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山西省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探讨
2012-08-15问善斌
问善斌
(山西省电力公司吕梁供电公司,山西 吕梁 033000)
近年来,山西省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一方面提升了建筑工程行业的整体形象和风气,提高了该行业的技术水平、工作效率以及安全保障水平,增强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该行业中各企业的工作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了建筑工程质量。
1 山西省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信息化进程的全面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行业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2012年,山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完成5 000亿,比上一年增长40%,其中由建筑行业直接完成的建筑安全工程占固定资产总额的60.15%,建筑行业得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其管理方式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已被政府、银行、学校等多个部门引进并使用,而建筑行业依然止步不前,依旧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监控工程。20世纪90年代,国家颁发的《建筑技术政策纲要(1996—2010)》提倡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终于拉开帷幕。山西省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大力改革建筑工程的管理系统,大范围应用计算机技术。
在目前一些要求较为严格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管理企业对施工现场进行各项辅助管理工作和计算作业,应用了计算机技术。例如,在山西省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在生产幕墙与加工、建筑物沉降观测、工程测量等施工作业中被大量利用。在建筑工地安装了大量高清摄像头,监管人员可以从监控调度室看到现场作业环境和施工细节,同时也可以及时制止不安全事故发生,工作人员出现问题也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改正。
从整体上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山西省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仅有小部分建筑管理企业浅层次地应用了信息技术的某些部分。山西省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尚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2 在山西省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还未颁布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标准,从而使其缺乏规范性,致使建筑行业信息难以实现资源优化,资源得不到最大化利用。由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缺乏统一的规范,企业的各个部门不能共享信息和资源,各个环节的实时数据也不能及时传输,难以实现有效沟通,建设管理不同环节中的基础作业重复,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障。
2.2 建筑管理企业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不足
虽然山西省一些大的建筑企业应用了信息技术,形成了企业内部资源共享平台,但大部分建筑企业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和开发不够重视,例如,项目实时监控、工作流程规范、工程成本实测等核心应用极少运用到企业核心部门。管理层对于信息技术的推广敷衍了事,仅仅在打印报表和信息检索等简单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浅薄,把信息技术知识当做施工管理的工具,并没有利用它彻底改革建筑行业。
除此之外,某些建筑企业对于信息化认识存在误区,浅显地认为实现信息化就是简单的计算机局域网的使用,并且大部分大型建筑工程企业、设计施工单位、监管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仍依赖于传统的纸介质,信息化的推广并没有改变这个现状。
2.3 信息化技术在建筑企业应用范围狭窄,软件开发不成熟
山西省建筑企业信息化应用范围狭窄表现在信息化在施工中的进度、技术、质量、成本、安全监控等方面应用较少,仅在工程施工前期、造价预算等方面有所应用。一方面,目前山西省建筑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升传统产业的综合水平作用不明显,对于信息技术利用不充分,难以实现在互联网上进行招标、信息交换和发布、项目管理以及材料采购等;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管理层仍然责任重大,项目实施管理依旧靠管理人员的经验,没有运用信息化的管理体制。这些做法不科学也不合理,并且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目前,山西省甚至我国开发的建筑管理软件还很不成熟,缺乏信息交流和互动,没有专业的工程施工信息系统,与国外相比相差甚远。然而国内建筑企业难以支付昂贵的价格购买国外的软件,且国外很多软件在我国并不实用,这对建筑业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3 山西省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对策
3.1 规范统一山西省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标准,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良好环境
山西省应该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规范化和统一化建设,建立多层次、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和管理平台。该信息化标准应该包括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项目管理组织设置、分工、管理模式的确定,信息化管理规章和流程、预算管理、合同管理、现场施工监控管理和材料设备采购保存管理等多个方面,全面监控整个项目工程。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预算、成本、工程质量、人员安全、设计跟进等不同程度来设立相应的管理信息化标准,高效地实现各个项目监管实施部门之间的及时联系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建筑工程实施前期要建立项目监理制度和现场监理制度,建立严格按网络进度计划拨付工程款的机制。在关系到工程质量安全、程序等重要地方,要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现场施工实况,监理部要对影像及时进行审核并储存,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要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促进网络编制计划的可行性,更好地协调投资成本控制、工程进度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
3.2 政府要大力支持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推广和应用,提高重视度
在山西省晋商大会中,我们看到了山西省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然而建筑行业要实现质的飞跃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提供有力保障,使得建筑行业形成良性竞争,实现信息及时共享。建筑工程管理企业、材料供应商、工程承包商之间应该建立一定的管理平台,相互监督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各个企业在招标投标和工程实施等流程中实现高度信息化,从而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政府还可以加强资金支持力度。对该行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等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企业信息化人才,对于建筑企业工程的策划、设计、实施、管理和检验环节进行监管和参与,对于信息化应用较好的建筑管理企业加大宣传,倡导相关企业效仿和引进,提高信息化在建筑行业应用的重视度。
3.3 鼓励建筑工程管理软件的开发,提升国产软件的适应性
制约建筑行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受环境因素影响最大。要考虑楼房建筑、修缮公路等工程容易受天气情况、路面状况等一系列因素限制,同时还要考虑到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环保等因素。国外的相关软件并不能适应我国的环境,从而会影响工程质量、进度和成本控制,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鼓励开发适应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软件、信息系统和管理平台,使其能更好地统一管理该行业相关数据库,及时整合信息资源。
管理软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控制尤其重要,管理软件系统必须具有技术难度高、信息量大、数据传输保密性高、信息及时准确、综合性强等特点,可以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全面监控和把关,并且处理迅速,可靠性高,能保证工程质量。对于工程设计方面,我们也要开发专业性软件,使得工作人员在使用施工模板设计、大型构件自动化控制、设备管线安装等三维设计效果时更加方便和准确。
4 结束语
山西省建筑行业要想获得新生并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信息化是必由之路,也是强有力的保障。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行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和各项工作环节的有效协调。信息技术在成本控制、预算管理、质量安全控制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强了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为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只有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筑工程行业管理水平才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才能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出一份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笔者学识尚浅,只在自己有限的水平内分析了山西省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化应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望尽自己微薄之力为我省建筑行业提供一小束蜡烛之光,也为后人在该课题上的研究提供参考。
[1]马志亮,吴炜煌,等.实现建设领域信息化之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杜鹏飞.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8).
[3]党卫东.浅谈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范围[J].山西建筑,2008(34).
[4]《建设领域信息化标准体系》编委会.建设领域信息化标准体系[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杜志芳,李恩生.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J].职业时空,2007(03).
[6]王晓飞,许晓阳.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