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2012-08-15曾秋莲曹秀云
曾秋莲,曹秀云
江西省化学工业学校,江西南昌 330012
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农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环境问题却日益突出如工业化污染严重、化肥农药的不合理利用、集约化养殖业的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本文仅对造成农村环境恶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农村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
1 农村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村固体垃圾排放增多,农村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农村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在农村固体废物治理方面还相对落后,而且十分缺乏处理意识。随着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变化,农村垃圾的成份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废塑料和废电池之类的废弃化学类物质已明显增多,屋角田边到处丢弃。这类垃圾即使进行简单的填埋也不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垃圾填埋可能产生成分复杂的渗沥液,渗沥液对农田造成污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而且这种污染会持续很长时间,治理起来也非常困难。
2 化肥农药的大量及不合理施用引发的污染
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造成污染问题严重。目前,我国化肥用量已经达到5000多万吨,超过世界总用量的30%,利用率仅为35左右。农药使用量达到140多万吨,利用率也仅为30左右,未被农作物吸收的部分导致我国至少1 300万公顷耕地受到严重污染。以氮肥为例,1980年全国氮肥总施用量为934.2万吨,1990年上升为1 637.7万吨,2000年则高达2 161.6万吨。盲目地过量使用化肥以及施用不合理,会带来化肥养分污染环境的问题。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于土壤、水体和空气中, 致使耕地、水流和空气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3 农村工矿企业发展产生的污染
一方面,农村乡镇企业的殿军突起,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乡村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很多乡村工业排污量大、没有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而直接排入大气和水流,影响空气和水流的质量,使乡村上空总是乌烟弥漫,水流变黄发黑,发出刺鼻难闻的臭味。很多工厂排出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经雨降落后,形成酸雨。酸雨降到地面后,导致水质恶化,对各种水生动物和植物都会受到死亡的威胁。农村工业化过程中伴随的CO2气体,是“温室效应”的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一些高污染产业向农村转移,如金属冶炼、化工、食品加工、垃圾场等。这些企业由于环保意识差、资金投入少、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和追求高额利润,基本上没有对其排放物进行处理。如排放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灌溉了当地的农田并渗透到地下水,造成农田和水源的污染。许多农村地区,农民的生活用水含氟、锰、细菌等严重超标。目前,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一些纠纷和上访是这一问题的一个反映。
4 养殖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养殖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农村畜禽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养鸡、养牛、养羊、养鸭等种类上,尤其以规模化养殖小区和零散养殖户养鸡大棚占的比例较大。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区域环境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三方面:粪便、污水和恶臭。这些污染物基本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出。养殖业的粪尿排泄物及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致病菌等污染物,并产生恶臭,污染物量大而集中。部分区域流域的空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畜禽粪便成为继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农村第三大污染源。因此,对农村养殖业进行合理规划以及对其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循环利用和处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 植被破坏造成的环境污染
农村植被破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对森林在生态环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农民们为了生活的需要或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滥砍滥伐,导致森林的滥伐与破坏,消耗量大于生长量;二是对森林的无限度开发,如无限开垦、毁林种粮等,导致森林覆盖率锐减;三是矿产资源的私采滥采,不仅导致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导致严重的植被破坏。如江西赣南是稀土王国,曾经在相当长时期内,私采滥采严重,导致严重的植被破坏和水流污染;四是森林火灾,造林成活率低等原因,使森林资源锐减;五是在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和开垦,草原发生退化现象,草本群落变稀变矮,草质变坏,产草量降低,甚至发生旱化、盐渍化和沙漠化现象。所有这些,导致农村植被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
[1]温铁军.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2]周进育.农业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J].扬州大学学报,2009,32(13).
[3]章力建,朱立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J].农村环境发展,2007(6):1-6.
[4]李小云,等.环境与贫困:中国实践与国际经验,2005,2.
[5]果艺.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选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5).