方法和理念等关乎授课的效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 马兰镇教师队伍现状

该调查以马兰镇某小学为对象,通过访谈法对其教师的各方面状况进行了综合调查。

1.1 教师现状

在教师年龄方面,35到48岁的占到百分之八十,教龄多为十几到二十几年,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多数,因教龄长的教师较多;在男女教师比例方面,仍是传统的女教师占绝大多数;在教师学历方面,主要集中在大专毕业(包括在职进修的),本科和中专毕业只占少数,没有硕士毕业生任职,每个教师都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而且每年都会进行审查;在教师收入水平方面,平均工资为2000左右,其他的福利待遇等同于公务员,正式入编的教师还会有住房公积金、取暖费等补贴;在教师继续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为寒暑假的一些培训、业余时间到其他示范学校或高一级的地方学校进行观摩、学习;在师生比例方面,几乎每个老师都会有兼课或带几个不同年级课程的现象;在教师教学能力方面,一些年长教师在教学经验等方面比较有优势,而且他们也正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年轻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地发展学生特长、个性方面比较有优势;在看待职业方面,大多数教师只是把从事教师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很少有人把它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而默默奉献,还有少数人只是把此作为一个临时跳板。

1.2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师年龄偏大,仅有少数在学校进行代课的年轻老师,要多多注入新鲜血液;一些没有正式入编的代课教师工资待遇过低,造成教师积极性不高;师资不足,教师的教学任务比较重,几乎每天都要上四五节课,而且还有兼课的现象;部分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教育,知识基础比较薄弱,教学能力和水平偏低,他们大部分凭借自己积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没有清楚的认识,再加上先进教学辅助设备的缺失,造成了教师教学方法有些陈旧,教学观念有些落后。另外,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师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不太多,也不系统,成效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每年都会有2~3位优秀的教师通过各种关系调任其他学校或者另谋出路。

2 师资队伍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1 为新农村的政治建设服务

新农村政治建设的目标是“管理民主”,要达到此目标,就要使农民参与到管理中去,充分地行使自己的选举权、监督权等。教师一般具有较高的政治意识,如果把农村的师资队伍建设强大,就能使农民受到耳濡目染,民主意识觉醒,认识到自己是村里的一份子,更好的监督政府人员的工作,为新农村的政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2 为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服务

新农村经济建设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达到此目标,就要开通农村的经济渠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农民自己缺乏这些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相应的教师和专家进行指导,寻找投资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开通现代化的销售渠道等。

2.3 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服务

新农村建设的文化目标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这是精神层面的要求,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而教师是文化知识的载体,把师资队伍建设强大,有利于文化知识的传播,提高人民保护环境、爱护资源、尊老爱幼、和睦共处等方面的修养,有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新农村。

教师对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积极地影响,因此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对新农村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以上的调查情况和新农建设的具体要求,对马兰镇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 加强马兰镇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温总理说过:“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要想办好农村基础教育,就必须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搞好教师队伍建设。

3.1 开展教师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任何完善的师范教育都不可能取代教师的继续教育。在职教育与培训作为教师更新专业知识、更新课程理念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改善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最直接、最迅速、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教师的在职进修指的是“对在职教师的职后教育”。它既包括教师谋求职前教育后的学位、证书和其他资格所做的准备,也包括在职教师参与的一切旨在拓展其知识、兴趣和技能的课程与活动。农村教师的培训经费理本应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经费,但是由于马兰镇财政拨款能力有限,教育主管部门每年安排的进修经费和名额有限,一般教师很难申请到进修机会,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大多只能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还须进一步完善。可根据马兰镇具体情况,各级财政设立师资培训专款,并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分摊机制,明确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应承担的比例,运用制度化的手段确保农村教师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所需的经费投入,从而保证教师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的顺利实施。

3.2 建立科学的农村师资输入与交流机制

提高现有农村教师整体素质,需要大量新鲜血液尤其是专业人才的注入。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县(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均衡配置师资力量,支持薄弱学校,探索义务教育阶段优秀教师流动的新机制。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在编制、待遇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的师范类本专科学生甚至硕士研究生充实农村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引导和鼓励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3.3 解决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的问题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31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2007年7月12日,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教职工地方津补贴问题。笔者认为,由于农村义务教育是全国的公共产品,而全国各地的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差异性极大,中央政府应该负起主要责任,加大对我国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境遇不断改善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师资队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