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分析

2012-08-15

科技视界 2012年30期
关键词:西安市高新技术人力资源

白 莉

(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54)

与传统行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和人才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科技创新人才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成为这个行业发展和核心要素。

西安市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40年的发展,尽管人力资源的积累已经成为其经济发展的优势,但是现有人力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对于人才的吸呐、维系和激励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支撑体系尚不完善,西安市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困难。

1 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结构不合理,顶部小,肩部大

合理的人才结构对经济结构是智力保证和支撑。目前,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与其产业经济发展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第一,初级人才与高层次人才比例悬殊。截止到2011年,西安市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为8.2%,而初级技术职称及其它人员却占从业人员比例的73.8%,这种悬殊的比例具体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高。第二,低学历人才多,高学历人才少。西安市具有博硕士学历的人只有从业人员的4%。而且,从1995年至2011年16年间,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并没有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第三,年龄与学历的同向趋势。由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和人才评价上的论资排辈等因素影响,在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中,出现年龄结构的断档,即年龄偏大的高层次人才数量相对多,而中年高层次人才数量少,青年高层次人才则大量流失。

1.2 缺乏高层次人才

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3类人群:一是,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高新技术专业人才,二是,以职业经理人为代表的未来发展关键人才,三是,留学归国人员。目前,虽然高新技术产业有多名博士以及许多级别不低的行政人员,但当前最需要的是一批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高层次、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些人才较少。

1.3 人力资源效益低下

近年来,尽管西安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迅速增长并位居全国前列,但由于其从业人员数量较多,导致以人均利润率衡量的人力资源效益都不高,甚至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现这种现象除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健全有关,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尚未摆脱的地方现象,即典型的人力资源利用率低,人力资源严重浪费的“西部”现象。

另外,西安市虽然是全国科研教育、国防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且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位。但由于政府导向的教育科研体制和市场导向的企业需求之间的分离,使得高新区目前的区位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4 人才中介市场化与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低

目前,西安市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低,人才中介的社会化、信息化、网络化和专业化程度都不高。西安市人才中介机构除了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之外只有省市人才交流中心和4家专业人才公司,而网上人才市场也只有7家,猎头公司更是凤毛麟角,与北京177家人才中介机构相比差距太大,并且人才中介机构缺乏专业化和层次性,信息化建设不高,致使人才市场中介效率不高。加之目前的人才中介市场从整体上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高,离市场化还有很大差距,人才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也大大制约了高新技术企业对专业化人才中介服务的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必要也是必须的,要想合理而有效的利用西安市人力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根据现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切实从源头抓起。

2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

2.1 更新用人观念

高新技术产业应从战略高度,提高对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和重学历不重能力等不利于人才发挥作用、不利于人才成长的陈腐观念。以及在用人方面从在的“任人唯亲”和“亲者不用”两大极端的用人误区。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要与时俱进,适应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是固守陈规。因此,首先要在园区内倡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园区意识,进一步营造更加宽松的投资、工作、生活和人文环境,使高新区成为创业的沃土。其次,逐步形成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机制。将招商引资与招纳人才相结合,一流的人才必然带来一流的产业、一流的商机。再次,在用人方面要强调“任人唯贤”的正确用人观念,是指不论亲疏,只认贤能。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最后,加大对人力资源引进与开发工作的投资力度,为人才引进和培育创造必要的条件。并将其纳入西安高新区的发展规划,落实资金投入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2.2 树立保护人才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的人才观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人才缺乏与人才流失浪费并存的问题。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在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数年成为一种成熟的人力资源时往往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和重视而流向沿海等一些地区。而这类有工作经验的、能够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的人才,却是最急需得人才,也是大力引进的对象。因此,只是重视引进而不重视保护现有的人才资源是用人的一大误区,这使得人力资源形成了一种不断引进和不断流失的恶性循环。对此,西安市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在加大引进人才的基础上为学有专长的人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工作环境,并在各方面给予应有的待遇。也可在政策上实行倾斜,以防止现有的人才流失。树立保护现有人才和对外引进人才相结合的观念。

2.3 提升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人才群体,优化人才结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高新技术产业最需要研究与开发人才、经营销售人才、风险投资人才以及领导决策人才这5种不同类型的人才。但目前人才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在结构优化上,应以开发高层次紧缺人才、高新技术复合型人才、年青的创新型人才为重点,加大此类人才的培养开发力度,不断提高知识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其主要途径有:第一,发展培训产业;第二,加强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人力资源互动;第三,与国外著名大学合作,委托教委选派出国留学;第四,建立各专业研究会、学会,加强与国内外各学术团体的联系,定期进行学术交流。

2.4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现人才集聚效应

首先,大力吸引海外人才及智力,实现人才国际化。营造吸引海外留学回归人员的良好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创建归国人员社区,使其成为吸引归国人员的基地并实行新的人才管理模式。归国人员社区应是综合性的,包括科技开发园区、商务贸易园区、生活服务园区(如归国人员新村)。社区可实行“体外循环”式管理,尽量与国际接轨,以减少干扰,使留学归国人员不至与国外产生太大的落差。

其次,大力吸引国内优秀人才,建西部人才高地。通过与大学联合建设大学科技产业园的方式,吸引高校、科研院所原有“沉淀”的人才和智力,可采用不转关系,产权入股等方式,共同发展。随着交大产业园、西工大产业园等大学科技园区的相继建设,将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才投身到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通过健全科技成果产权交易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技术、智力入股制度等人才激励和保障制度,为科技人才的创业发展提供最佳的环境。

2.5 完善人才市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首先,逐步放开人力资源市场,真正把用人自主权下放给企业,使人力资源流动实现双向选择。从而避免计划经济体制中宏观调节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避免出现一些地方人力资源积压闲置而另一些地方人才奇缺的现象产生。

其次,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市场主体和客体到位。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将更多的人才和用人单位推进市场,进一步健全人才中介服务标准体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规范服务流程,提高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水平。

最后,推动人才市场网络化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中介。如,可开办专业性人才市场,设立分层次性人才中介机构,以提高人才市场中介的效率;另外为了推进人才市场国际化,人才市场必须逐步向国内、国际开放,引进国外知名的人才机构和“猎头”组织,将人才聘用的触角伸向国外,使西安高新区真正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人才集聚中心。

[1]王金营.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沈利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周霞.人力资本与科技园经济增长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4(1):131-133.

[4]曹晋文.我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4(9):9-13.

[5]李建民.人才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来自京津沪三城市的实证结果[J].北京:人口与经济,1999(5).

[6]张向前.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02.

猜你喜欢

西安市高新技术人力资源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亲子创意美工展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