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丰富和发展公园的文化内涵

2012-08-15温永红

科学之友 2012年18期
关键词:园林公园特色

温永红

(山西省太原市街心公园管理所,山西 太原 030001)

我们喜欢在清晨、傍晚到公园锻炼身体;在休闲假日,携妻带子,或约三两好友,到公园散步、聊天。作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公园已不可或缺。

所谓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的、以游览休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避险等作用的园林绿地。相对于古代的园林,现代的公园更开放,更具有大众性,景观更靓丽,服务设施更完善,游玩内容更积极向上。然而,当我们走进大多数公园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面对大片的草地,修剪整齐的绿化带色块,常绿与落叶相间的树林,蜿蜒曲折的花带,造型各异的花坛,觉得美观、靓丽,空气清新,心情也放松,但仔细想来,总感觉似乎还缺少些什么。

元代释中峰《行香子》词中“短短横墙,矮矮疏窗,一方儿,小小池塘,高低叠嶂,曲水池旁,也有些风,有些月,有些香”,很有韵味,是不是?中国古典园林历史非常悠久,最大特点是强调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与自然和谐,通过构架山水、模拟仙境、移天缩地等手法得以体现,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使其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占据了很突出的地位。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立体诗画的美称,深受绘画、诗词等文学及其他艺术门类的影响,而且许多园林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营建的,这就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具有了诗情画意般浓厚的人文色彩。“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以有形的景物创造无形的意境,以有限的布局营建无穷画卷。中国古典园林十分重视写意的手法,具有一种“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美,一山一石皆耐人寻味。通过游人身心与自然相互融合,产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心理活动,把对自然山水的感受再现出来。园林常结合诗文书画、匾额、楹联、刻石等来点景,渲染不同的主题,引发人们的联想,实现一定意境的创造。如苏州网师园有联“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意境清幽,洋溢着勃勃生机,极富诗情画意。拙政园的“玲珑馆”取意苏舜钦《沧浪怀贯》“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意为竹林青翠玲珑之感。更有滕王阁诗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脍炙人口的传世佳句。

现代公园该如何创造园林意境,从而丰富和发展公园的文化内涵呢?其实在我们现代公园中也有不少汲取了古典园林的精华,很好地体现了现代特色的佳作。下面,笔者结合具体实例试作归纳。

1 深入挖掘地方文脉,体现当地特色

体现当地特色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北京的百旺公园以地域文脉寻求公园特色,公园地处西北望镇,因百望山而得名。史载百望山突兀于平原边缘,百里之外皆可望见,所以名为百望山。西北望村在民国初年改“望”为“旺”,以求兴旺。因此,公园特色就从“望”、“旺”二字入手,借助景区周边优势,从视觉上形成“三望”,即望山、望水、望碧林。从“旺”字挖掘当地文化特色“三旺”,即家旺、体旺、精神旺。在园内建设了三个主题广场,设置景观小品点出景点寓意,采用中国传统园林中作园记的手法来表达造园者的设计意图,并使之成为散置园中各处题词的总纲,让园林富有文化韵味。

在北京北二环城市公园建设中,保留了具有京味京韵的枣树、国槐、椿树、石榴树等体现当地特色的树种。“古藤云林”景点就以紫藤、百年的枣树、柿树、香椿以及地面的雕刻,给人以美的感受,使人追忆起北京四合院“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民俗风情场景,很值得咀嚼回味。

而上海延虹绿地以体现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为绿地规划的主题,设置“虹桥史话”专题景区。以大枫杨树为主体,周边建造了历史沧桑景观墙,墙面上镶嵌具有现代感的金属丝网照片,展现虹桥路100年的发展历程。布局活泼生动,向市民和游人展示古今趣事、人文景观及建筑文化,营造出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内涵的特有氛围,突显了历史风貌街区的规划定位,赋予绿地人文内涵,提升了绿地的品位。

再如我们太原市的汾河公园,从规划到施工建设,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围绕“人、城市、生态、文化”的主题,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4个主题广场各有特色:“晋汾古韵”广场,栩栩如生的治汾始祖台骀雕像,在此可追寻汾水的渊源;“梨园余音”广场有着古意盎然的戏剧脸谱,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三晋戏曲文化;“五环生辉”广场的体育健身活动设施完备,充满了动感和活力;沿汾河东岸漫步,可领略到古晋阳八景之一“汾河晚渡”的动人景色;“雁丘景点”参考汾河古老传说而建,元好问的千古诗句为此平添了几分婉约之感。

2 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建造特色公园

我们常说“意在笔先”,建园要有明确的主题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盲无目的,胡乱进行。

上海浦东的豆香园,收集了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等近百种豆科植物,作为公园主要造景元素,把景观规划、种植设计、科普教育、娱乐活动、经营服务等内容与豆科植物的专类园融合在一起,集中展现我国博大的“豆”文化特色。豆香园的建设不失为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再如太原市参加沈阳园艺博览会建设的“槐香园”,便是选择了太原市市树国槐为主题植物,选取体现山西地方文化的建筑,运用各种造景手法成功地展现了三晋文化的风采。

3 合理借鉴传统园林手法,巧于因借、点景

传统园林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手法。建设园林要巧于因借,“因”的意思是要随地势的高低留意地形的端正,宜亭则亭,宜榭则榭,取径不妨偏僻,布置要有所曲折;“借”景则不限内外,远可借暮鼓晨钟,近可借溪谷泉声,秋夜借雨打芭蕉,春日借柳岸莺啼。因时、因地对借景手法地巧妙运用,不仅大大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物质空间,并且最终进入了园林意境的精神创造层面,这在现代公园中也很需要合理的借鉴。

其次,可以加强“点景”手法的运用,即抓住园林绿地中某一景观的特点及空间环境的景象,再结合文化艺术的要求进行高度概括,点出景色的精华和境界,使游人有更深的感受,产生丰富的联想,可以以铭文、刻石的形式进行,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 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展现园林植物的诗情画意

我们向往“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春;“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冬。这些都让我们留恋,让我们心驰神往,这就有待于我们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不断学习文化知识,“胸中有丘壑”,才能创造出如诗如画的园林景致。

正如园林界的著名专家、上海市园林局的程绪珂老局长所说:欣赏园林,享受园林,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有待于我们在做每一个园林作品时,努力挖掘其文化内涵,自然而然地提升园林的品质,传承中国文化为今所用,体现在当今园林作品的“魂”中,才能打造出上乘佳作。同时,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锐意创新,与时俱进,有作为才能有地位。

5 结束语

让我们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和发展公园的文化内涵,创造具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休闲天地。

[1]杨玲,王中德.空间与意境的扩张[J].中国园林,2008(4).

[2]端木岐,夏成钢.北京百旺公园设计[J].中国园林,2007(2).

[3]梅慧敏,郭颖谦.生态园林的理论与实践[J].园林,2007(9).

猜你喜欢

园林公园特色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特色种植促增收
清代园林初探
在公园里玩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中医的特色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