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的探索
2012-08-15刘冰
刘 冰
(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40)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职业岗位上所需要的相应技术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其课程设计设立任务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常用零件的设计方法和原理,具有运用机械设计手册、图册、标准、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和设计简单传动机械的能力。
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以“必须、够用”为度.。经过多次教学综合化的改革,突出了理论教学的应用性,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同时也便于了专业课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实施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如学生不能很好的将学过的相关知识有机进行联系,在设计中“照猫画虎”,为了赶进度,采用抄袭等办法应付差事等等现象。如何完善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在对其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优化改革的尝试。
目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课程设计题目大都是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这主要是因为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常用零件是机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零件。而现在多数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几乎都是基础知识处于较低水平的初高中学生。他们很难在两周内完成课程设计任务。为了达到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将课程设计的有关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这样既可以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把各章内容相互联系起来,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只会做作,不会设计的毛病,又减轻了进行课程设计时学生的负担。
首先,合理布置课程设计题目的时间。以往,课程设计题目的布置是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在课程设计专用周来布置的。经过优化,将课程设计和理论教学融为一体,课程设计的题目的布置安排在将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常用零件之前。这样,对于刚接触机械,对机械设备的感性认识几乎空白的学生来讲,即达到学习课程的要求,又对常用零件在机械中的作用有所了解;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完善课程设计内容的处理。以往课程设计都集中在设计专用周,与理论教学完全脱节,不能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经过优化,将课程设计中带传动、齿轮传动、轴的结构设计和轴承的选用等主要设计内容,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作为相应章节的作业布置,融入理论教学之中。这样,学生搞清了问题的来龙去脉,同时也使得轴的设计、轴尺寸的确定及轴承的组合设计等教学难点问题一目了然,很容易的便解决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以课程设计内容为例进行讲解。例如,利用寿命计算法选用轴承,我们就要利用课程设计中德州为例来讲。这样安排教学,实际上是将课堂设计的内容合理的分散在教学过程之中去完成。避免了学生过去在课程设计中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课程设计内容联系起来,搞课程设计时无从下手的弊端。
最后,妥善安排课程设计专用周。在课程设计专用周内,先要求学生把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所完成的部分设计内容充分消化理解,弄清各传动件之间的关系。然后将尚未选择的零件,如键、销、联轴器等进行选择设计,最后制定出减速器的结构,绘制减速器装配图及零件图。这样,通过优化安排实践教学,在课程设计专用周中只需选用几个标准零件,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己动手确定课程设计内容结构,搞懂轴上零件的安装和固定、轴承润滑和密封等实践应用技术知识。使得课堂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优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既避免了选题过简,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又避免了任务过于集中,学生应付差事,学不到“真功夫”,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可能。在不断的改革尝试中,使学生具有独立的设计简单传动机械的能力,达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要求,为候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
[1]杨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